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由于小溪不再供水灌溉,只有每年农忙时节,才会有三三两两的人从桥上走过。
村民们每天日出时出门干活,傍晚回家休息。
他们的生活规律而简单,像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没有太多波澜,也没有太多惊喜。
那天早上,清晨的阳光洒满了田野,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
有村民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挑着担子,一路哼着小曲去田里工作。
然而,当他路过村外的石桥时,目光忽然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一座年代久有的石桥,桥面狭窄且略显破旧,但并不妨碍人们的日常通行。
而在桥正中央,竟然停着一顶花轿。
那顶花轿看起来很是精致,红绸缎装饰着金线绣花,显得十分喜庆,可它此刻却孤独地伫立在石桥上。
轿帘低垂,完全遮住了内部的情形,轿子四周空无一人,甚至连抬轿的人影都看不见。
最先见到这一幕的村民心里觉得奇怪,但却并未深究。
他站在原地琢磨了一会儿,心想:“莫非是谁家今天办喜事,昨晚忘了把轿子收回去?”
这念头一闪而过,他便继续朝田里走去,并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等到早上第一批下地工作的村民收工回来时,太阳已经开始偏西,天地间透出一股暖黄色的光辉。
当他们再次经过石桥时,猛然发现那顶花轿居然还停在那里!
这一下让他们感到格外不对劲。
“奇怪啊,”有人停下脚步议论道,“早上的时候我就看见这东西了,怎么现在还没人来挪走?难道真是哪个大户人家忘在这儿了?”
另一个人则皱眉反驳道:“别胡说八道,哪里有人家会在这种地方丢轿子?况且,就算真是这样,也不该放这么久吧!”
大伙七嘴八舌争论了半天,最终决定上前瞧个究竟。
于是,有人慢慢靠近轿子,伸手掀起一侧垂落的轿帘往里面看了一眼,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轿子里空荡荡的,根本没有新娘的身影,只有一个鲜红色的嫁衣静静地摆在其中。
那件嫁衣做工精美,袖口和领边用金丝绣出了繁复的花纹,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更诡异的是,这件嫁衣并非随意放置,而是仿佛被穿在某个人身上一般端坐着!
“怪了,这是怎么回事?”
村民们凑近仔细查看,却依旧无法找到任何解释。
刘福忍不住张口问:“喂,你们觉得这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门道?”
陆知鸢闻言扭头看他,疑惑道:“藏着什么门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刘福挠了挠头皮,脸色有些发白,语气带着几分犹豫:“我就是……就是突然感觉有点不踏实。那件嫁衣啊,根本不是随便扔进轿子里的,而是……唉,我也形容不出来。”
他努力在脑海中搜寻恰当的词汇来形容那种奇异的感觉。
陆知鸢追问:“你倒是快说呀,‘而是’到底怎么样?”
刘福咽了咽口水,声音微微颤抖:“你们真的想知道吗?好吧……那就是衣服虽然摆在那儿,但它看起来像是正被穿着似的!我的意思是,明知道里面不可能有人对吧?可是那个样子,就好像真有人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等着迎亲似的。”
此话一出,所有听见的人都浑身一震,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
消息迅速传回了村里,村民们听闻此事纷纷神色凝重,一个个议论纷纷:“怎么会这样呢?石桥上无缘无故出现这么个花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快,有人将情况报告给了村长。
村长是村里的主心骨,年纪虽已半百,但身体还算硬朗。
接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眉头瞬间紧锁,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
不过为了稳住大家的情绪,他表面上装作镇定自若,立刻召集几个年轻的壮丁陪同自己前去查看。
一行人走出村子,来到村口时天色已经接近黄昏,薄雾悄然笼罩在周围,气氛莫名变得阴冷起来。
他们刚踏上通往石桥的小路,便感觉脊背一阵寒意袭来,皮肤仿佛被细密的冰针刺了一下,鸡皮疙瘩噌噌直冒。
其中一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这天气也太反常了吧……按理说这个时候不应该是最热的时候吗?”
其他人只是默默加快脚步,无人搭腔。
尽管心底害怕得要命,但无论是村长还是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不敢退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幸运的是,那顶花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举动,依旧静静地待在石桥中央。
然而,当他们真正站到轿子附近时,每个人的心跳都加速了数倍。
最后,村长带头鼓起勇气喊了一句:“各位加把劲!大家一起掀开看看,说不定真能找到点线索!”
可惜,即使他说得再慷慨激昂,终究没人敢伸出手触碰轿帘。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放弃进一步查探,悻悻返回村庄。
白昼逐渐拉下帷幕,天空被染成了浓郁的靛蓝色,星星一颗接一颗点亮夜空。
不知是不是因为白天发现的那顶神秘花轿的缘故,当晚整个村庄陷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寂静之中。
连平日里总爱晚睡闲聊的邻里邻居们都早早熄灯入睡,整个村落陷入黑漆漆一片,几乎看不到哪户人家窗户还有灯光闪烁。
但在这样的死寂中,刘福和他的母亲却没有合眼。
刘福家里仅有一间狭小的土屋,母子俩躺在简陋的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黑暗中,两人睁着眼睛,各自想着心事。
过了许久,刘福的母亲终于轻轻叹了口气,侧过身子对着隔壁墙低声说道:“你后悔了吗?”
她的声音轻柔沙哑,如同秋夜吹拂而过的微风,听起来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顿了顿,她又补充了一句:“他们可是好心人呐,还帮助过咱们这么多次。”
这句话像是从遥远的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带着深深的感慨与怀念。
刘福妈妈为人温和贤惠,但她的一生饱受贫困与疾苦折磨,总是表现得畏手畏脚。
这次,她清楚地知道儿子内心的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挣扎,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无法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