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萍回到老家,见了父母和两个小孩,好好亲热了一番。两个小孩都很乖巧,书读的也好。特别是吴颖更是人见人爱,外公、外婆特别地喜欢她,一个劲地在吴萍面前夸她。吴萍也渐渐地喜欢起自己的女儿来了。
吴萍在家休息了几天之后,便又告别父母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在亚运村旁开了一家大饭店,叫燕京酒家。由于有绿茵饭店的经验,吴萍在燕京酒家的管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没有多少时间顾就多得几乎应酬不暇。
燕京酒家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京城。
京城和其它城市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高官多,随便走走、坐坐就可以碰到高官。
燕京酒家那么有名气,来吃饭的高官自然是不乏其人,其中就有一个某部任主任的军官叫肖风,四十四、五岁,正当壮年,肖风丧偶,长得高大魁梧。
那年吴萍正好三十岁,成熟、美丽,魅力四射。吴萍在酒楼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和顾应酬时的谈笑风生,左右逢缘。肖风不禁想起了两年前因病去世的妻子,吴萍长得多么像她的妻子啊,不过吴萍比他的妻子更年轻,更漂亮,更能干,更有魅力。
此后,肖风便常常到吴萍的燕京酒家来吃饭,也时常找吴萍聊家常。吴萍经营饭店的宗旨就是顾至上,来的都是,招待十六方。对于肖风这样有身份的顾当然也不会怠慢,招待得自然是十分地周到,待他为上宾。一来二往肖风和吴萍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肖风光顾燕京酒楼,使酒楼的经营更为顺当,生意也更加兴隆。肖风对于燕京酒楼的照顾,吴萍自然是从心地里表示感激的。
此时的王村扶摇直上,已当上了某地电力局的副局长,电力局离京城不远,他也常到吴萍的燕京酒家来。
他对自己的妻子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他喜欢他的妻子,也恨他的妻子,现在他不得不从心里佩服他的妻子。但他从不去反思感情是要两情相悦才能天长地久,永远甘醇,他也不了解爱情的基础是真诚,惟有真诚才能浇灌出艳丽的爱情之花,他更不清楚爱情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他的自私是他自己酿成苦果的最终根源。
王村到燕京酒家来,吴萍对他异常地冷淡,甚至不愿和他坐同一张沙发。这个微妙的关系,酒店的员工都能感觉得到。只不过大家都感到奇怪,吴总平时对员工和顾都非常气、热心、善良,惟独对自己的丈夫似是不近人情,但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大家也只能存疑了。
有一个人对此事看得非常的清楚,也异常的敏感。那人就是肖风。
肖风感到了吴萍夫妇关系的异样,根据吴萍的性格和为人,他感到此事并不简单。
在肖风的多次追问下,吴萍只好把往事一一向肖风倾诉。吴萍边说边哭,说完已经哭得像泪人一样。肖风异常地愤怒,劝吴萍去告王村,然后再和他离婚。吴萍回答他,要离婚她早就和王村离婚了,她是顾念她的老母亲受不了,另外她自己也要面子,离婚名声不好,现在由于女儿的关系她更不能离婚了,她怕破碎的家庭使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肖风听了也不禁含泪摇头,他说:“你这是在舍弃自己的幸福啊,这是何苦呢?”说着,肖风告诉吴萍他早就喜欢上,爱上她了,只是不敢表露,如果吴萍和王村离婚,他就娶她。吴萍哭着告诉肖风,她非常感激他,但是她只是把肖风当成她最好的朋友,肖风条件那么好,完全可以找一个比她强得多的女子做妻子。吴萍告诉肖风他们之间只能是好朋友,肖风要娶她,只有她离婚之后才能考虑,但她是不会离婚的。想不到就因为此话,几年后把吴萍推向了有口难辩的绝境。
肖风回答吴萍说:“我喜欢你,爱你,非你不娶。根据你们目前的情况,你们迟早是要离婚的,我会永远等你的。”听了肖风的话,吴萍只是流泪。此后,肖风对吴萍更是殷勤,而吴萍的做人原则是礼尚往来,不无缘无故地接受任何人的恩惠,包括肖风在内。
二
在京城开饭店并非是一件易事,期间的艰难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首先,在京城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所以吴萍的燕京酒家也必须适应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格局决不能单一,否则便会少了许多的源,缺乏人气,导致酒店的亏损。
酒店会遇到各种高官,官大一级压死人。
