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皇后因担心太子病情,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憔悴不堪。
掌事姑姑端着一碟新做的点心进来,把它放到榻上的几案上,看着愁眉不展的皇后,担忧道:“娘娘,您好歹吃口东西,别太子殿下醒来时,您再倒下了,太子殿下最是仁孝,若知道您是因为他而病倒,定会自责的。”
皇后从榻上撑起身子,有气无力道:“本宫吃不下,你拿走吧。”
“皇后娘娘,奴婢求您了,您都三日没怎么吃东西了,就算是为了太子殿下,您也要保重凤体啊!”掌事姑姑跪在地上,苦苦劝道。
看着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皇后无奈道:“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本宫吃还不行吗?”
“嗳,”掌事姑姑笑着从地上起来,“您快尝尝,这是御膳房刚做的,您最喜欢的千层糕,您趁热吃。”
在她期盼的目光下,皇后挪到案前,夹起一块往嘴里送,往日香甜软糯的糕点,这会儿吃到嘴里,尝不出一点味道,她吃完一块便放下了银箸。
掌事姑姑紧张道:“娘娘怎么不吃了?可是不合您的胃口?奴婢这就让御膳房那边再做些别的。”
皇后出声叫住她:“不必忙活了,本宫现在吃什么都一样。”
“那您再多用些。”掌事姑姑双手捧起银箸递到她面前。
皇后抬手推开:“本宫真的吃不下,都三天了,钧儿还没醒过来。”
太子殿下虽自小患有心疾,隔些日子也会发作一次,但在太医的精心调养下,也稳稳当当地娶妻生子。像此次这般昏睡三日不见好转的,还是头一回。
掌事姑姑压下心中的焦虑,安慰道:“陛下让太医们日夜守在东宫,太子殿下洪福齐天,一定会没事的。”
皇后忧心忡忡道:“派去东宫守着的人,有没有传回来什么消息?”
见掌事姑姑摇了摇头,她不由地长叹一声。
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进来。
掌事姑姑眉头皱起,刚要训斥他不懂规矩,可看清楚人后,说出来的话就变了:“是不是太子殿下病情好转了?”
皇后闻言,立刻急急地向前探着身子。
“皇后娘娘,大喜,太子殿下醒了!”小太监满脸喜色地躬身说道。
皇后乍一听闻,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激动地下榻。
掌事姑姑见状,急忙上前扶她,笑容可掬道:“娘娘您慢着些。”
“本宫要去看看。”皇后弯下腰自己穿好鞋子,迫不及待地往外走。
掌事姑姑疾步跟上去。
凤辇停在东宫,皇后由掌事姑姑扶着直入太子寝殿。
一路上,东宫服侍的人纷纷向她行礼。
“母后,您来了。”太子妃得到消息,出来相迎。
皇后见她一脸的疲态,颔首道:“这几日辛苦你了,听说太子醒了,本宫进去瞧瞧。”
太子妃忙侧过身子:“太子殿下刚醒,太医正在看诊,母妃您请进。”
皇后随她来到太子卧房,视线被围在床前的太医们挡住。
掌事姑姑刚要出声提醒,被皇后制止,静静地等在一旁。
直到最里面的太医诊完脉,才有太医发现她的到来。
“微臣见过皇后娘娘。”太医诚惶诚恐地行礼。
其他太医也紧跟着见礼,并让出地方来。
皇后终于看到了太子那张惨白的脸,松开掌事姑姑的手,快走两步上前,声音有些发颤:“太子,你觉得怎么样?”
太子赵永钧虚弱地小声回道:“儿臣好多了,让母后担心了。”
皇后双眼微红:“这是什么话,你能醒来就好。”
“陛下驾到——”尖细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随即一道明黄色的身影踏进来。
众人立马行礼:“参见陛下。”
“都起来吧,”皇帝摆手道,“皇后也在。”
皇后直起身来说道:“是,臣妾也是刚到。”
皇帝看到躺在床上的太子,正挣扎着要起身,抬手阻止:“你才醒过来,好好躺着养身子要紧。”
一番动作下来,太子不禁喘息道:“多谢父皇,儿臣失礼了。”
皇帝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太医院院使:“李太医,太子的病情如何了?”
李太医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太子殿下已脱离危险,但仍需静养一些时日,且万万不可再受累、受气。”
他说得含蓄,太子经此一场大病,原本并不康健的身体,变得更差了。若再发病,恐怕很难挺过来了,这些话他不敢在此时说。
“既如此太子就在东宫安心养病吧,其他的事一律放一边。”皇帝金口玉言。
太子眼底有什么一闪而过:“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皇帝接着吩咐了太医仔细照看,便摆驾离开。
“你们也都下去吧。”皇后随后道。
等卧房里只剩下他们母子两人,皇后如一个普通人家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儿子关怀道:“钧儿,你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不要硬撑着,一定要说出来。”
太子努力牵起嘴角:“母后,儿臣真的无碍了,您放心吧。”
说着,他神情黯淡下来:“都怪儿臣不争气,这储君之位怕是保不住了,连累了母后。”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皇后红了眼眶,心疼道,“母后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其他都不重要,本宫是陛下亲封的皇后,跟你是不是太子无关。”
她继续说道:“李太医都说了,你不能受累,这些事你就别多想了,一切顺其自然,无论如何,你都是大渊的皇子,是母后的儿子。”
太子郑重地点了点头:“儿臣明白了。”
母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皇后见他眼皮越来越重,连忙站起来说道:“钧儿,你好好休息,母后改日再来看你。”
太子强撑着回道:“母后慢走。”
皇后心里的石头落地,所有的感官瞬间恢复如初,她顿觉饥饿和疲倦。走出房门后,她将重心靠在掌事姑姑身上,扶着她上了凤辇。
太子清醒过来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心人得知后,便开始行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