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离谱!我开局就被天幕盘点了?! > 第5章 只有百分之五十可信
    武长意抬头,正好听到天幕那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她嘴角微弯,眸光微转,与武则天对上视线,母女俩交换了个眼神,多年的默契让她们一下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如何更好、且利益最大化的去利用这个莫名出现的天幕呢?

    首先,便是要确立天幕的不可撼动的正确性,让哪怕心有怀疑的人,也在更大多数人对天幕的信赖下,推不出或翻不出什么风浪。

    然后,大部分步调最好走在天幕前面,以免已定或者未定的计划,被更多人知晓。

    最后,不能依赖天幕,要更着眼于当前、毕竟历史记载这种东西,虽然大部分大事或许记录能正确,但不一定完整,不一定完全真实。九分假一分真的话本,都能成为后世一些人口中的‘正史’,那么,这个天幕口中的话,就能一定百分百正确吗?

    不,武长意认为,或许只有百分之五十可信、例如最后胜利的那个人的名字是她武长意,例如未来是武周二世,其余的东西,都或许可以杜撰虚构。只要死够了两三代人,再有皇帝层面进行控制相关舆论,真真假假就真的很难分清了。

    唐史记载,武二除却年少聪慧外,身体素质也很好,十岁挽弓,百里穿杨,十三岁时,就曾跟随薛仁贵大将军习武,还偷偷学习兵法,并在第二年,便自编了本《长意兵书》。

    虽然说,按照后世的角度或者说按照后期武二的军事能力来看,《长意兵书》颇为稚嫩,许多的地方都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奇思妙想居多,还有许多她从其他武将或其他人那边打听到的各种有关战场的故事逸闻,因而,不少学者认为,这或许不算是一本正式的兵书,算是兵法参半的话本,纯粹是武二在习武空闲时,写来解闷用的。

    但是呢,从她主动要求拜师学武到自编兵书等等行为来看,武二从一开始,就已经确立下了自己的目标——武将。

    而很有趣的是,有不少野史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武皇叹,而公主问其由,悉之,便言,俱往矣,吾亦可往矣。

    是不是有点觉得摸不着头脑?简单来说,就是武皇感慨叹息,武二问她为什么叹息,知道原因后,就说:都可以往那边去,我们可以去啊!

    去哪?这段野史的时间线,可是武皇还未登基,还是武后的时候嘞,那这个去哪,便不言而喻了。

    虽然说,咱们后世这样讲这样看,觉得有趣或者好玩,但在那时候、在那个还没有女子真正登基的年代,哪怕大唐时期,女子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武二能选择站在武皇这边,并且大力支持她登位,其勇气也是绝对够大的、不愧是咱们武周第一将啊!

    ——咳咳,这个第一将是三五事自己封的哈,带了百分百的个人情绪!

    毕竟,比她能带兵打仗的,没她政治素养高,比她政治素养高的,没她会写书,比她会写书的,没她动手能力强,比她动手能力强的,没她能带兵打仗啊!

    一大段话,也就那么一两个关键点,于许多试图从天幕中找到更多可以突破或者推翻武则天统治的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浪费时间,可于武长意这边的人,她们是恨不得这天幕能一直这样泛泛而谈下去。

    一场宴席,几百人的心、臣子宫女太监等等人的心,都被这天幕抓得死死的。

    谁让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样巨大而遥远的挂在天上的东西,不是寻常凡力能做到的呢?

    只是那些想借此诬赖栽赃武长意的人,虽也还是在绞尽脑汁,可哪怕最后他们都没有想好什么罪责,该诬赖的、该栽赃的,他们也一个不会落下。

    谁会管到底是真真还是假假,说得多了就成真了,罪责按上了,就足够了!

    武长意与武则天可不会任由事态发展,方才她们已经交换过眼神了,因而,趁着天幕播放起奇奇怪怪的小人视频,武则天朗声道:

    “今日宴请诸臣,亦是想向天下宣布一件事:朕欲立公主长意为太子,诸臣以为,如何?”

    如何?

    要如何?!该如何?!能如何?!

    武则天阵营里的人,自然跪拜着,高声夸赞吾皇英明,而中立派与老李唐的臣子们,则是默然对视,面上多是一片苦色。

    虽然沉默的人多,但最终,还是有人勇敢站了出来,拱手高声道:“陛下三思啊!此物敌友未明,实在不该、不该……”

    武则天登位的前几个月,她刚派兵占压与抄家了几个反对声音最大的、也是嘴最硬的人,如今留在朝中的,多是面和心狠的,至少能藏住事与藏住心,或者顾念家人与族人的,于是那些劝诫的话,都是要斟酌再斟酌,那些能指着她鼻子骂的,坟头草都已经有人高了。

    而在天幕出现前,他们这一批人的最多想法是这样的:哪怕武则天真的登基,只要她后继无人,那么还朝李唐,不过时间问题。

    只要李唐还有血脉在,武则天再厉害,也终有年迈无力的时候。

    这样想或许会很卑鄙,可朝堂上,谁人不卑鄙呢?

    真正光明磊落的人,已经早早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