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接到赐婚的圣旨,清颜怕瑾瑜一个人待着会难过,便常常去陪她,或者让她来思远阁,放出旺仔逗她,去外面铺子里时也会带她一起。
绣坊的春香让心涟带话回来说,她新做了两套样衣,想给清颜看看。
上次春香做的样衣拿到云霓阁后,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喜欢,还收到了十几套的订制,这让她充满了干劲,很快便又挤出时间做了两套。
今日清颜便打算去一趟绣坊,临走前她让心涟去问一声瑾瑜,看她想不想一起去。
清颜则先到府外等着。
很快就见瑾瑜随着心涟一同走过来。
“嫂嫂——”瑾瑜挥着手跟清颜打招呼,脸上灿烂的笑容一如往常,仿佛没有赐婚这回事。
但清颜却知道她会在背对着人时,短暂地露出她真实的情绪,那种迷茫和无助,即使通过背影,也让人看得心疼。
“快来。”清颜拉着她的手带她上车。
瑾瑜一上到马车,就掀开帘子往外看。
随着马车的行驶,外面的风也越来越大,清颜看着她冻得有些发红的手,劝道:“天气冷,别受凉了,你想看热闹,等从绣坊出来,我带你到街上四处逛逛,不差这一时半刻,先把帘子放下吧。”
瑾瑜喃喃道:“这样自在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以后再想看外面的景象,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了。”
她的声音很小,但却随着风吹进了清颜的耳中。
清颜见过出嫁后的女子,一般情况下都是过得怎么样的生活,她们循规蹈矩,侍奉公婆,教养子女,还要体贴夫君,几乎失去了自我,被困在那方寸之间忙忙碌碌。
像她这样在嫁人后,还能如此自由的实属罕见。
瑾瑜要嫁的人是皇子,府上的规矩只会更多,而且她是侧妃,上头还有正妃,的确身不由己。
清颜光想想都替她难受,不由得安慰道:“以后若是你不能出来,我便常去看你,为你带外面好吃的好玩的,跟你说一些新鲜的趣事。”
瑾瑜闻言,放开帘子,转过头来,鼻头被风吹得红红的。
“嫂嫂你说的是真的吗?”
“那是当然,”清颜认真道,“就算你出嫁了,你也不会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们永远是你最亲的家人,不要怕,不要彷徨,你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而已,我们离得也不远,还是能时常见面的。”
瑾瑜憋闷了许久的郁结,听了她的话后豁然开朗。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嫂嫂说得对,比起舒慧要嫁到那么远的地方,我还能留在京都,还能见到家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傻丫头,这么容易就满足了?”清颜好笑地看着她,舒慧若是知道被好友这样比,不知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瑾瑜起身坐到她身边,抱住她的胳膊,将头靠在她肩上。
“有嫂嫂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她的心情好了,清颜却伤感了起来,她舍不得她这么快就嫁人。
好在让她伤感的时间没多久,马车很快就停在了绣坊门前。
心涟扶着她们下了马车。
清颜带着瑾瑜到各处转了转,就当散心了。
瑾瑜果然忘掉了连日的烦恼,惊讶道:“嫂嫂,你这绣坊真是越做越大了,我记得刚开张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人呢。”
清颜看了眼跟在一旁的绿绮和白霜,她已经让心涟把卖身契还给她们了,现在她们不再是谁的下人,而是她们自己。
她跟她们说过,可以改回她们原来的名字,但她们不肯,说是她给她们带来了新生,就用她给取的名字。
现在在她面前,她们也更加地从容,两人本就出色的相貌,也越发的光彩照人。
清颜欣慰道:“那是因为我有像她们这样的得力帮手。”
绿绮和白霜两人被她夸得不好意思。
“东家过誉了,绣坊能有今日的规模,多亏了东家对我们的提携和信任,我们才敢放手去做。”绿绮言辞恳切道。
清颜摆手道:“你们不能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好好干,以后你们想要的都会有的。”
“是,东家。”绿绮和白霜两人默契地齐声道。
接着清颜又去找了春香。
春香看到她们激动地行礼:“见过世子妃,见过姑娘。”
清颜伸手将她扶起:“在外面不必这么多礼,你做好的样衣呢,拿出来看看。”
“嗳,世子妃稍候。”春香转身去取衣服。
少顷,她像宝贝一般双手捧着两套衣服过来,放到桌子上。
“世子妃请看,因为快要过年了,转过年来就要立春,我便做了两套春装。”
清颜赞赏地点点头,而后对瑾瑜说道:“一块来看看,给春香提提意见。”
瑾瑜颇有兴致地跟过去,两人微微弯着身子仔细地看着桌上的衣服。
看完后,瑾瑜说了几点她的看法,清颜也表示赞同,让春香记下来,回头再改改。
瑾瑜见自己的意见得到认同,兴奋道:“嫂嫂你也觉得我的提议对吗?那是不是我也可以画衣服的图样了?”
没想到她有这个兴趣,清颜颔首道:“自然,你的眼光很好,也有自己的品味,你要是喜欢,我可以教你怎么画,你这么聪明,学起来一定很快。”
瑾瑜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应道:“嫂嫂你教我吧。”
“好,等回去我们便开始。”清颜回道,来这一趟还有意外收获,瑾瑜有个爱好,以后到了三皇子府也有事可做,不会无聊了。
从绣坊出来,回去的路上,清颜让车夫将马车停下,拉着瑾瑜下了车,带着她到街上闲逛。
两人一家店一家店地看过去,只要是瑾瑜喜欢的东西,清颜都为她买下来了。
到了后面,瑾瑜都不敢盯着一样东西多看,怕她那出手阔绰的嫂嫂又二话不说地掏银子。那手法,饶是手上从来没缺过银子的她,看了也替嫂嫂心疼起了辛苦赚的银子。
就算是这样,等她们回府时,马车上也装了一大半她们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