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扶唐 > 第一百一十章:相似的经历
    说到赚钱,敬翔笑着捋了捋短须:“大王,沈烈在钱财方面也有陈述,除却应收赋税外,他还开井产盐用来贩卖,另外还说正打算从刘守文的手里抢夺盐泽。”

    李振闻言,脸色骤变,语气不善地说道:“他这是贩私盐,是以大王的盐利豢养私兵,其罪当诛!”

    “哎,不至于扣这么大的罪过,我了解烈哥儿,这孩子与我当年竟有几分相似。”朱全忠笑着摆了摆手,继续道:“当初,如果不是贩私盐攒了一些家当,怎会拉起一帮人手,若是手上无兵,仅凭我单枪匹马,黄巢又怎么可能重用我。”

    说话间,朱全忠的手指在檀木案几上轻轻叩击了几下,端起茶杯时,杯中腾起的热雾模糊了他眼前的视线,也就是在这一瞬间,让他想起来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前,他是汴河码头私贩茶盐的朱三郎,名不见经传,也曾有人在他面前颐指气使地说过李振这样的话,有了兵马和权利后,没人敢再说,私货也成了官办。

    因此,对于沈烈当下做的这些事,朱全忠并不觉得有多过分,毕竟长芦就在刘守文的眼皮子底下,若想稳妥地守住长芦,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朱全忠知道五百兵力根本不够。

    扩兵需要钱,沈烈离开魏州城的时候,朱全忠连一枚大钱都没给,而且还明确告诉沈烈,让他自己筹措军需,如今人家把队伍拉起来了,因为贩点私盐养兵,就要扣上当诛的罪名,说不过去。

    朱全忠收住思绪,又问:“书信里还说什么了?”

    敬翔知晓朱全忠赏识沈烈,但还是怕李振刚才的话引发偏差,补充道:“烈哥儿说了,已经用所赚的盈利在长芦替罗绍威屯粮数万石、牛羊成千,以备大王用兵之需。”

    葛从周跟沈烈不熟,听敬翔如此说,有些好奇,问道:“为何替罗绍威屯粮?他与罗绍威有故交吗?”

    朱全忠逼迫罗绍威为驻扎魏博的宣武军供应军需,这一项耗费巨大,导致魏博境内的赋税大幅增加,底下百姓以及各县官员对罗绍威怨声载道。

    朱全忠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有意弱化魏博节度使的权威以及消耗魏博的财力,让罗绍威权财两失,丧失反抗与背叛的能力。

    沈烈竟然在这个时候帮助罗绍威,此举无疑与朱全忠弱化魏博的策略相左,故而葛从周心有质疑,转头望向朱全忠。

    朱全忠似乎并不在意,脸上也丝毫看不出愠怒之色,反倒是笑了笑,等着敬翔继续说下去。

    “葛将军有所不知,那烈哥儿是孤儿,跟罗绍威并无故交,只因在罗府养伤之时,与罗绍威的女儿罗月华生有情愫,所以与其说是帮罗绍威解难,不如说是心疼他的小情人,自古俊杰出少年,偏偏少年难过美人关,不过如此大的花费,让他一人担起来,也真是难为他了,哈哈…”

    敬翔说完,捋着胡子笑起来。

    在魏州城的时候,心细的敬翔就已经听说了沈烈与罗月华的那点事,至于这层关系一直没有挑明的原因,他觉得很可能是沈烈的出身让罗绍威有些不情愿,这也正常,婚配讲究门当户对,更是利益的关联,以沈烈当下的身份,确实与罗家不匹配。

    “哈哈…”

    朱全忠亦是大笑,他也听说过这件事,而且儿子朱友珪还跟他提过,想纳罗月华为妾室,对于这一请求,朱全忠断然拒绝。

    当下,罗绍威的实力确实被磨的只剩皮毛,但罗绍威还是魏博节度使,罗家在魏博也经验多年,底子还很牢固。

    如果朱友珪娶罗月华为正妻,这话还好说,想纳为妾室,连朱全忠都说不出口。泥人也有三分火,倘若真把罗绍威逼急了,反投了李克用,这个损失恐怕难以估量,所以朱全忠根本不可能同意儿子的请求。

    “随他吧,只要能把长芦守住,怎么折腾都行。”

    说着,朱全忠又叮嘱敬翔:“回汴州后,你跟德明打个招呼,只要长芦的盐,让德明多给予方便,毕竟烈哥儿也是为筹措军需出力,不要因私盐去为难他。”

    朱友文是四镇度支盐铁制置使,如果能得到他的许可,长芦出来的盐也就成了官盐,不说其他州郡,起码在宣武军所控之地可以畅销无阻。

    “好的,回去便与明德说。”敬翔点头,又笑道:“不过,要是打招呼,倒不能说是烈哥儿。”

    朱全忠问:“为何?不是他派人贩卖吗?”

