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老宅 > 第六十九章
    一九九一年初秋的一个中午。

    陈忠孝没有回来,我一个人吃了饭,刷洗碗筷。

    我拎着泔水桶到房后去倒。

    见一台红色的小摩托车上,前面坐着陈忠孝,后面驮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穿着茄花色的短袖上衣。摩托车是在我家东面大道上由北向南驶去,也不知道究竟去哪里。

    我扔下泔水桶就去追赶,但是怎么能追得上呢?,我又气又伤心。

    天快黑了的时候,陈忠孝回来了,满面春风,喜气洋洋。

    我看了一眼陈忠孝说:“干什么去了,才回来?”

    陈忠孝不耐烦地说:“玩去了,你管得着吗?”

    我又问:“中午你驮着谁?上哪儿去了,怎么不到家?”

    陈忠孝不知羞耻地说:“嗬,相好的,到树林里快活去了,咋地?”

    我不屑地说:“呸,真不知羞耻,亏你还说得出口。”

    陈忠孝厚着脸皮说:“羞耻?我才不管呢,她比你肉香。”

    我又说:“呸,不要脸,叫人恶心。”

    陈忠孝更加无耻地说:“我就这样了,你能咋地?反正现在开放了,这算个啥?不过就离呗。”

    我怒冲冲地说:“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是香饽饽吗?你以为离了你就不能活了吗?告诉你,你这个没有人性的畜牲,我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强儿的面上,你丝毫不值得留恋,你就等着吧,但不能便宜了你。我要讨债,让你知道谁也不是面做的。”

    陈忠孝不屑一顾地说:“那好哇。”

    他就进屋睡去。

    我进了屋,坐在沙发上,把头枕在沙发背上。

    这是个什么东西!

    回想这二十年来过的是什么日子,受了多少委屈,流下了多少眼泪,又有多少次忍辱负重,又有多少次宽恕原谅,总是抱着希望,希望他明白过来,希望他能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可他总是让我失望,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

    希望成了幻想,希望成了泡影,连他大哥都说他愚蠢。

    可是我呢,总是对头蠢驴抱有幻想,看来我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多么善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愚蠢。

    只有我的家,只有我,才真正地爱护他,关心他,照顾他。

    他得重病时,是我,是我的家,给他看病,日夜守护着他;在他遭到陷害走投无路时,又是我,同情他,安慰他,体贴他,那时他说:“我完了,你带着孩子,和我离婚吧。”

    说得那么可怜,我没有丝毫的动摇,和他同舟共济,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他感激地说:“我真幸福,有你这么个好妻子,我以后要多干点儿活,不发脾气,好好地待你”。

    在上粮库之前,他还保证,“我不会变坏”“我不会忘了你们”,可是现在,他的情况好了,他就这样对我,天良丧尽。他吃喝嫖赌,样样都干,这怎么能不叫人伤心,怎么能不叫人断肠!

    老天,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公平?为什么有人会忘恩负义?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

    我只是悲伤吗?我只是流泪吗?不,我应该清醒,我应该坚强,我应该面对现实,迎着风雨走自己的路!

    “春晓文学社”成立好几个月了,这个全校性的组织机构麻烦事儿还真不少。

    社员来自全校十八个班级,又是来自各个层面的人物。

    思想复杂,行为散漫,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不行的。

    再说了,我们这个组织机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的阵地,因此就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我既有对全体成员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又有个别成员的过细工作。

    全体成员召开大会,学习有关的文件和材料,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觉悟。个别的思想工作我还真没少做,谁有了活思想我就和他促膝谈心,直到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为止。所以,在我们这个组织里,培养的是合格的人才。

    在我们这个第二课堂里,人才是济济一堂,他们在这里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正因为如此,学生们的兴趣逐步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他们兴趣的强烈,就更加努力钻研自己的技能,我们很注重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我们上辅导课,传授文艺理论,特邀县文联旗手来校讲授《漫谈诗歌创作》等,也邀请本乡本土的文艺名人来我校讲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还请校内的文艺人才讲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效果显著。

    我们除了进行辅导之外,还勉励学生刻苦磨练自己的本领,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创作。所以,凡是入社的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他们不断地实践,灵感博发,随之就有新创作也达到了新水平。

    社员的创作由小说、散文、诗歌、新闻报道扩展到戏剧小品、诗评、歌曲等体裁,出类拔萃的人物和作品不断涌现,他们的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各级刊物的文艺骨干力量。

    就拿我们文学社刊物来说,也是硕果累累,成立三个月的时候,就集体大型活动三次,首刊《孟夏之歌》共有诗文四十五篇,插图九十幅。第二刊《蒲月情》共有诗文五十一篇,插图六十幅。第三刊《颂党专刊》共有诗文二十四篇,插图四十幅,书法八幅,独立画十幅。

    每刊的编辑、总体设计、美术策划等均是学生。其他的就不细说了。

    文学社的成果,来自于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导,来自于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帮助,也来自全体成员的努力奋斗。

    当然了,其中也包括我的汗水和付出,我为它,真是绞尽脑汁,熬尽心血。

    正因为如此,它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们县里的区域里名声大震,得到上级领导和文联旗手的高度评价:“办得红火,办得很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