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二、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有许多大事急请秦孝公最后定夺,卫鞅却没有立即觐见。

    大动荡平息后,虽有一丝迷茫,卫鞅依旧沉浸在准备第二次变法的繁重国务中。他有一个信念——只要不在二次变法之前倒下,他就要坚定地继续向前。无论心中有何波澜,他都没有一刻停止公务。前一个月,他已经通令各郡县准备第二次变法,并将第二批法令的大要告知了各郡县官署。目下,景监已经督促府中吏员辛劳月余,将他反复披阅增删的第二批法令,全部缮写刻简完毕,单等国君定夺后颁行全国。

    “左庶长,国君已经回到栎阳,第二批法令当呈国君了。”景监指着长案上满满当当的竹简提醒卫鞅。

    “莫急。让君上歇息两日。”

    “左庶长,你当先见君上,使君上尽早知晓左庶长想法。”

    “先入为主?夜长梦多?”

    景监苦笑:“哪里话来?早见君上早开始。否则,我先见君上。”

    “不用。我自己来了。”一阵大笑,秦孝公信步进门。

    卫鞅霍然站起,“君上……臣卫鞅参见。臣正欲觐见,不意君上亲临。”

    “景监参见君上。”

    秦孝公笑道:“你等事比我多,当然该我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景监也成大忙人了,再不泡棋桌了?”

    “君上宵衣旰食,左庶长昼夜操劳。景监何敢荒疏?”

    卫鞅感慨一叹:“君上辛苦,黑瘦多也。”

    “黑瘦?那是结实!”孝公笑着挽起袖口,露出黑黝黝的胳膊,“看,比你瓷实多了。”说着放下大袖,坐在景监搬来的石墩上,“此次西行,看到了陇西、北地两郡有了起色,高兴也。这两座屏障安稳,乃我秦国万幸。左庶长,这正是变法之威力也。”

    “君上,二次变法完成,秦国将有更大变化!”景监兴奋插话。

    “准备好了?”

    卫鞅道:“君上,这是第二批法令。单等君上定夺颁行。”

    “左庶长先大要言之,若无不妥,即行颁发。”

    卫鞅指着案上如山竹简道:“第一次变法,为秦国立了一个总框架,解决了田制、激赏军功等当务之急。第二次变法,是理顺秦国之民生国计、权力范式、民风民俗等错综复杂的关联,犹如人体根本调理。二次变法,大要目标有五:其一,秦国地广人稀,土地荒芜甚多。毗邻魏、赵、韩三国,则多有无地可耕之民。秦国要鼓励三晋穷苦民众来秦国定居,开拓致富。此乃激赏移民之法令。”

    “好!有十万户迁入,秦国可成一流大国!”秦孝公拊掌大笑。

    “其二,秦国无统一治理全国之官署体制,封地自治、部族自治与国府直辖郡县同时并存,导致民治混乱,国力分散。本次变法,要建立国府统一治理每一寸土地之权力范式。具体而言,就是建立郡县制,将国家权力分为国、郡、县、乡、亭、里六级。取缔一切部族自治与封地自治。如此秦国上下统属,如臂使指,国力大有增强。”

    “好!天下一大创举。李悝、吴起、申不害,谁也没想到。”

    “其三,秦国民俗蛮荒,大损秦人身体。举家同居一室,三代四代不分家;西北部民众冬天寒食,多有恶疾;栎阳国人粗朴脏乱,城内秽物如山,国人腹泻多发,六国商贾亦大是为难。凡此等等,非但弊端丛生,难以管制,且大不利于吸引山东流民定居。本次变法,要强制民户除夫妇之外,男女一律分室而居;男子年满十七岁便可成婚,独自立户,不得与父母同户。还须强制取缔寒食陋习与脏乱痼疾。如此清理,一来移风易俗,使民众文明彰行;二来使户口增加,税源扩充。”

    秦孝公沉吟道:“这件事较为麻烦琐细。然则,还是要做。秦国应当效法魏、齐、鲁民俗,使秦国甩脱西蛮称号,文明起来。”

    景监笑道:“左庶长要不受河丫之扰,安得对秦人陋习感同身受?”

    秦孝公与卫鞅同声大笑起来。

    “说,其四?”孝公急迫问。

    “统一度量衡,杜绝商人欺诈与官吏伤农,并为吸引六国工商大量进入秦国作准备。官府铸造法定的斗、尺、秤,公开悬于各县府,供工商民众校准。丈量土地以六尺为步,百步一亩,步过六尺者罚。如此可使农工商百业公平竞争,百业兴旺。”

    “好!其五?”

