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将军夫人难下堂 > 第二百零七章 被迫入局
    近日,京都朝堂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户部袁尚书被人弹劾,言其在今夏治理南方洪涝时玩忽职守,贪赃枉法。

    当弹劾的折子和证据摆在案前,皇帝当即勃然大怒,命人将袁尚书摘官帽、除官服,押入刑部大牢候审。

    堂堂户部尚书,上任不满两年就锒铛入狱,大渊国自建国至今近百年来,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一时间人人噤若寒蝉,对袁家退避三舍,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而出身袁家的丽妃却避无可避,前朝和后宫互为依仗,唇亡齿寒。

    丽妃为人和气低调,自入宫以来就谨慎守礼,从不刻意献媚争宠,在一众嫔妃中属于特别的存在。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特别,以及她善解人意的性子,在贵妃盛宠下,皇帝烦闷时还会来丽妃处坐坐。

    如此,丽妃虽不算得宠,起码也没有被皇帝忘在脑后,又加上三皇子,她在这后宫里也有一席之地。后来她的兄长成为户部尚书,更无人敢轻易怠慢。

    而此时,丽妃在寝宫里坐立不安,不住地向外张望。

    “母妃。”三皇子赵永铭行色匆匆地从外面进来。

    丽妃急忙上前询问道:“见到你舅父了吗?”

    三皇子摇摇头:“父皇下了口谕,案子未结之前,任何人不得探视。”

    一向淡然处之的丽妃慌了神:“你舅父是被人诬陷的,他不可能贪墨救灾的银子。”

    “母妃先别急,”三皇子扶她坐下,“儿臣自是相信此事非舅父所为,只是光有我们相信他是不够的,他们拿出了舅父与地方官员来往的信件,上面有舅父的私印,甚至还从舅父的私宅里搜出了官银,铁证如山,想要洗清罪责怕是不易。”

    丽妃与袁尚书一母同胞,受到他许多照拂,如今兄长蒙冤入狱,自己不能坐视不顾。

    “我去求求陛下,求他允我与兄长见一面。”

    “母妃不可,”三皇子不赞同道,“父皇金口玉言,不仅不会应允,还会觉得您干预政事,后宫干政可是大忌,这对舅父就更不利了。”

    丽妃一惊,猛然醒悟,强忍着泪水说道:“这可怎么办,到底是谁要害他?”

    三皇子的眼神不复以往的温和,变得十分锐利:“母妃放心,儿臣一定将此事调查清楚,还舅父清白。”

    “铭儿,是母妃拖累了你,”丽妃自责道,“母妃知道你不愿涉足朝堂,只想寄情山水,过逍遥快活的日子,如今却被迫卷入其中……”

    “母妃别这样说,身为皇子,有哪个人能真正脱离得了朝堂,都是自欺欺人罢了,儿臣虽不喜那些明争暗斗,但他们动了儿臣在意的人,儿臣就不能让他们得逞。”三皇子沉声道。

    他可以不去争那位子,却不代表他就任人宰割,碰到了他的底线,他不介意跟他们过过招。

    回到府里,三皇子吩咐贴身护卫伍生:“把人都派出去,查我那二哥最近与哪些人暗地有来往。”

    伍生难掩激动,他们跟着三殿下这么多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殿下是怀疑袁大人的事是二皇子所为?”伍生不由多问了一句。

    三皇子端起一杯热茶,揭开碗盖,细白的热气让他的神情难辨。

    “除了他,还有谁有这个本事和动机。”

    习惯了殿下和颜悦色的样子,偶然见他外放王者之气,伍生浑身一震:“属下这就去办。”

    三皇子抿了一口茶,看着杯中舒展的茶叶,心中五味杂陈。

    二哥的动作和野心,他看得明白,自从舅父上任户部尚书后,一向自视甚高的二哥,突然对他亲近了起来,并有意无意地想要通过他,拉拢舅父。

    他不愿掺和到这些事里,舅父更是爱惜羽毛,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应是如此才激怒了二哥,舅父身陷囹圄,定与他脱不了干系。

    本以为自己与世无争或可悠然度日,不曾想最终仍是入了局,既然避不开,那他就要强大到让人忌惮,才能庇护他在意的人。

    三皇子的人在外搜寻线索,大牢里的袁尚书坚持自己是冤枉的,拒不认罪,他是朝中重臣,刑部审讯谨慎,不会屈打成招,只能去落实证据。

    这就给三皇子争取到了时间,此案一直到许刺史的奏章送入京都,还没有定论。

    而奏章上的内容更是震惊朝野,盖过了所有的事。

    许刺史因上次误报了宋北逸的伤势,这次为了证明他的话可信,他还在上面立下了军令状。

    老侯爷听完连退几步,悲痛地站不稳。

    他身后的官员立刻伸手扶住他。

    皇帝也跟着紧张地从龙椅上站起来,见老侯爷站住后,抬手一指:“给武安侯赐坐。”

    两个太监抬着椅子放到老侯爷身侧。

    老侯爷双手微微颤抖,躬身道:“臣殿前失仪,望陛下恕罪。”

    “孤知道武安侯担心宋将军,你腿上有旧疾,就别勉强了,快坐吧。”皇帝坐回到龙椅上。

    “谢陛下体恤。”老侯爷依言坐下。

    皇帝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开口道:“宋将军遇刺,身中剧毒,众卿有何良策?”

    有人站出来提议道:“回陛下,臣以为应当立即派太医前往岷州替宋将军解毒。”

    “臣认为不妥,从这里到岷州少说也得十六七日,暂且不论宋将军能不能等得,太医去了能否顺利解毒还不一定。”有人反驳道。

    先前的人气道:“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那人不去看他,躬身道:“陛下,如许刺史所言,那位薛神医或可解宋将军之毒,何不让各州县一起寻找此人,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皇帝沉默片刻,问道:“其他人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众臣窃窃私语,无人再上前。

    “武安侯,你看这样做可行吗?”皇帝询问老侯爷的意见。

    老侯爷颔首道:“有劳陛下费心了。”

    他暂时也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只能先如此做。

    “好,传旨到各州,让他们立即寻找这个薛神医,”皇帝想了想又补充道,“另若有人有把握解毒,也可自行前往岷州,医好宋将军,赏黄金千两!”

    “陛下圣明。”百官齐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