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936章工程没用完的银两,就给属下发
    很久以后。

    朱允熥握紧双拳。

    朱棡把心里话直接告诉他,这些绝对不是说谎。

    或许还与朱棣私下商量过,两人想法由朱棡代为传达。

    变革涉及方方面面,但一开始,朱允熥就有意避开皇室亲属这个议题。

    除了让他们带头丈量土地,做榜样之外,再也没有推行更多针对皇室的变化举措。

    只是到了现在看来,这群叔叔都还是识大体之人。

    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少走许多迂回沟通之路。

    想到这儿,朱允熥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

    整个大明朝若能团结一致,便可开启新时代。

    ……

    应天城。

    近日,大街小巷人潮熙熙攘攘,比往日更加热闹非凡。

    时至岁末,边陲偶尔会传来战报,国内却呈现出一派和平景象。

    春节是华夏子民最为重视的传统佳节。

    因此,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每日运往京师的各种物资数量,庞大到让人叹为观止。

    放眼整个世界,这里堪称物流量与承载力双高的城市。

    随着上元门港口及相关仓储设施项目的完工,应天府内上下,终于可以稍微舒一口气了。

    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准备应对新年期间货物进出港高峰期。

    每天,待到官署里的日常公务处理完毕,郑明旭总要带着随从,在市井之中巡行一番,亲自检查是否有问题暴露出来。

    幸运的是。

    这一年中,因郑明旭担任知府职务而带来的诸多改进,让京师焕然一新。

    行走在整洁有序的大道,每隔几步路,就能看到放置得当的废物收集箱。

    此外,还能见到不断来回巡查,维护秩序的官差队伍。

    再环顾四周,满目皆是面带喜悦的百姓。

    如此和乐融洽的场景,令郑明旭由衷感到欢欣鼓舞。

    甚至在各大交叉路口设置的岗哨位置上,那些体格健壮的卫兵身边,偶尔还会吸引一些年轻少女好奇围观,并低声议论……

    这让不少年轻的士兵们,显得格外腼腆。

    突然间,远处隐隐传来了让他最不愿听到的声音。

    马蹄踏响声。

    不一会儿,更让郑明旭烦躁不已的情景出现。

    一群标示着快马快报字样的骑士,径直闯入眼帘。

    如常所料。

    即使急忙躲向一侧路肩处,但仍旧吸入一口沙尘。

    那群骑兵毫无减速之意,肆无忌惮地穿梭闹市而去。

    咋每次都会遭遇这种尴尬局面?

    郑明旭内心充满了难以平息的怒火。

    紧随其后的差役轻声问道:“老爷,请问咱们现在要不要回衙署?如果耽搁太久,恐怕您钟爱的红烧肉就凉啦。”

    “还吃?”

    郑明旭咬牙切齿:“今天无论如何必须跟上去看看,这群家伙是不是真以为即便撞死了我应天府百姓,也可以逍遥法外?”

    伴随着抱怨声,郑明旭加快了步伐向前走去。

    差役们虽觉无奈,却不好多加阻拦。

    因为自打郑府台走马上任以后,虽然公务量显著加大,任务愈发艰难,但是他总是按时发放俸禄以及额外福利给大家伙。

    就在前不久,上元门码头工程竣工。

    官府中的户房花了两个夜晚的时间,详细清点后发现,朝廷下发的钱粮竟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剩余。

    随后,郑明旭便将大部分资金,用来为城里的贫民发放粥食,并在西城区建起了供无家可归的人过冬居所。

    剩下的部分,则分配给了衙门内所的人。

    没有任何一个人被遗漏在外,仅根据各自职级的不同,领取数量有所不同。

    即便是最底层的小吏,也分到了3两白银。

    工程未用完的资金,是否应该返还给户部?

    差役们面露淡笑。

    按照郑明旭的说法,朝廷是按照最低需求下拨资金的。

    应天府上下没有人侵占公款一分一毫,码头及仓库建设,均符合乃至超越了工部尚书冯宏朗定的标准。

    所以剩余资金,本就应该分配给所有人。

    差役仍记得几天前发奖金时,府尊大人脸上的得意表情。

    另外他还曾提到,如果这笔钱被送回去了,户部肯定会欣喜若狂。

    不过从此以后各个机构,都会因此而对应天府心生不满。

    片刻之后。

    郑明旭已带着队伍,到达了西长安门外。

    之前那支骑兵的坐骑,此刻则安静地栓在那里等候。

    找到自己要见的对象后,郑明旭径直走向大门。

    锦衣卫宫门口的是朱尚炳,“邹知府,此处已是皇城范围,请出示圣旨方能入内。”

    见到是他后,郑明旭靠近询问:“哪儿来的?”

    朱尚炳淡淡回答:“从山西方向来的?无甚大事。”

    郑明旭眼珠子滴溜溜,如今朝廷内外都清楚当太孙就在山西。

    “递了太孙的奏折?”

    朱尚炳颔首:“除了允熥,还有三叔,石伟毅跟曹震的。”

    “我要觐见陛下。”

    郑明旭思索过后,觉得有必要亲自汇报,早日解决潜在矛盾。

    朱尚炳瞄了一眼对方:“觐见陛下得遵循规矩。”

    郑明旭无奈,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用力甩了甩袖口。

    正当众人以为他会打道回府之际。

    “我直接去通政使司。”

    郑明旭决绝的转身离去。

    朱尚炳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发问:“谁惹着他了吗?”

    对于京师以外的事物,并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内。

    但他仍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朱尚炳高声命令:“站直了,等交接完毕,大家再前往军事学院找回面子。”

    那毕竟是10两银子的战局。

    霎时间,气氛变得紧张异常。

    皇宫内却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息。

    作为大明地位极高的女性,太孙妃汤清悦已正式接手宫里的事务。

    从里到外由下至上,她的每项指示,都能得到各方积极响应跟支持。

    东宫。

    朱标时常朱元璋上共商国事,父子二人忙碌不已。

    这里也成为了汤清悦的主要常驻地。

    今天内宫各司库的宦官与女官,悉数被召集于此处。

    侧殿中。

    汤清悦倚着软椅,怀抱着一只铜手炉,目光温和地看向面前的诸多宫廷管事。

    “今年各地亲王府上的贺礼,已尽数送出,诸位费心了。对于朝廷贵妇们,咱们还需尽早准备好礼品。我瞧过清单了,不必过分奢华,关键在于心意。”

    “这是应当做的,奴婢们不敢言功。”

    屋子里大小太监女官齐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