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已经是五六年的光景了,我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无论是教文补还是教应届,我都一丝不苟,踏踏实实,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尤其是近三年来,获得了龙西北地区普通八校之首三连冠的好成绩。
这铁打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按常理说,这么好的成绩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嘉奖,而事实上,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还年年有被撵出高三部的阴谋诡计,只是没有得逞。
模范先进的奖励也没有,和我同龄的几个老同事都得到了“十佳教工”的光荣称号,可是我却没有得到,本来应该我是“十佳教工”的光荣称号的承受者——领导却把应该有一定资历的人才能得到的“十佳教工”的桂冠戴在了一个只工作一年的和我同组的一个年轻教师的头上,自然引起了群众的议论和不平。
我也明白,领导为什么把有一定资历的人才能得到的“十佳教工”的桂冠戴在和我同组的一个年轻教师头上呢?那是一把手故意整的景,他是想让我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我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却没有得到任何奖励,除了有蒯副校长和齐主任的因素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一把手贾校长的缘故。
有个星期****没在家,那天恰好是贾校长女儿的饭店开业典礼,我没有去送礼,贾校长就耿耿于怀,可见一把手的心胸和德行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如此这般的一把手,就有了如此这般的下属——蒯副校长和齐主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毫不奇怪了!
我的个性鲜明,行为独特,换句话说,我并非是个循规蹈矩而是离经叛道。
我有完美的追求,也有许多美丽的梦,也编织着五彩缤纷的梦。
我到了徐娘半老或者是年过半百之际,也决不是灰色的装束,我有漂亮的旗袍就敢穿上,而且还用白色的短上衣来搭配;我有洒脱的连衣裙就穿上,虽不飘若惊鸿却也满带风流……
我不管别人的眼色和口碑,我行我素,多数人评价我年既老而不衰,思想先进易接受新事物,学生送给我一个外号“时髦老太”。
我在生活上是如此求新显示独特风格,在工作上也是独辟蹊径,决不顾忌什么风刀雨剑,伤害与摧残。
我把课备得滚瓜烂熟,做到胸有成竹了,就夹着一本书或者一张纸去上课,我最厌恶老师两手拄着讲台,不抬头一味地看教案照本宣科,那样子活脱脱地就像是老和尚念经使人昏昏欲睡。
我反对死教条形式主义,只求“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灵活机动,讲求实效。
课堂上,主张生动活泼和紧张严肃和谐统一,不允许学生违反纪律,但是提倡积极思维,主动发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赞许学生的发现和发明创造。
讲课抓住要害,语言精炼幽默,多用比喻、类比等手法,化难为易,常引用电视剧和故事化呆板为诙谐……
老师和学生评说我的课使人感到轻松愉悦。
我在教学上,一贯地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不搞一言堂。,循循善诱,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判断——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学生们的劲头可足了。
我在教学上还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有一次,我让学生读了四篇小说,然后,我出了十几道思考题让学生以文学评论的形式来答这十几道思考题。
提倡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见解新颖独到,学生们写的相当成功。
类似的新探索很多。
不知道谁反映到领导的耳朵里,他们如获至宝,在会上批评,但是,我却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
我还因材施教,但是个别现象比较特殊,有个尖子生,一般的语文知识他都会了,他就不听课,自己在看书,结果领导看见了,在会上就批评了,说课讲得不好,学生不愿意听课,我听了也不在乎。
这个学生知道了,很不安地说:“肖老师,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我就不看了。”
我说:“为了你不浪费时间,取得好成绩,我宁肯背这个黑锅,你看你的,不要管。”
这个学生感动了说:“肖老师,别看我不表达,哪个老师好我知道。”
我对这个学生特殊地辅导,结果,他高考的语文分数是128分,他以583分的成绩考入了湖北大学,他的语文成绩是八校的第二名。
这就是我的离经叛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在平时,从不东游西荡,无所适从,从来都是刻苦钻研,勤奋执着。
我们语文组有个小唐,她是教写作的,她说:“肖老师,我最佩服你,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总是一个劲儿。”
学校要编一本记载教师业绩功德的书,小唐说:“写谁得对他有感情,否则的话,也写不好,我就写肖老师,我最佩服她了。”
小唐写了,写得还很好。
几十年来,我就是这样地工作着学习着,不管我遇到什么样的待遇,我都没有气馁,我坚持不渝地努力,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愧疚的地方,我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我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成了文章,分别在国、省、地、县级的刊物上发表或者获取了奖励证书。
我也写了小说、诗词等体裁的文章,有的就在刊物上发表了,有的获奖了。
二○○二年的下学期,我回到了南校,我不再和蒯校长他们靠下去,我要学习新教材,这时候正是课改的好时候,我得接受新的知识没有必要再和他们斗下去。
在南校,我没有了对手,我精神上完全放松了,我也没有了太多的奢望,我就要退休了,还有两年的时光,我也不能松懈,我还是很努力,不过,不再是直接地对着高考的目标而是学习新教材搞课程改革。
“我的语文老师五十多岁了,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古董了。而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几乎占了面部的三分之一,这副大大的眼镜意味着她有着渊博的知识。