    敬翔笑道:“盐是从长芦出,却要运到魏州城,再由罗府的盈华堂贩卖出去,之后由罗月华跟沈烈核算收益,要是人家不给钱,想那烈哥儿也不敢计较,不过说到底,所赚的钱最终还是要贴进军需之中。”

    朱全忠大笑:“说的没错,他拿命拼出来的东西,转头就全送给了女人,真是老天劈出个痴情郎,这就怨不得别人了,不过说起来,他真是与以前大不同了。”

    虽然葛从周不清楚沈烈有什么变化,但他觉得男人重情不是错事,也值得称赞,故而接过话头:“好儿郎确应如此,他若是能学得一分大王对夫人的情意,也不枉大王对他的赏识。”

    朱全忠的嫡妻张惠已在两年前病逝。

    张惠是宋州砀山人,与朱全忠是同乡,出身富足,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当初朱全忠还是一个叫朱温的穷小子,对张惠一见钟情,用后世的话来说,那时的张惠就是朱温眼里无与伦比的白月光,可穷小子怎么可能娶到刺史的女儿,所以那时的他也只能把这份一见钟情藏在心里。

    然而,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唐中和二年,朱全忠夺取同州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张惠就嫁在同州,朱全忠不忘旧情,遂将张惠带走,结为连理,张惠也以夫为贵,被朝廷封魏国夫人。

    朱全忠之所以觉得沈烈像当年的他,不仅是因为沈烈贩私盐,也是因为沈烈对罗月华的情意,这种情意就像他当年对张惠,一样的默默无闻,一样的想要娶高门大户家的女儿,真的很像。

    聊了一阵子,朱全忠觉得有些倦乏,退去众人,只让李振陪着回寝房,刚一进屋便问李振。

    “蒋玄晖之事你怎么看?”

    朱全忠说的这件事,是指宣徽副使赵殷衡密报蒋玄晖私通何太后,意图拖延时间等候时机复唐一事。

    宣徽副使是宣徽院副官,宣徽院为唐宪宗元和中置,以宦官充任,渐为宣徽院长官,总领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名籍。

    之前,唐昭宗被朱全忠胁至洛阳,朱全忠为了牢固掌控宫中事务,换了唐昭宗身边的所有宫人,并以王殷为宣徽院正使,赵殷衡为宣徽副使。

    赵殷衡原名为孔循,生于唐僖宗中和四年,早孤,流落到宣武军军部汴州,与董璋、高季昌被富人李让收为养子。

    后来,赵殷衡成为朱全忠的养子,改姓为朱,又因朱全忠诸子有乳母喜爱他,愿意养他为子,那乳母的夫家姓赵,孔循也就从了赵姓,取名殷衡。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赵殷衡有密报权,可以直达朱全忠对案上。

    “大王,据属下所知,何太后确实派宫女阿秋和阿虔向蒋玄晖乞活,也私会过蒋玄晖。”

    因为受朱全忠信任,李振获得监管洛阳朝廷的权利,故而李振在洛阳布下不少眼线,以便能对那个行将灭亡的朝廷严加控制。

    李振一直因为科举不中的事情对朝廷耿耿于怀,如今得势,总以高傲的姿态对朝廷中的任何人,而且对他恭敬服从的人会得到提拔,令他讨厌的人则会撤职罢黜,这让朝廷官员都惧怕他,也都在背后叫他“鸱枭”。

    就像此刻,如果在“乞活”二字说完便收口,事情也就不会有过激发展。然而他却在明知何太后私会蒋玄晖一事属于无中生有的情况下,依旧说得语气肯定。

    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他跟赵殷衡一样憎恶蒋玄晖,想趁机落井下石,致蒋玄晖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