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事情,贾文通也没有告诉自己导师,那就是他已经联系过自己的师兄胡启文了。
胡启文现在在国家总监委工作,职位已经很高很高了。
胡启文已经答应他,只要他国考成绩过了,就把他弄到总监委工作去。
贾文通跟胡启文是去年,在闫老师的生日聚会上认识的。
胡启文大师兄很欣赏自己,也很合得来。
贾文通不知道的是,胡启文师兄欣赏他,是因为闫翕鹏教授欣赏他,只带他一个没毕业的博士生,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
而且是自己已经功成名就的早年学生参加的聚会。
他更不知道的是,胡启文跟他合得来,是胡启文想跟闫老师合得来。
是因为胡启文知道,自己以后的仕途,更加离不开师门,离不开师祖的师门。
还是那个事,自己导师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都太厉害了。
贾文通毕竟才三十岁年纪,人世间的黑幕,他还没有见识过。
人生的苦味他还没有品尝过。
人情冷暖,他还啥也不知道。
官场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能够破除自我为中心的藩篱,理智的理解别人。
这里的理解,还不单是别人做对不起你的事情时,你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问题,从而理解他,不跟他一般见识。
在官场中,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是,在别人做对你很好的事情时,你能冷静地分析、理解别人,理解别人为什么对你好。
闫老师现在心里想的,就是怎么让贾文通知道,如果他以前没有这样想过、做过,那他现在就要立马深入想想、做做。
他相信凭着贾文通博士的智商,会得出能得出震碎自己三观的结论,出现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政府做事情,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
像举行人才大会这种事情,筹备工作完成后,那就是按部就班执行了。
记录这种过程,就跟记流水账一样,没什么意思。
对于参加人才大会筹备工作材料组的司马阳来说,他邀请到了自己的导师闫翕鹏教授团队。
完成了原定的审核参会教授、专家、学者的履历材料,写出李重华部长在几次重要活动上的讲话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了,真正开会时倒是轻松了。
另外,司马阳还很有成就感!
尤其是写给李部长《在甲骨文发现125周年纪念论坛上的讲话》里,他提出了“文字是文明的第一要素”观点,并做了简要而又完整的阐述。
这个观点是新颖的,肯定会在这次论坛上,引起领域内专家学者共鸣的。
如果专家学者当场恭贺念这个稿子的李重华部长,后期再发酵获报道,获热议,获赞许。
那样的话,李部长就会因为这篇讲话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然后,司马阳觉得,这样一来,自己的一切也就都OK了。
但事情的发展,真能如他所愿吗?
事情的发展,当然不会按司马阳想的那样发展。
因为他是祝嵩诚和闫翕鹏师兄弟见面时,闲聊那么几句的新鲜共同话题。
也是李重华部长设宴招待闫翕鹏教授时,两人言语联络感情的目标话题。
他那个时候,只能带着师弟师妹们逛人才大会,逛武阳市的德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