吴萍认为,对这些高官的态度必须不卑不亢,以礼待人,但也决不卑躬屈膝,对高官要招待周到,但并不因为他是高官而招待周到,对所有的顾都必须要招待周到,顾是上帝,高官也顾,摆正了这个心态,接待和招待高官的时候,就会神情自如,应付自如,不会因为他是高官而紧张,内露自卑的神情。
世上人格是平等的,人的差异主要是机遇不同罢了,人首先要自己看重自己,这样才会有做人所具有的尊严,他人也会从心底里尊重你。
酒店必须具有这种既服务于他人又不失自尊的精神之气,吴萍称之为“店魂”。吴萍努力塑造这种“店魂”,吴萍对肖风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问题是吴萍大学本科毕业,人又具有灵气,身上自然会体现出这种精神之气,但要全体员工都具有这种精神之气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吴萍处处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要具备这种精神之气,而且把它作为培训员工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考核目标。
正因为吴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极其到位,所以高官们都喜欢到燕京酒家来吃饭应酬,而且互相介绍,人是越来越多。有时有个别的军官会对服务员耍态度发脾气,服务员就会牢记店里服务至上的宗旨,以笑脸相迎加以化解,此时更高的高官则会对这些军官进行批评和教育,被批评和教育者则往往默不作声,低头认错。
十月的一天晚上,秋高气爽,余辉撒满了天际,世间万物都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人们都迈着轻捷的步伐穿梭在大街小巷。
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人长得英俊潇洒,但满脸愁容来到了燕京酒家,一个人要了一壶酒,几个菜,心事重重地坐在那里喝闷酒。吴萍知道他有很大的心事,但与他素昧平生,不能马上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即使问了他也不可能说。吴萍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他也似乎感觉到了吴萍对他的关注,但还是自管自地在那里喝酒。吴萍看他喝得差不多了,就泡了一杯绿茶,亲自递到他面前让他醒酒,那人只是感激地说了声:“谢谢!”就再也不说话了。
这个人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吴萍也一连几天关注他,给他泡绿茶。第四天,这人显然是为吴萍小小的关心细节所感动,正所谓是无声胜有声,他看着吴萍清澈见底地双眸,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女子,终于邀请她坐了下来。吴萍亲切地对他说:“几天来我一直看你忧心忡忡,满腹的心事,如果你信任我,是否能告诉我呢?或许我还可以帮上你的。”
沉默了片刻,那人便细细地向吴萍道来:“我是某区公安局的副局长,叫韩明,前一段时期由我负责,我们破获了一起经济案子,案犯的家属托人来求情要求从轻发落,我说这是公事,不能徇私情的,把来人打发走了,想不到前几天有人发话给我,说什么捞了好处怎么不办事,还不从轻处理?我回去一说,老婆才告诉我前几天确实有人送来五万块钱,说是问我借的,老婆也大意了没有及时告诉我,现在事情弄麻烦了,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几天我就在为此事烦恼哦。”
听到这里,吴萍就急了。“这正是当局者迷啊,你现在应该赶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时地告诉组织上,根据你的一贯表现,我相信组织上会相信你的。现在案犯的家属也在等处理的结果,如果他们认为没有从轻处理,他们真的会告你的,到时候,你确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快,你现在就去跟组织上说。”吴萍急切地对他说道。
吴萍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韩明连夜回去把这事告诉了组织上,组织上经过调查后,非但没有批评处理他,还表扬了他。事情了结了之后,韩明特地到酒家来感谢吴萍。说自己怎么就犯混了,平时经常做人家的工作,到自己身上就糊涂起来了,还好吴萍点醒了他,否则是要闯大祸的。
吴萍诚恳地对韩明说:“到了我酒家,每个人每件事,我能关心的都应该关心的,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你是不要气的。”从此,俩人便成为了挚友。
三
