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让杨振中副主席兼任山高县委书记的策略,是一个一箭三雕的计策。
第一个,省委组织部给了杨振中一个大人情。
杨振中是省委组织部当部长秘书时间最长的人,给三任省委组织部长当过秘书。
他本来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但秘书岁月蹉跎,竟然耽误了去县里担任县市委书记的梦想,岁数大了,直接提副厅级,到巾车市政协担任副主席来了。
第二个,他们俩也给了司马阳很大一个希望。
由于杨振中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不会影响司马阳的仕途。
甚至可以说,让杨振中兼任山高县委书记,是给司马阳一个等待的时间。
如果是新来一位县委书记,在司马阳任县长时间够长以后,
新任县委书记一年不升职走,司马阳就一年不能接任县委书记,两年不升职走,他就两年不能接任县委书记。
而杨振中兼任山高县委书记,那是随时可以离任的。
第三个,正因为由杨振中兼任山高县委书记,这个方案对司马阳最为有利。
因此省委组织部新任部长彭家寅和省委书记祝嵩诚也不会提出不同意见,
因为司马阳是祝书记师弟闫翕鹏教授的博士,而彭家寅部长跟司马阳是校友。
当然了,楚湘豫现在还不知道,彭家寅部长是司马阳的导师闫翕鹏教授的亲密老乡。
而且闫翕鹏教授已经给彭家寅部长说过司马阳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很多事情还真是就这么奇妙。
司马阳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缓缓踏入了山高县的土地。
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轻松和顺利。
刚一进入县城,他便感受到了一股凝重而紧张的氛围。
原来,关于县里十四五规划编制纲要的争论已经愈演愈烈,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归来的决策者——司马阳,
期待着他能够一举平息这场纷争,或是做出最终的决断。
这所谓的争论,实际上焦点只有一个:
山高县城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到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主张向东拓展,认为东边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发展潜力;
另一方则力挺向西推进,坚信西边具备更好的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整个局面陷入了僵持状态。
山高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着实令人感到诧异,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放置在此处的一颗明珠。
通常情况下,县城作为一县之核心,承载着当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重要功能,
但山高县城却独树一帜地坐落于整个县域的极东之地。
更为奇特的是,它与巾车市区之间仅仅相隔七八公里的路程,如此短的距离使得两地的联系异常紧密。
从历史角度来看,山高县城的交通布局也是颇为独特。
其交通枢纽中的高速公路出口和火车站,竟然均设置在了县城的西侧。
这种分布格局无疑对山高县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因素的制约,山高县城的建设重心始终偏向西方。
如今,山高县的产业集聚区和香山科技园等重要项目纷纷落地于县城西部,进一步推动了该区域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