    “建立新军制,统属国君统率调遣。戎狄之部族军兵和少数世族之私兵,一律取缔遣散。旧式战车全部淘汰,新建一支神速快捷的辎重车队。秦国军队主力则以铁甲骑兵和野战步卒为主。新军若有三万真正精良的铁骑、两万勇猛善战的步兵甲士,秦国足以纵横天下!”

    秦孝公不禁大笑:“景监,拿酒来!”

    景监高喊:“上酒——”

    老仆人用大盘捧来三爵一尊。秦孝公上前,亲自掌尊,斟酒入爵,双手捧起第一爵递到卫鞅手中。景监迅速将第二爵捧给孝公,自己端起一爵。秦孝公慷慨举爵:“来,为秦国第二次变法,干!”叮当一声,三爵相碰,三人一饮而尽。

    “君上。”卫鞅深深一躬,“臣请罪。”

    “请罪?左庶长何罪之有?”秦孝公惊讶。

    “臣擅自治罪于太子、太子傅,请君上处罚。”

    “处罚?”秦孝公喟然叹息,“这次动荡,由嬴驷逆子引起。若非你临危不乱,执法如山,岂能如此迅速安定老秦人之心?扪心自问,你是救了嬴驷逆子的一条命。若我在栎阳,面对汹汹国人,岂能不杀太子以谢天下?我已经削去太子封号,命嬴驷以士子之身到山野磨炼。他没有了母亲,我是想留他一条活命,也没有再严厉追究。左庶长,你不怪嬴渠梁枉法徇情?”

    “君上,太子毕竟年幼,若有闪失,何以为继?”卫鞅哽咽拜倒,“臣请君上收回成命。臣以为,臣之处罚合乎法度。”

    “左庶长快快请起。”秦孝公扶起卫鞅,“生死有命,国运在天。只要我等顺应民心潮流,变法图强,秦国岂能因没了一个嬴驷而后继无人?公子虔事,也无须在心。嬴渠梁不能做变法后盾,岂非妄为国君?”

    卫鞅感动沉默,热泪纵横。

    “左庶长,你忙。我还要去办一件事。”孝公颇为神秘地笑笑,走了。

    卫鞅离开栎阳,到乡野郡县巡视去了。

    第二批法令颁行后一个月,秦国热火朝天地进入了第二次变法。卫鞅乘着一辆两马轺车,带着一百名铁甲骑士,马不停蹄地巡视督导着每一个县每一个郡。推行新军制并训练新军,建立郡县制,这两件大事主要靠各级官署,假以时日,不难做到。他要督导的是移民入秦、改变民俗、统一度量衡等当务之急。这三件大事弹性都很大,与各级官署吏员的能力和执法宽严有极大关系。出巡之前,他已经从栎阳派出了大批吏员,以商人身份东出函谷关,秘密引领三晋穷苦民众移居秦国。

    他巡视各县的第一急务,是严厉督导县府预定好移民定居的土地,并亲自到预定的移民区踏勘。若是县府将移民区定在荒凉贫瘠的山区,立即责令换到河边平川土地。返身路过再踏勘,若没有换到临水地区,便断然罢免县令。做得出色的,立即晋爵奖赏。雷厉风行,赏罚严明,秦国上下官署紧张得昼夜忙碌,不敢有丝毫懈怠。庶民们惊叹不已,觉得官府变法说到就到,快捷得令人目不暇接。官吏们像两个轮子的马车,日夜风转,一有官司当即了断,谁家有功立即奖赏,谁家犯法立即查办。民众办事情便当极了。

    六国商人们惊叹:“秦人疯了!山东六国需要三年的事,秦国一个月就妥了!”

    几个月下来,其中难题一一化解,一归总,秦国竟然增加了十万民户。待卫鞅东归时,移居关中的三晋庶民已经有将近六万户,可谓始料不及的大收获。同行的景监感到奇怪,总觉得卫鞅这种急如星火的巡视督导有点儿不对劲。当卫鞅站在轺车伞盖下,凝望渭水河滩的山东移民区时,那种含泪不舍的情景,使景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安。他敏锐地感到,卫鞅一定有心事。

    道边歇息时,卫鞅慨然一叹:“景监啊,再过几年,一定要提醒君上迁都。栎阳不合做国都也。”景监终于忍不住了:“左庶长何出此言?莫非,几年后你不在秦国了?”卫鞅似乎没有听见,又是感慨叹息:“有了第二次变法开端,我也就放心了。”景监大是迷茫:“鞅兄何难?可否见告一二?”卫鞅摇头笑道:“景监兄,回栎阳后我到你家,看看令狐姑娘,你该和她成婚了。”

    景监笑道:“日出西山了,左庶长也想起了儿女之事?好,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