京城多的还有老外。有些人有重洋媚外的思想,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有这种奴化思想的人见了老外肯定会矮人三分,吴萍教育员工,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国肯定不会比外国差,特别是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上,外国人更是望尘莫及,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挺直腰板做人,我们燕京饭店是首都的一大窗口,我们要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风貌,一流的人格,一流的国格。这五个一流后来成了燕京酒家的店训。吴萍要求燕京酒家不仅要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也要做出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特色菜肴,这样酒家才能海纳百川,容纳四方,生意兴隆。而要接待外国人必须要进行语言交流,外语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一关,所以吴萍有意识地招聘了不少懂外语的员工,并且对员工进行多种外语语种的培训,酒家帮员工支付外语培训费用,培训合格者予以加薪,所以员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高涨,有不少员工甚至拿到了外语大专和本科的文凭。燕京酒家员工的外语水平在京城颇有名气,连外国人对他们一口流利的外语也感到佩服,他们常常树起大拇指对吴萍说:“你们店里不仅服务质量一流,你们员工的外语水平也非常了不起!”
有一天,有一个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年游叫三蒲友良下榻了燕京酒家,他也不出去游玩,只是问市公安局、各区公安局在哪里,然后早饭过后就跑公安局。大家都感到奇怪,认为不可思议,后来懂日语的服务员和他交谈,大家才得知他是来寻找失散在中国的哥哥的,但是好几天过去了,还是毫无音讯。
前几年父亲去世了,在弥留之际,父亲把三蒲友良叫到病榻前,要三蒲友良无论如何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代他找到失散了几十年的哥哥。三蒲友良含泪答应了父亲的遗愿之后,父亲才咽气阖眼,说到这里这位日本老人唏嘘不已。
许多员工听了这凄婉的故事也叹息不已,此时突然有位懂日语的服务员说,“我家在河北石家庄,我们街道离我家不远有一位日本老人叫什么三蒲什么的,和这位日本爷爷说的情况相似,要不我打个电话回家问问。”
听服务员这么说,那日本老人三蒲友良特别地激动,连声说:“好!好!谢谢!谢谢!”
大家在边上心情也非常地激动和紧张。电话通过一小时之后,石家庄这边来消息了,确实有这个老人,他是三蒲友良的哥哥。听到这个惊人的喜讯,三蒲友良当场是老泪纵横,在场的员工则是一片欢呼声。
四
吴萍也常对员工们说:“我们要招待好高官,要招待好老外,但我们更要招待好我们的中国同胞,他们才是我们最根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须臾也不能离开的上帝,所以我们更要把精力和心思放到他们的身上,研究他们在饮食文化上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口味和需求,适应他们,引领他们,我们的酒家才能获得全方位的成功,这样才能在炊饮行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和在上海一样,吴萍带了厨师吃遍了整个京城,取长补短,了解各种风味特色,然后再进行改革创新,务必把具有燕京特色的最好的菜肴送上来燕京酒家就餐的顾桌上。
吴萍他们还不嫌其烦,定期征询顾的就餐意见,然后集中顾的建议加以改进,酒家则根据顾意见的质量和可行性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打折就餐或免费就餐,如此顾对提合理化的建议非常地认真和投入,这种做法似乎给饭店增添了不少麻烦,也多消耗了人力和物力,但提高了燕京酒家的知名度,更是大大提高了酒家的效益,其实是件一本万利的大好事。
吴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能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她的不变就是为顾服务之上的宗旨不变,菜肴的质量上乘不变,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为国人争光的精神不变,而她的变则是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景而变,因情而变,以有形适无形。
