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老宅 > 第九十六章
    十一月份了,天气又冷了,但是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屋子里生了炉子,一点儿也不冷了。

    好像是星期天吧,我和陈忠孝都呆在家里。

    没有什么事,我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陈忠孝在厅看电视。

    “叮呤呤——”电话响了,我一骨碌爬起来,一下子就抓起了电话筒:“喂,喂,是哪位?”

    电话里说:“妈,是我。”

    儿子!那声音自远方来,但却是那么清晰,那么甜美,那么亲热。

    我心里好高兴好舒服哟,我仿佛看见了儿子那胖乎乎白净净的脸庞。

    电话里又响起了儿子的声音:“妈,你好吗?最近身体怎么样?心情好吗?”

    这是儿子心里最惦记的事情,他觉得母亲一天一天地见老了,什么是母亲年老时最大的问题呢?那就是身心的健康状况,况且儿子也心知肚明,我的心理状态始终是不太舒畅的,他曾经来信,劝我诸事要想得开一些,要多往好的方面想,多到外面的世界里转转,多和同事朋友甚至于和邻居来往,尽量使自己开心。

    儿子也知道,我虽无大病,但是小毛病不断,所以,他每次来电话都把我的身心健康问题放在首位。

    我笑了,我笑得很开心,领会儿子对我这个母亲的深度挂念,在他没有娶妻生子之前,我——他的母亲,是他心中的首要亲人,至于他成家立业后,母亲是不是首要亲人,我还不能早下结论。

    我高兴地说:“好,好,我的心情和身体都好,你不用挂念。”

    我的平安话语一传千里,儿子接收到了,他也很高兴地说:“那我就放心了。我爸咋样?也好吗?”

    这是儿子此时此刻心中的二号亲人,他也是惦念在心,我也想到这儿就说:“你爸他也好,你就不用惦记了。”

    儿子听说后心里很是宽畅,他的父母都平安,他就是没有后顾之忧。

    我呢,一个为人之母,谁是我的首要亲人?那就是儿子,何况他是我的唯一的儿女,是我唯一的后代传人,我不惦记他还能惦记谁呢?况且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我说:“儿子,你怎么样?都很好的吗?”

    儿子也深切地感到了母亲的关爱,他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他说:“妈妈,我一切都很好,不用惦记我。”

    我听说儿子一切都很好,当然是既放心又高兴:“哎,哎,那就好,那就好!”

    我还惦念儿子的事业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儿子初出茅庐,正当青春年少,他一生的幸福一半甚至于一多半取决于他的事业状况,我把这前途和命运时刻放在心上。

    我说:“儿子啊,你的工作怎么样?”

    儿子轻轻松松地说:“妈,我的工作还好,你也就不用惦记了,我会努力的,你惦记也没有用,你也使不上劲儿,你就别操心了。”

    实际上,我也明白,我远在千里之外,能使什么劲?但是我可以给儿子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呀,可以催他上劲,勉励他拼搏,支持他奋斗不息。

    我很注重儿子的前途问题,在他读书的年代里,我非常注重他的学业,人人都是望子成龙,但我也知道有的情况是不能强求的,是龙是虫得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否则的话,适得其反。

    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让结果好一点儿,这就需要监督和鼓励。

    我的儿子是个活泼性格,贪玩好动,这样的性格你不管理是不行的,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管理,我经常向他的任课老师询问他的学习情况,甚至我亲自上他的课堂观察他听课的状态。

    我要是不这样管理的话,他不可能第一年就考出去上了大学,他们班不是好几个同学都是第二年才考出去的吗?不是他们的智力问题,而是他们是否努力学习的问题。

    在儿子成年之后的事业问题上,我也是相当地注重的,所以,我在电话里询问他工作的情况,后来,我渐渐地问得少了,那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明白了事业的重要性,在首都那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里,你不努力行吗?

    所以,你就不必像他不成熟时代那样对待了,他自己比你还是重视事业的,你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我和儿子在电话里又说了一会儿,儿子说:“妈,我的一切都很好,你就不用惦念了,你自己要有个好心情,要注意身体,我好放心地工作。”

    我明白,这是结语了,我说:“哎,那就好,我会注意自己的,你就安心地工作吧。”

    儿子最后说:“那你让我爸接电话,我和他说几句。”

    我放下电话,叫陈忠孝来和儿子说话。

    陈忠孝来和儿子说话,他们谈的内容和我的不差多少,可是后来陈忠孝问了儿子一个我没有问的话题。

    陈忠孝问:“你处朋友了吗?”

    我听了一惊,我没有问,我不想在儿子刚走入社会不久,就涉及个人的婚姻大事,可是,你不想,不等于儿子他不想。

    我听不见儿子在说什么,可是我能听见陈忠孝的说话。

    我又听陈忠孝说:“多长时间了,她家是哪儿的?”

