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终究还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而且是那种校门对校门,一路顺风顺水出来的人,还是一个读书读到博士的人。

    他可能对处理眼前的舆情事件很有信心、方法、措施。

    但这种省市两级主导的大项目里边,在冠冕堂皇表象下,掩盖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往往是这些年轻人不能认知的。

    这突破了他们的阅历底线、认知底线,甚至突破了他们的道德底线。

    这也就是庄子说的,“不可与夏虫语冰”的来历。

    因此,他并不想让司马阳出面应对,甚至不打算让司马阳参与进来。

    虽然司马阳暂时代管全县交通运输发展工作,但对这事儿更关心,更愿意亲自出头的人不是司马阳。

    这倒不是金翼舟县长关心爱护司马阳。

    主要是他也害怕司马阳这样的年轻人,一上来照本念经,或者规规矩矩、铁面无私的处理这件事,说不定会得罪谁呢!

    更说不来的是,有可能连带着把自己也装进去了,连带着受害。

    舆情这种事儿,说重也重,说轻也轻。

    外表上影响的是山高县的形象,但实际上,影响的是那些谋利的人。

    对于那些没有谋利的人来说,啥事没有。

    或者反过来说,一件事,如果没有利益可谋,没有人从中得利,那这一件事根本就不会成为舆情事件。

    这种事即便被刷流量多了,有点热度了,那也很好处理,坦坦率率、实事求是、严厉处理就完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舆情事件之所以不好处理,就是不容易做到既掩盖了牟利人的嘴脸和那点肮脏事,又平息众怒,这比走钢丝都难。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没有在其中牟利的人,即便如司马阳这样代管着那块儿工作的人,就不是最适合处理这事儿的人,当然他们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处理这种事儿。

    还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舆情已经爆发了,那处理这事儿最适合的人,肯定已经在路上了。

    谁不知道呀!谁的爹谁养,谁的屁股谁擦,想盖住那点事儿,肯定是想盖住那点事儿的人办理最合适。

    “等着吧”!金翼舟县长电话中说这三个字,那不是没有道理的,做了多少年县长了,这种事儿,他经过的多了。

    还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司马阳麻烦师弟师妹们做那个舆情应对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为人做嫁衣。

    还可以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这就是闫翕鹏这样的老油条,不亲自参加看似事关学生前途,又非常重要、急需的舆情应对方案。

    而是让自己一群嘴上没毛的学生做,自己倒是拉着自己爱徒回到自己清静的办公室。

    他本来的意思是想问问司马阳,在这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有没有个人利益,但话到嘴边,改成了建议自己学生回山高县去,回去等着。

    闫翕鹏教授这个“静观其变吧”,跟金翼舟县长漫不经心说那个“等着吧”,那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金翼舟和闫翕鹏想这些东西,司马阳现在还真是想不到,也暂时理解不了。

    他的心情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他现在是代管全县交通运输发展工作,高速公路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

    闫翕鹏见自己的学生很紧张,情绪也显得很低落,就坐下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