一晃又过去了三年,吴萍燕京酒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利润每年翻番。小吴颖也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因为表现好、成绩好还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在三年级时还跳了一级。学校征求外公外婆有关跳级的意见,外公外婆问小吴颖的想法。小吴颖自豪地回答外公外婆说:“我行,我完全跟得上,为什么不跳级?”说得外公外婆笑了起来,都说她有志气,今后肯定成才。
小吴颖放暑假、寒假也常常到母亲那里去,一方面看看妈妈,另一方面也可在北京城玩玩,见见世面。小吴颖活泼聪明伶俐,象她妈妈一样,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和好。
她到了酒店,酒店就充满了生气,所以上上下下的员工也都喜欢小吴颖。看到女儿乖巧聪明,吴萍也从心地里喜欢自己的女儿,有时还为以前对待女儿的态度感到愧疚。
肖风自然也喜欢小吴颖,但奇怪的是小吴颖就是不喜欢肖风。她看到肖风向妈妈献殷勤就感到讨厌,她甚至不喜欢肖风天天到酒家来。肖风来了,她也不给他好脸色看。有时弄得吴萍也很尴尬。
最厉害的一次是有一天肖风和两个警卫员给小吴颖送来好多吃的和玩的东西,小吴颖居然全部拿到了酒家外,要警卫员拿回去。这个举动让肖风和所有的酒家员工都感到惊谔不已,肖风平添了无限的难堪和尴尬。
五
有一天,肖风来找吴萍,请吴萍帮忙。他吞吞吐吐了好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吴萍追问了半天,他才说,山东老家来电话了,说他母亲病危,希望他这个唯一的儿子能回去看她老人家一眼。
肖风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因病过死了,是他母亲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所以肖风和母亲的感情极深。说到这里,肖风不禁失声痛哭,看到八尺男儿如此伤心,吴萍被肖风的亲情和孝情所感染,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此时,肖风又说,他丧偶已经近六年了,他妈妈说他年纪还轻,一定要他再续娶一个,肖风拧不过他妈,为了不让他妈操心,最近两年来就骗他妈说他已经有对象了,叫他妈不要再操这份心了。他妈果然很高兴,也不再唠叨要他找对象了。
这次他妈说他回老家一定要把未来的媳妇带给她看看,以了她的心愿。肖风感到左右为难,所以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吴萍能作为肖风的未婚妻和他一同到山东老家去一次,安慰安慰他妈妈。
吴萍感到非常地为难,但当看到肖风恳切的求援目光,想到病危躺在床上急切地等待游子归来的肖风妈妈,想到肖风平时对自己的关照和照顾,吴萍终于答应了肖风的请求。肖风则喜出望外,异常地激动和兴奋。
第二天清早,肖风和吴萍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上车前,吴萍还买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肖风的母亲和他的亲戚,肖风嘴上劝吴萍不必破费,内心却是非常地感激,心想哪一天真能娶吴萍为妻,这是他一辈子修来的福气,他妈妈可以心满意足了,他也无所它求了。想到这些,肖风心里涌起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感。
到了山东肖风的老家,拜见了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肖风母亲。肖风的母亲看到了肖风和吴萍之后格外地高兴,她拉着吴萍的手紧紧不放,还特地出枕下拿出一只祖上传下的定情玉镯亲自套到了吴萍的手腕上,吴萍心里想不受这分量极重的玉镯,但看到肖风那哀切的目光,肖风母亲那期盼的神情,她着实是感到于心不忍啊,于是只好收下了。
半小时之后,肖风的母亲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人世。肖风的母亲出殡那天,按照肖风的请求,吴萍以媳妇的身份参加了肖风母亲的葬礼。村里的人都说肖家好福气,找了一个贤惠、漂亮、能干的好媳妇。
回北京后,吴萍坚决要把那玉镯还给肖风,肖风则坚决不接受,吴萍无法,就对肖风说:“这玉镯我暂时替你保管,以后你找到了真正的媳妇,我就物归原主。”肖风则说,“这辈子我非你不娶。”吴萍想不到的是,这次山东之行日后给她增添了无穷的烦恼。此也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