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瑗的事,老夫人很快就做好了决定,刻意等了几日才让何氏遣人去回复罗氏。
罗氏收到意料之中的消息后,在魏良泉的催促下,她隔了两日便备好聘礼,让人送到了永昌伯府。
一个妾室的聘礼,连何氏都看不上眼,等人清点完后,就让他们全部抬去了东院,这桩亲事就这么敲定了。
方承安自从那日被自己的爱女当众打了脸,对清瑗失望至极,她的事他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
孙氏作为清瑗的嫡母,就替她操办起来。
清瑗刚开始那几日,整日里在房中以泪洗面。
唯一知道事情始末的丫鬟彩霞,替她叫屈:“姑娘,与其在这伤心,不如去告诉老夫人真相,让她老人家替您做主。”
清瑗红肿着眼睛摇头道:“没用的,此事宣平侯府那边一口咬定,没人会相信我说的话,祖母那么疼爱大姐姐,更不可能会向着我。”
她从最初就清楚,在府里的人心中,她的分量远不及大姐姐,他们不可能支持她去做大姐夫的平妻。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姐夫身上,以为他真的会摆平所有阻碍,不承想等来的却是这般恶耗。
彩霞愤愤不平:“大姑爷明明答应了姑娘,要娶您做正室,如今翻脸不认账,您不如去找他理论理论!”
清瑗又开始抹眼泪:“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与大姐夫有私,我还怎么去找他?我若去了,就彻底没脸了,会成为全京都的笑柄——”
“那怎么办?”彩霞急得来回打转,“难道就这样吃了这个哑巴亏?要是姨娘在就好了,她肯定会有办法。”
想着庄子上今非昔比的生母,清瑗的心又往下沉了沉,姨娘现在心里想的都是如何从庄子上出来,她还指望着自己飞上枝头变凤凰,把她接出来。若是知道自己成了一个跟她一样的妾室,她恐怕比自己还要伤心吧。
“祖母决定的事,没人能让她改变主意,四姐姐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只盼着大姐夫是有苦衷的,他心里有我,以后能像他之前那般待我。”清瑗一直记着在侯府时,魏良泉对她的好。
纳妾没有那么多规矩,聘礼送到,双方定好了日子就算完成了一大半,只等着来抬人。
魏良泉急不可待,老夫人和何氏也有她们的盘算,于是两家便痛快地将日子定在了八月初六。
到了这日,伯府出嫁的姑娘都没回来,清瑗的闺房里冷冷清清的,她身着粉色嫁衣坐在梳妆台前,心里的委屈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
哪个少女不曾幻想过自己出嫁时的情形,她也不例外。她看着前头几个姐姐相继出嫁,甚至想得更多,更详细。
可真到了这一日,却如同噩梦一般,没有送嫁的姐妹,没有热热闹闹的迎亲场面,甚至连新郎官都没有。
清瑗低头看着身上的嫁衣,忍不住红了眼眶,就是这嫁衣她也不能穿正红色!
来送她的只有三房夫人。
终究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孙氏看出她的难过,上前安慰道:“瑗儿,你想开些,侯府送来聘礼我都给你放到嫁妆里了,给你的嫁妆也是之前就备好的,跟其他姑娘一样,有了这些,你以后的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对于一个妾室来说,孙氏给足了她体面,清瑗这时才觉得有个心肠软的嫡母,是她的幸事。母亲没有因为姨娘迁怒于她,就算姨娘失势,她也没受到苛待,吃穿用度都跟以往一样。
她抬起头来,哽咽道:“多谢母亲,父亲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父亲不愿见她,她知道自己伤了他的心,可她今日想要见他一面。
孙氏想到方承安那黑如锅底的脸,没有直接回答她:“你父亲在外面等着你,一会儿你去给他敬杯茶,认个错。”
清瑗终于露出笑脸,连连点头。
“六姑娘,到了侯府有你大姐姐在,不会让你受委屈,里面的情形你也清楚,只要你们姐妹一条心,外头那个就不是你们的对手。”何氏趁机提点道。
清瑗乖巧道:“是,大伯母,瑗儿明白了。”
陈氏最看不惯的就是小妾,连带着不喜妾室生的孩子,她在一旁远远地看着,眼中闪过鄙夷的神色。
做妾要早早地过门,孙氏见清瑗已装扮完,带着她来到正房。
“父亲。”清瑗一进门就看到坐在上方的方承安,激动地唤了一声。
方承安冷着脸别过头去。
清瑗心里不是滋味,在给他敬茶时,直接跪在他面前,红着眼睛说道:“父亲,瑗儿让您失望了,都是瑗儿不好,您别生我气了。”
方承安脸上绷不住,伸手接过盖碗,抿了一口,硬邦邦地开口道:“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过得好与不好都跟我没关系,你好自为之吧。”
“父亲,您不要瑗儿了……”清瑗流下两行清泪。
她楚楚可怜的模样让方承安心软了一瞬,他的语气稍缓:“出嫁从夫,从今往后你就是别家的人了,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清瑗应声道:“瑗儿谨遵父亲教诲。”
接着她端起另一杯茶,同样跪在孙氏面前:“母亲请用茶。”
孙氏双手接过来,喝了一口就放下,依规矩嘱咐道:“望你出门后,恭顺守礼,孝敬长辈。”
“是,母亲。”清瑗颔首道。
行完礼,彩霞扶她起身,一路上头也不回地走到伯府侧门。那里停着一辆宣平侯府派来的青色小轿,后面是孙氏为她备的嫁妆。
清瑗弯腰进到轿子里,只带着彩霞一人,被抬着往侯府走去。
此时,魏良泉和清宜身着正装在前厅等着。
魏良泉伸长脖子不住地向外张望,搓着手道:“怎么还没来?”
“六妹妹这会儿应该在路上了,夫君不必太心急。”清宜神情冷淡。
魏良泉所有的心思都在即将得到的美人身上,没有关注到她,或者说不在意她。
半晌,门外的小厮来报:“大少爷,大少夫人,方姨娘的轿子到侧门了。”
魏良泉喜形于色:“快把人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