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85:媳妇,你别撕通知书啊! > 第229章 个人承包国有企业提议
    大家都是明白人,开门见山。

    王国富抿了口茶无奈道:“亭序,我也不来虚的,从个人情感方面我很想帮你,可现在不是古代,不能搞一言堂,面对其他人的压力,我只能说尽力。”

    陶民想要说话,却被方亭序用眼神制止。

    面对王国富这种说法,方亭序早已预料到,前世能把产业做到全世界,没少跟政府人员打交道。

    他们是什么性格再清楚不过。

    王国富能说出这番话,已经是证明对方不是在敷衍自己。

    见方亭序半晌没说话,王国富心里面有点不是滋味,干咳几声。

    这几个月以来,由方亭序所创造的老赵牌香菇酱可谓是风生水起,不仅大大缓解了县里的财政压力,还创造了上百个工作岗位,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更不用说上次港商霍东来专门去上水村视察过,事后还单独跟方亭序聊了许久。

    市里面有小道消息传出,方亭序和霍东来关系非比寻常。

    最关键的是,方亭序才19岁啊!

    比自己儿子还小三岁。

    现在却因为某些人的报复心陷入泥潭,这让他真的有点心疼这个年轻人。

    短暂迟疑片刻,王国富下定决心伸出一根手指,郑重道:“一个月,你能不能再坚持一个月,到时候我就算跟他们翻脸,也一定会让工厂复工,闹事也要有个限度,镇阳县不是我的,更不是他们的!”

    方亭序抬起头,报以微笑。

    王国富能说出这番话,实属不易。

    可他真的需要吗?

    “王叔您误会了,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有人想查,那就让他去查,别说一个月,他就是查半年无妨。”

    “嗯?”

    不等王国富诧异,方亭序继续道:“我今天来拜访您,是想跟您商量另一件事。”

    “你说。”王国富彻底好奇。

    究竟是什么比工厂复工更重要?

    “咱们县好像有两家国有食品加工厂,一家叫镇阳肉联加工厂,一家叫宝源食品加工厂。”

    “没错,不过这两家加工厂也就是规模大一点,论产量和利润跟老赵香菇酱没法比,说句难听的,现在就半死不活的躺在那等国家救济,截止到现在,他们已经有两个月没发工资了。”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经济体制开始发生变革,原来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开始不断暴露矛盾和问题,国有企业那种“原料由国家供应,产品由国家包销”的固有计划经济思维并未及时转变。

    等改革的浪潮袭来后,国家不在包收购,也不再管收购,躺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生存越发艰难,国企改革成为时代舞台的重头戏之一。

    连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都是如此,更何况县城的两家中小型企业呢。

    “亭序,你想说什么?”陶民也被方亭序弄糊涂了,自家问题还没解决,怎么还操心别人呢?

    见时机成熟,方亭序开口。

    “陶叔,王叔,我想说能不能由我来承包这两家国企。”

    “你是想效仿马胜利!”王国富脱口而出,满脸惊讶。

    方亭序一拍桌子,干脆道:“没错,我就是打算效仿马胜利!既然他能搞,为什么我不能?”

    房间内陷入一片沉寂,王国富点上一根烟,脑子转的飞快。

    一方面他惊诧于方亭序年纪轻轻就敢迈出这一步,走在时代的前沿。

    另一方面则是在考虑此事的可实施性。

    陶民看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方亭序,由衷感慨:“亭序啊,你可真是一语惊人呐!”

    方亭序当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

    说起马胜利,他被称为“国企承包第一人”,是华夏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人”的人。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核心是“搞活”国有企业,要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984年3月28日,身为石家壮造纸厂销售科科长的马胜利在造纸厂门口张贴了一张《决心书》,请求承包造纸厂,表示要在今年实现利润70万元,力争100万元,明后年每年递增20%,承包三年。

    并表示,如果企业连续亏损三个月,那么可以追究自己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这种表示在场内,县里,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当时的造纸厂正在连年亏损,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已经快要发不出来,马胜利此时敢提出此等要求,简直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经过多方研究,最终有关部门还是同意了这个操作。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马胜利便让造纸厂盈利140万元,是他当初承诺金额的双倍,1985年,造纸厂盈利280万,1986年,也就是今年,利润更是超过560万。

    已经远远超过造纸厂建厂以来的利润总和。

    简直不可思议。

    1985年。

    在市里的表彰大会上,马胜利受到了表扬和奖励。

    1985年7月26日,全国的报纸都争相刊登了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马胜利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各种荣誉,邀请,会议纷至沓来。

    有消息称,光是外出演讲报告就超过300场。

    把思绪拉回到当下,方亭序看着表情变幻不断的王国富,知道他内心很复杂纠结。

    “王叔,这件事其实没什么不好,马胜利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有老赵香菇酱这个已经成熟的品牌,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只要让我把那两个加工厂承包下来,我也同样可以立下军令状。”

    陶民开口了:“王书记,我看这件事可以搞,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是好事,我们镇阳县一直以来都是死气沉沉,现在有亭序从中大刀阔斧的搅和一下不是坏事。”

    短暂考虑后,王国富下定决心:“好,这件事我答应了,明天我就会召开会议讨论这件事,在此之前,我会先跟人打好招呼,你完全可以用借调的办法来去肉联厂进行加工生产,等我这边讨论出结果,你就立马可以着手承包方案的设计,这样两不耽误。”

    “王叔,您这样做可是要为了我得罪人的。”方亭序笑道。

    “连你这个小家伙都能有魄力的大干一场,我得罪几个人怕什么,都一大把年纪了,我不会在乎那些虚名,只要能让人民生活富裕,过上好日子,就算把人得罪光了也无所谓。”

    方亭序竖起大拇指,由衷钦佩。

    又聊了一会,眼看时间不早,方亭序和陶民起身告辞。

    承包国企这件事不可能在三五天就出结果,期间肯定要有一段时间拉扯,不过今天得到了王国富的肯定,这件事就算成了一半。

    目送方亭序和陶民离开,站在窗口的王国富不由摇头的叹了口气:“老了,不服不行啊!”

    “你才五十多岁,老什么老。”王国富妻子给他披上一件衣服笑道。

    “在晚饭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方亭序这个年轻人总会不断给我惊喜,我就纳闷了,这小子才19岁,脑子里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想法,胆子也大,只要能稳扎稳打,以后绝对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这小伙子确实不错,他有没有对象,要不撮合下咱们闺女?”王国富妻子双眼放光,大感兴趣,可紧接着便被泼了一盆冷水。

    “别想了,人家已经订婚了,听说媳妇都已经怀孕了。”

    “唉!”王国富妻子叹了口气。

    怎么好女婿永远在别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