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且试天下 > 第二十七章——微月夕烟往事遥(3)
    她与他各拥有一片除了颜色不同外,形状玉质都一模一样的弯月玉饰,这些年里也曾疑惑过,只是百思不得其解,可此时对照这札记上的话,再想想这些都是祖传之物,心中便有了答案。

    不知这两片玉饰合在一起时,是不是就是一轮圆月?这样想着,她心头便有些欢喜,却更多的是酸涩悲伤。

    丰兰息见她久久不语,看她神色,便有些明了她的心思,一时亦是情思纷乱,复杂难理。

    半晌后,风惜云先回神,“算了,先祖们的事都隔了几百年了,谁知道是怎样的。今天带你来,是让你知道这些东西的所在,日后你要如何用,自己安排。”

    丰兰息点了点头。

    风惜云的目光越过那一堆堆金银珠宝,落向东面石墙,墙上挂着一幅画,她遥遥看着,脚下一动,似想走过去,却又犹疑着。良久后,她终于还是移步慢慢走过去,等至墙上,她定定望着那幅画。画上日月共存,正画的是月隐日出之时,天地半明半暗,而日与月之下还画着两个模糊的影子,似因天光黯淡而看不清那两人的面貌,整幅画都透着一种阴晦抑郁。

    她看了半晌,然后伸手,指尖抚过画中的那两个人影,微微一叹,然后揭开那幅画,便又露出一道石门。

    丰兰息不由也走了过来,见那石门左侧刻着“瘦影写微月”,右侧刻着“疏枝横夕烟”。

    风惜云看着石壁上的字发呆,看了半晌,才轻声道:“他总是说,他是写月,我便应该是夕烟,所以他总是唤我夕儿,从不唤我惜云,弄到最后,父王干脆就用夕儿当了我的小名。”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指尖同时点住“月”与“夕”两字,然后石门轻轻滑动,一间石室露了出来。

    步入石室,顶上嵌着四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照得室内如同白昼,而这间石室里却没有金银,左右墙壁上挂满画像,画像下依墙立着长案,案上还摆了些东西。左边全是男子画像,右边全为女子画像,仔细看去,便会发现这些画像几乎就是画中女子与男子的成长史。

    “这里一共有二十四幅画像,我的十二幅,写月哥哥的十二幅,我的从四岁开始,写月哥哥的从六岁开始。”风惜云的声音柔软异常,带着淡淡的伤感,“每一年生辰时,我们都会送对方一件亲手做的礼物,并为对方画一幅画像,曾经约定要画到一百岁的,可是……”

    丰兰息移步,目光左右扫视,打量着画像里的人。

    右边第一幅画里,四岁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手中抓着一只小木船,皱着眉头,瞪着眼睛,似是在说“快点,不然我就把这只木船吃了!”,画功细腻,眉眼间传神至极。在那幅画像下的长案上,就摆着女孩手中那只小木船,只算形象,做工甚为粗糙,似乎出自一个笨拙的木匠之手。

    左边第一幅画里,六岁的小男孩,眉清目秀,手中正握着一朵紫绸扎成的花,脸上的神情有些羞涩,那双秀气的眼睛似乎在说“怎么可以送男孩子绸花!”,画像下的长案上,摆着那朵已经褪了色的紫绸花,歪歪斜斜,显然扎花者的手艺并不纯熟。而画这幅画的,笔风粗糙,而且很粗心,墨汁都滴落在画像上,好在只是落在男孩的脸旁,没有落在脸上,唯一庆幸的是神韵未失,堪能一看!

    右边第二幅画,五岁的小女孩子似乎长高了一些,穿着淡绿的裙子,梳着两个圆髻,看起来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只是袖口被扯破了一块,手中抓着的是一柄木剑,脸上的神情十分神气,仿佛在说,“我长大了以后,肯定天下无敌!”

    左边第二幅画,七岁的小男孩也长大了些,眉眼更为秀气了,长长的黑发披垂肩上,实是一个漂亮的孩子,手中抓着一朵紫色芍药,是以男孩的神情颇有几分无奈,似乎在说“能不能换一件礼物?”,但显然未能得到同意,画像的人更是特意将那紫芍画得鲜艳无比。

    ……

    一幅幅画看过去,男孩、女孩在不断长大,眉眼俊秀,神情各异,气质也迥然不同。

    女孩的眉头总是扬得高高的,眼中总是溢着笑意,似乎这世间有着许许多多让她觉得开心和好玩的事儿,神情里总是带着一抹随性与调皮,似只要一个不小心,她便会跑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让你无法抓住。

    男孩则十分斯文,每一幅画里,他都是规规矩矩地或坐或站,只是他似乎一直都很瘦,黑色的长发也极少束冠,总是披垂在身后,眉目清俊秀气,脸上略显病态,衣袍穿在他身上,总让人担心那袍子是否会淹没了如此消瘦的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画之人的画技也日渐纯熟,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画女孩的,笔风细腻秀雅,从一缕头发到嘴角的一丝笑纹,从一件饰物到衣裙的皱折,无不画得形神俱备,仿佛从画像便能看到作画之人那无比认真的神情,那是在画他心中最宝贝最珍爱的,所以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

    而画男孩的,则一派大气随性,仿佛作画时只是拈笔就来,随意而画,未曾细细观察细细描绘,只是简简单单的几笔,却已将男孩的神韵完全勾画出来,显然作画之人十分了解男孩,在她心中自有一个模印。

    丰兰息的目光停在女孩十五岁那张画像上,这也是女孩最后一张画像,画中人的面貌体态与今日的风惜云已差别不大,而且她身上的装束与今日一模一样,亭亭立于白玉栏前,栏后是一片紫芍,面容娇美,浅笑盈盈,人花衬映,相得益彰,只是……她的眼中藏着的一抹隐忧也被作画之人清晰地捕捉进了画里。

    而男孩——十七岁的少年长身玉立,清眉俊目,气质秀逸,已长成了难得一见的美男子,只是眉目间疲态难消,似是大病未愈,体瘦神衰,身着月白长袍,腰系红玉玲珑带,同样立于白玉栏前,身后也是一片紫芍,人花相映,却越发显得花儿娇艳丰盈,而他弱不胜衣,病骨难支,只是他脸上却洋溢着欢喜的笑容,眼中有着淡淡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