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玦自小就知道自己在元京不受待见,母亲为了让他融入元京高门,没有为他开私塾而是去了一个高门人家的书塾附学,他就是在那里跟华靖离有了交集。
华靖离小时候在书塾里一开始也是个遭人针对的主儿,那时候他的父亲华叶峰刚刚临危受命、举家搬来元京。
华靖离自小不是在演武场上习武,就是跟着父母在屯垦的田地里跑来跑去地看那些农人做事,整个人看起来都黑乎乎的,放在元京高门的一众贵公子当中,像块儿黑炭似的。
风俗不同,没有共同经历,又是难以站稳脚跟的旧勋贵人家,华靖离很快就跟同样受排挤的李玦越走越近,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李玦曾一度以为他的人生步调会和华靖离一样。
谁知华靖离十三岁时就去了军中,从此横刀跃马、步步战功,等到他再回元京时,早已与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他大感世道不公,凭什么同样是武勋人家,华靖离还有机会重来,而他只能被父辈不能说出口的错误压倒。那些事儿又不是他的错,凭什么让他来承受这一切?
难道现在就连他的明月都要被华靖离夺走,成为华家的宗妇了吗?
那时候的李玦恨不得冲到夏家和华家理论一番,可是他最终还是不敢,他又想去北疆找华靖离理论,可是路途遥远,母亲拦着他不让他动身。
他愤怒得三日三爷合不了眼,只能把一腔怒火憋在心里。
有时候他也会想,夏明月有没有为他们之间争取过,是不是已经放弃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是不是已经打算嫁给华靖离了?
还是说她原本就是想要嫁给华靖离的?她也和元京高门的那些女子一样,他再如何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都好,她们都只肯与他花前月下或是用含羞带怯的目光远远地望着他,而只会与门当户对或是出身比她们更为高贵的男子成婚?
想到最后李玦的愤怒已经从高涨沦为绝望,却在这时等来了华家换婚,还不到一日的工夫,又得到了华靖离性命难保的消息……
短短一日之间,他整个人都仿佛被从苦海里捞了上来,仿佛一下子得到了某种救赎。
命运终于偏爱了他一次,他终于比华靖离幸运了,他娶到夏明月了!
而华靖离虽然奉旨成婚,娶到了夏家的嫡长女,可是谁都知道那个嫡长女是怎么回事,哪里能比得上他明月呢?
可是这种蒙天之大幸的感觉只持续了几天,李玦这几日便觉得好像真的娶到了,也就那么回事。成婚之后的夏明月和她能带给他的生活,似乎并不像成婚前他想像的那样。
他所想像的妻子在成婚前天真烂漫、美如春花,成婚后贤良淑德、执掌中馈、和睦长辈,可是夏明月跟成婚前没有一点变化,还是一副长不大的样子。
他开始会想,应该是时间还太短,他得给夏明月时间,可是夏明月也总该有点成长、转变的迹象吧?反正他是一点儿都没有看到……
因此他说出“她永远是他的妻”时没有迟疑,却多少有点索然无味,弄得现在他说接下来的话时,心里百味杂陈。
“明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何表妹是个懂规矩、懂进退的人,她嫁给我,也是因为她想给大舅舅家里找一个依靠。”
“你知道的,大舅舅病得很重,送去南边儿养病的表弟听说也不好了,何家不找一个侯府门第做靠山,那些个家业早晚要落入外人之手。可是何家如今没落了,除了我这个表兄,她还能嫁到哪个侯府门第去?”
“你放心,大舅舅的意思是,将来她有了子嗣,也是借着侯府公子的身份回去支撑何家门庭的。咱们的嫡子将来定是这端侯府的世子,我和这府里的一切都是我与你的孩儿的。”
的确,要是单单只是为高门贵妾的话,何雨萍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的,可是谁家又能待她这么好还容得她经常管何家的事儿呢?那可真没有。
至于子嗣,如今的高门贵妾里的确有这般打算的,家中人丁单薄,将来女儿生下的外孙回来成为实际的家业继承人。如此这般亲族和外人不敢得罪他的父族,家业得已保全。
何家或许现在的确是这样打算的,可是夏明月心里清楚,这件事只是暂时的,将来会有变化。
因为上一世夏明嫣和邓澜都没能生下孩子,连个女儿都没有,最后反倒是何雨萍连生两子,等到她改嫁进来的时候,那长子已经是世子了。
当时何大舅已经不在了,何雨萍可丝毫没有提起昔日约定的意思,安安心心地让自己的儿子做了世子。
而她夏明月,终于与心上人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在家庙里的时候,她身子坏了,没几年也走了,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夏明月当下就想揭穿何雨萍,可是她脑子里及时地响起了楚氏提醒她多学学夏明嫣的话,她忍着极大的恶心,想像着这种情况下夏明嫣会说什么。
她斟酌了一下,露出为难而大度的神情,“夫君,这样似乎对何小娘不大公平,她的孩子,不也是你的孩子吗?而且这种事应该跟族人商议过再定的,不是吗?”
“明月,你真是这样想的?我就说,我的月儿不是那般小气的人。不会的,我们的嫡子一定会是世子。”
李玦保证着,因为夏明月的改变眼中柔光一闪,他发现成婚前他喜欢夏明月张扬、无畏的样子,而现在他更需要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小意的妻子。
原以为有楚、夏两家帮助,袭爵一事应当进展很快,没想到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容易。
圣上并没有因为故人之子成婚就动了恻隐之心,反而对生死未卜的华靖离多加优容,他袭爵的事竟是停在那里不动了。
夏庸说当下也不能催得太急,未免触怒圣颜,反让圣人把话说死了,那样的话以后都不行了。
夏庸建议他既然已经决定参加御青书院的擢选,就先把这件事做好,即便不能中选,也要在擢选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学和风骨来,并且暗示了最终擢选时圣人也会微服亲临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