    我一听这话,心下就明白了,不免又一惊,真是儿大不由娘啊,我这个做娘的可能就要渐渐地远去了!

    我并不是想让儿子终身不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的天性,我岂能背道而驰?

    我只是希望儿子晚一点儿考虑这个问题,先把事业干好,等到事业有点儿眉目了再考虑个人问题也不迟,可是儿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命运。

    我没有接过电话和儿子谈这个问题,我只是在旁边问问是大个儿还是小个儿。

    我不想别的了,我想象未来儿媳妇的形象,我希望能够符合我和儿子的约定,但不是规定。

    在儿子头一次从京城回来探家时,我们一家三口也自然地谈到儿子婚姻大事,我和陈忠孝的观点有所不同,他主张儿子早点娶妻生子,而且希望生个男孩,我主张儿子晚点娶妻生子,生个男孩女孩都无所谓。

    儿子和我约定,要找个大高个的,大眼睛双眼皮的,长得好一点儿的媳妇。

    等到陈忠孝放下电话,我问了问儿子处朋友的情况。

    陈忠孝看看我说:“儿子处朋友已经半年了,好像是六月份正式处的。”

    我惊讶地说:“半年了,六月份?”

    我忽然想起,七月份儿子寄回来几张游山玩水的照片,莫非就是他们共同去游玩的结晶?但是寄回来的都是儿子个人的照片。

    我有点儿木然,漫不经心地说:“都半年了,这孩子,怎么没说一声呢?你要是不问,他还不会说的,那什么时候再说么?”

    陈忠孝笑了说:“也许是不太成熟嘛,成黄还不知道呢,和你说啥呀?”

    我没有笑说:“嗯,不管怎么样,还是得和家里面说一声才好。看样子差不多吧?”

    我看看陈忠孝说:“你把儿子和你说的情况和我说说嘛。”陈忠孝看看我说:“儿子也没有说多少。说是那个女孩是河南省郑州市附近地区一个县城的,家里面有父母,一个姐姐,姐姐已经结婚了,有个孩子,父母也是一般的老百姓。生活一般吧。那个女孩子是个中等个,是个大眼睛,也是个双眼皮儿,是个专科生,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和儿子是一个单位的。”

    我说:“就这些了?人怎么样?”

    陈忠孝又笑了,我觉得奇怪说:“你笑什么?”

    陈忠孝还是笑着说:“人怎么样?那咋说呢?他能说不好吗?他要是认为不好的话,他能和她处朋友吗?”

    我点点头,觉得陈忠孝的话有道理,这么些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陈忠孝说了一句真理。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相中了那就是好,怎么看怎么好。

    既然儿子有了女朋友,我的感觉是能成,我也就开始了想象,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会是怎么样,这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哪。

    一九九七年的春节,儿子回来了,他没有把女朋友带回来,他说是时机不成熟。

    这并不出我的意外,我也觉得他不能把女友带回来,至于他们处得怎么样在儿子回来之前我不清楚,但是在我的感觉中他们是处的不错,平时我也不大问,再说了,自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到这一年的春节也就是三个来月,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儿子没有带回来女友,也是儿子觉得相处的时间不算太长,没有和父母面对面地正式汇报,带回来就是有点突兀。

    儿子回来后,很快地就和我们正式汇报了他们的相处情况,他的意思是他和女友处得很好,结局呀也就是基本定下来了,说明年春节再带回来。

    我们能说什么呢,既没有见过本人,又不了解她的情况,一切都是听儿子的汇报。再说,这种事儿你当老人的能怎么管,听你的吗?我们只是说些应该注意的话语,希望儿子能找个品貌兼备的人物。

    儿子拿出来几张照片来,有的是儿子和女友的合影,有的是女友个人的照片。

    我看看照片,见那女孩子长得大大方方的,的确是大眼睛,双眼皮儿,不是娇小那种型号的,看样子身体状况还不错,不胖也不瘦,外表还说得过去。别的能看出什么来呢。

    在春节其间,那个女孩子来过电话,还邮来一张贺年卡,是给儿子的,背面还些写了几句话,我记不清了写的是什么话,又给儿子寄来两件毛衣,可能是她自己织的,技术不算高明,有一只袖子我又重新缝合的,一件是深蓝色的,另一件是什么颜色的我就记不清了。

    我那时是既高兴又担心,虽然儿子超出了我的理想,处的比较早,但是毕竟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有了眉目,说不定就成了定局,作为一个母亲来说,不能不为此而感到高兴。

    担心的是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到底能怎么样,不知道她的人品如何,心地是否善良,性格脾气是否温和,她是不是我的理想兑现,和儿子是否和睦相处?两个人是否是相敬如宾,白头到老?

    总而言之,我是很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