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84章为了天下百姓,打出一个太平
    不料朱元璋最后却语重心长的说道:“最后一句了,平平安安的回来,咱跟你娘在家等你!”

    不知不觉之间,朱棣跟的鼻头不由得一酸,当即便跪倒在地,重重的对朱元璋磕头道:“爹,儿子去了!”

    看着朱棣的背影,朱元璋欲言又止,最后只剩下了眼神中的一丝不舍。

    哪个当父亲的愿意让儿子身处险境。

    但北伐的哪一个战士不是父亲的儿子?

    天下百姓如是,朱家亦如是!

    当朝廷的诏令下达之后,天下却反而异常平静了起来,甚至街头巷尾的行人都减少了不少,因为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即便是没有参与到北伐之中的各卫,在各地的治安压力,也随之骤增。

    商贾都像是疯了一般的,上下活络着,带着各地大小士绅,竭尽全力的把北伐需要的粮秣、战马往北送去。

    偌大的运河上,铺满了北上的船只。

    水师剩下的战舰,也都承担起了运粮的重任。

    整个大明所有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达成了共识!

    平时你们这些士大夫、地主、乡绅,甚至是山贼怎么闹都好,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你若是使绊子,那你便是跟天下万民作对!

    一股从未有过的风气,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的席卷了整个大明。

    盘踞在东海一带的倭寇们都吓傻了,还以为大明是来跟他们拼命的。

    定睛一看才发现,这些战舰的目的地是大都,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只是大明的百姓,连高丽、东夷这些番邦,都在用尽自己的办法,打探着这场千年大战的战况。

    这一战,不仅决定了草原、中原两地百姓的命运,更决定了这些番邦小国的命运!

    金陵城中。

    在金陵的街头上,到处都飘扬着彩旗,在每一个北伐的明军战士手里,都端着一只搪瓷陶碗,陶碗里也都斟满了黄酒。

    朱元璋的目光在这些将士们中搜寻着。

    直到看到朱棣的那一刻,朱元璋悬着的心才堪堪放了下来。

    当着金陵百姓的面,端起了手中的陶碗声嘶力竭的高喊道:“这一仗,不是为了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

    “更不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升官发财!”

    “咱们这一代人上战场,是为了社学里的娃子,不用再上战场!”

    “咱朱重八,替大明的娃子们谢过你们了!”

    言罢,朱元璋端起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十万京营将士,一言不发,兀自饮罢碗中酒,征掳大将军徐达率先将手中的陶碗摔碎。

    一时间从者如山,将陶碗狠狠的摔在地上。

    “不破敌军!”

    “誓不回转!”

    在天下百姓的注视下,一支支兵马,从南七北六一十三省,鱼贯而出。

    这是来自中原万民的怒火。

    从明军开拔的那一刻,对于王师的定义,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战,不是为了消灭谁,而是为了天下百姓,打出一个太平!

    中原百姓生性淳朴,增恶杀戮。

    但是强寇不仁,故而大明只得以杀止杀,以战止战!

    就在大军开拔的那一刹,原本在青沙洲的栾彬带着几个伙计,也挤上了北上的运船。

    栾彬知道,大明并不只需要大明百姓的支持,更需要草原各部的支持!

    太原府,王家大院。

    一辆马车风尘仆仆的在家奴的牵引下,缓缓从后门驶入院落之中。

    太原既是晋阳,乃大唐龙兴之地,自大唐开国之时,晋商便已初见规模,武则天之父武王護,便是其中翘楚。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以来,朱元璋以开中法补贴边军军用,而身处九边重镇的晋商,自然乘风而起,自南至北,在大明的各大主要商路上,都充斥着晋商商帮的商人。

    而晋阳,除了是晋商云集之地,大唐龙兴之地以外,更是晋阳王氏的郡望!

    虽然王氏门阀早已衰败,当年的“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亦不再现。

    但是晋阳王氏,作为晋阳第一大姓,其中自然难免有后辈子孙,近水楼台先得月,王家大院的主人,便是如此。

    自前元皇庆年间始,这一支王氏便世代经商,至洪武初年已晋商领袖。

    而在马车上坐着的,便是刚刚从金陵赶来的栾彬。

    栾彬刚一下车,王氏家主王石,带着家中一众子侄,便早早的恭候在了车外。

    “栾大掌柜,河东比不得金陵,风沙大了些,栾大掌柜快快屋里请!”

    商人的鼻子,往往是最为灵敏的,王石自然也听到了些许,关于栾彬的消息。

    哪怕是没有这些,就凭栾彬这个清沙铁厂大掌柜的这个牌子,就足以让王家如此款待栾彬了!

    王家手里的那些原本一文不值的荒山,就是因为栾彬的铁厂,一个个的都变成了金山银山。

    一船船的石炭,挖出来总得有地方送吧?!

    要是没有栾彬,王家的那些石炭可就真的变成石头了。

    栾彬没有多说,而是径自走进了王家的宅院之中。

    天下的兵马已然开始了调动,但实际上九边各地,尚未接到朝廷的明确消息。

    眼下最多也只有各地的主将知道此事。

    越是毗邻边境之地,越是鱼龙混杂,纵然是这些主将,得知了朝廷想要一举荡平大漠,现在各地的兵马还未抵达九边,也不敢擅自走漏消息。

    毕竟军机大事,稍有不慎,丢城失地,便是千古罪人!

    因此,在九边反而出现了一种,与江南七省,截然相反的画面。

    由于各级将佐的严格保密,在百姓的眼里,成了朝廷对于这件事暧昧不明。

    只不过显然这些晋商,还没有意识到,这眼前的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甭管是谁坐这江山,还能不让做生意了?

    最多不过就是穿点粗麻布吗?

    刚一进门,王家上上下下,压根就没有丝毫大战在即的模样。

    在这九边重镇,王石硬是做出了一桌淮扬菜,在等着栾彬。

    栾彬的面色登时便难看了下来,看着王石拱手道:“王员外,古北口刚打了血仗,您这般铺张,真的好吗?”

    刚拿起筷子准备跟栾彬介绍两句的王石,登时便愣在了原地。

    那表情好像在说,关我毛事?

    不只是王石,王家上上下下全都愣在了原地。

    王石长子王经义的脸上,登时便浮现出了几分轻蔑。

    “栾大掌柜,我王家不过升斗小民,这种朝廷大事与我等何干,更何况这席面可是为您准备的,您这么说,恐怕不合礼法吧?”

    栾彬面色一沉,登时便起身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栾某无话可说,这台席面,算是栾某请各位用的,栾某告退。”

    说罢,栾彬便掏出了一锭银子,放在了王石的面前,便欲朝外走去。

    王家一干人全都愣在了原地。

    我们王家起码也算是一方豪强,你姓栾的真就这么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说走就走?

    你这就不是打我们脸了啊,这是在我们脸上画画啊!

    不过显然,王石并不想得罪栾彬,无论怎么说,自家的石炭还有铁厂的水泥,都得指望着人家栾大掌柜供应呢!

    你把人气跑了,之前投出去的那些银子,岂不是打了水漂?!

    还没等栾彬迈出腿,王石登时便拉住了栾彬,并对着身后的王经义怒斥道:“你这孽障!吃拧了吧?滚出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儿!”

    说罢,王石登时便赔着笑脸看着栾彬道:“栾大掌柜,犬子年幼,口无遮拦,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来人,将酒席尽数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