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那一堵厚实冰冷的墙壁,她朝着窗外望了一眼,试图寻找某种未知的答案,或者仅仅是一种安慰罢了。

    刘福心中满是懊悔,但他深知,这种懊悔又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人都已经离开了,无论如何追悔也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

    现在的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去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哪怕前方的道路再艰难,他也必须一步一步走下去。

    他没有直接回应母亲的问题,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随后低声对母亲说道:“娘,天色不早了,您该去休息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温柔,又郑重其事地补充了一句,“放心吧,明早我会给您做馒头吃的。”

    其实,这不仅仅是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更是一种安慰,一种让母亲安心的方式。

    而买面粉的钱,正是他之前卖掉贺老爷马车后分得的那一点积蓄。

    这笔钱来之不易,对他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那个夜晚特别寂静,整座屋子安静得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平日里熟悉的声响。

    比如墙角蛐蛐的低鸣、远处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甚至是母亲轻微且规律的鼾声,

    今晚竟然全都消失了。

    刘福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他的身体翻来覆去,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舒适的姿势,内心如同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让他喘不过气。

    就在他以为自己或许会彻夜难眠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唢呐声,那声音缥缈而又悠扬,就像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召唤一般。

    雨棠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不由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说道:“怎么回事儿?这么晚了,还有人吹唢呐?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她的语气中夹杂着疑惑与些许不安,显然也被这异常的现象触动了心弦。

    刘福依旧保持沉默,只是一边听着唢呐的声音,一边恍惚地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陷入了遥远的记忆深处,回忆起某些无法忘怀却又不敢直视的画面。

    那迎亲曲调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随着夜风穿过大门的缝隙,透过窗户纸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他的耳膜。

    这曲子不仅激起了他内心的涟漪,还像某种神秘的魔咒般掌控了他的行动,令他鬼使神差般地站起身,脚步虚浮地朝屋外走去。

    月光洒在大地上,散发出朦胧的光辉。

    在这银白色的光芒映照下,整座刘堂湾显得格外安静,几乎可以称之为死寂一片。

    四周的房子静静伫立,像是一个个失去生机的空壳,完全没有半点人气可言。

    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种压抑且诡秘的氛围之中,让人心里忍不住泛起寒意。

    此时,一群迎亲人缓缓从村子的另一端出现,他们的身影在微弱的月光下若隐若现,看上去模糊而奇异。

    这群人的到来仿佛给这座沉寂的小村庄增添了一抹突兀的存在感,但也随之带来了更多不解与惶恐。

    刘福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终于注意到那些花轿两侧悬挂着许多长长灯笼。

    这些灯笼与村里平时使用的圆形样式完全不同,呈现出鲜亮夺目的红色,线条修长挺拔。

    更奇怪的是,这些灯笼上面居然印着显眼的白色字体。

    每一个“囍”字都笔画清晰,仿佛蕴含着莫名的力量,在昏暗的环境中尤为引人注目。

    花轿由四位身穿黑袍的人稳稳抬起,可是这些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不可思议的怪异气息。

    无论是他们遮掩住的脸庞,还是那宽大的黑色衣袍,都显得模糊不清,就好似雾气弥漫一般难以辨认具体的轮廓。

    唯独有一处是明确且扎眼的,那就是每位抬轿人的胸口上赫然贴着一张圆形白色布片,布片中央用鲜红的墨迹书写着一个刺目的“奠”字。

    刘福忍不住伸手比划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的疑问与恐惧。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的习俗。

    那种诡异甚至带有几分邪性的气氛让他不禁屏住了呼吸,全身每一根汗毛都竖了起来,仿佛下一秒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理智让他明白,此时应逃为上策。

    然而,他的双腿却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牢牢钉在地上,无论如何用力都挪不开半步。

    那股僵硬感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连血液的流动都被冻结了。

    轿子越来越近,直到他能够清晰地看到随风飘动的帘子,耳边传来的则是抬轿人发出的那种低沉而怪异的笑声。

    他们的声音像是某种不详的预兆,在空气里回荡开来。

    与此同时,一阵难闻的气息扑鼻而来。

    那是他们身上散发着的死亡气息,与香烛燃烧后留下的浓重烟味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散落的纸片所带来的霉旧感,共同编织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

    刘福的额头开始冒出冷汗,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庞滑落,坠入尘土之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不见。

    这些汗水不仅仅是炎热天气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不断涌起的恐惧与挣扎。

    刘福的父亲是因他的过失去世的。

    这件事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的胸口,多年过去仍旧难以释怀。

    那一年,刘福只有八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的父亲突然患上了严重的感冒,病情恶化得很快,以至于不得不躺在床上无法起身。

    家里的经济状况本来就很拮据,母亲忙于外出干活儿以贴补家用,根本抽不开身照顾父亲。

    于是她匆忙叮嘱刘福,让他把煮好的中药送到父亲手中。

    然而,对于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来说,“责任”二字显得太过遥远。

    那时正值春季,院子里刚孵出来的小鸡活蹦乱跳,吸引了刘福全部的注意力。

    他趴在篱笆旁看得入迷,完全忘记了屋内病榻上的父亲正在忍受疾病的折磨。

    直到父亲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坐起来,用沙哑的声音大声责骂,他才懒洋洋地站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地端着药碗往屋里走。

    人人都知道,中药凉下来之后会变得更加苦涩,尤其是一些治疗顽疾的药材,往往入口让人皱眉。

    刘福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在递药给父亲之前,他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惹得原本就身体不适、脾气暴躁的父亲更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