她穿的衣服也很特别:要么穿旗袍,很古典;要么穿时装,挺酷。虽然她那副大大的眼镜也给人以死板严厉的感觉,但事实上截然相反,古董并不陈旧,而在教学上充满了时尚气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站在了现代化教学的前列,可谓是‘时尚的古董。’
“如今,幽默是很时髦的。因为幽默的语言使人乐于接受,给人的印象也极深,况且所学的东西也不必花大的力气。
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封建社会里,学习语文就是死记硬背,像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所受的私熟教育那样枯燥无味,而且学起来又难又累。
我的语文老师的课堂并不这样,她既讲出了知识又幽默风趣,使我们对知识的学习既轻松又愉快,而且对知识的记忆在几年之内以至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更使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即使是过去对语文课毫无兴趣的同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前几天,有个同学自读课文时扒在桌子上睡着了,语文老师发现了,并没有将其立刻叫醒或是批评,而是幽默地对我们说:“有个同学对语文的感情极深,都和文字接吻了,连眼皮都贴上了!”
听到这既幽默又时髦得不得了的话,同学们哄堂大笑,笑声将那个同学震醒了,而且像敲响了警钟一样震撼了他的灵魂,那个同学在课堂上再也没有睡过觉,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教育。
语文老师说话时总是用些成语啦,名言警句啦,诗词啦,并且都是以幽默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不像那些偏执的书呆子,只知满口滔滔不绝的子曰诗云一类的陈词滥调。
偶尔,语文老师也说之乎者也的,但与书呆子们截然不同,她用得恰到好处而且满有风趣,我们愿意接受,这还成为我们增长文学知识的途径和运用语言的楷模。
“为什么语文老师会使语文课堂如此活跃呢?因为她是新时代的教师,与旧时代的私塾先生迥然不同,更因为她自身的思想意识能够紧紧跟上时代的旋律,并且她还有浓厚的创新精神。
创新正是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它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语文老师这个古董的确很时尚。”
这篇文章是(108)班学生刘畅畅在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写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时尚的古董》一文。
那时,我正教他们语文课一个多月,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他(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刘畅畅这篇文章是写我的,我虽承受不起她的高评价,但她称我是“时尚的古董”,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同意她的观点,我的确是迎着时代的新气息来教学的,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古董的时尚》,主要是写我的教学创新问题。
我在文章中写了我的理念更新和实践更新两大方面。
我的思想观念易接受新事物,“年既老而不衰”,接受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创新教育,我决心搞好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具体的体现在七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上探索了新路。
教案的构建上全新,不再使用成本型,而是改用单张纸型的“活页教案”,我自己设计的,以一张八开纸为单位,教案的项目齐全又有所突破,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增删修补,查找收藏,皆可行之,完全起到“教案是课前的设计图,教案是课中的备忘录,教案是课后的资料库”的作用。
教案的内容上也新颖了,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增补了一些教材外的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是在熟练地掌握之上经过自己的透析、筛选、归纳成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融为一体。外加的内容是和教材有关的知识。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就印发了辅助资料《?红楼梦?简录》,所谓的《简录》就是我把原书的思想和内容用一些诗词歌赋串联起来,有:原书开篇一绝句、《红楼梦引子》、《好了歌》及其注、《护官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飞鸟各投林》、《结束语》、《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葬花词》。
除此之外,还有人物表、容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这些就构成了《红楼梦》全书的梗概,加上我的介绍,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教材这一节选,还了解了整个作品的内容,反过来就能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既保质保量地学习了教材又扩大了视野,多学了不少知识。
第二方面是预习更新。
原来的预习是读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内容,而现在是我做以提示和传授学法,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习文章的一系列知识,即从内容思想、艺术形式到评价鉴赏,全都自行解决,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论文的形式在课堂上使用,这样,课堂上直接进入高层次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第三方面是课堂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