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673章 老朱的确是个狠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狠人!

第673章 老朱的确是个狠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狠人!

    第673章老朱的确是个狠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狠人!

    所以这就是很奇怪的地方,明明朱元璋鼓励老百姓们去告官。

    可是受理了却并没有让那些真正的被告的官员大量落马,这就是奇怪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陈寒觉得朱元璋就是在故意的制造矛盾,其实他很明白老百姓们到底喜欢看什么,甚至更明白老百姓们想要看到什么。

    其实老百姓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就是皇帝处置那些当官的。

    为什么?

    因为当官的,其实还真就是在明朝开国之初遗传了很多元朝的恶习。

    大量的元朝那边的当官的其实都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于是闹得全天下那叫一个鸡飞狗跳陈寒承认有这种情况。

    也承认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开创之初。

    说白了就是一种历史惯性。

    因为在很多官员很多百姓的眼里,对于改朝换代这种事,他们不能说是经常经历吧,但也听说过很多,在他们的眼里改朝换代,只不过是换一个人来当皇帝而已。

    人还是那样的人,官员还是那样的官员,即便会有一些微调,但也无法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改变。

    正是因为有这种认知,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真的可能会被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针对,他们也没有办法想到,在朱元璋刚刚当皇帝之后,就会对他们进行如此严厉的打击。

    而陈寒就发现朱元璋有可能是真的在利用某种东西,比如他其实发现了自己用低俸禄一定会导致那些当官的贪污受贿,因为不贪污受贿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去生活下去。

    后世有很多人已经把明朝初年的那些官员的俸禄给整理了出来,就比如最低等的知县的俸禄是每年六十担粮食。

    他个人如果真的要生活的话,其实能够活下去,但是如果他还要养一些师爷要养一些幕僚的话,那么他必须得要有每年二百石粮食才够养活这些人。

    即便是到了永乐朝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给官员每年增加了十石粮食而已,也就是只有七十石粮。

    就这样的一个俸禄,怎能够让那些一个官员们真的活下去呢?其实是活不下去的,他必须得要去贪污受贿才能够过下去。

    也正因如此,所以现在关于朱元璋是不是在利用制度漏洞故意有意识的去助长贪污受贿,其实还并没有一个定论,这只不过是陈寒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在现代时候对于朱元璋的一些行为的自己的总结。

    但是他很相信自己的这个总结,他觉得像朱元璋这样聪明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也相信朱元璋之所以会推行大诰,让全天下老百姓们都能够通过这份大诰去告御状去把那些不满的官员告上京城,那必然是因为朱元璋在推波助澜。

    因为推行大道这个事情实在是有些诡异,首先来讲,如果正常情况之下,一个知法犯法的人应当是从严从重处理,因为它的动机它的目的都有可能第一开始想的是如何规避律法的处罚来做的。

    那这种想法的恶劣程度就非常的高,应当要更严重的处罚才是,以此才能够警告全天下的人。

    可是情况相反的一点在于,朱元璋不仅没有这么干,反倒是背离了这个目的做了一件在后人看来啼笑皆非的事。

    那就是如果你犯了法,官员在审判你之前可能会派人到你家里去查看一下你家里是否存放了大诰这本书,如果有的话,那你就可以罪减一等。

    所以陈寒就猜测这完全就是一种背离了正常行为的方式。

    这种行为恰恰能证明当初的朱元璋推行大诰,除了要警告老百姓们不要犯法之外,是不是?要刻意的把大诰里面那些个方法告诉百姓,尤其是可以让百姓去京城告御状,放大了去告诉百姓。

    说句不好听的话,朱元璋在用这种病毒式的裂变,把大诰给推行下去,老百姓们手里边都拿着这一本大纲,就会很大程度增加对皇权的认同。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诰的推行是在洪武十八年,也就是郭桓案刚刚发生的时候。

    郭桓案实在是太有代表性了。

    因为这是一件很多历史学者都推断说,这是朱元璋为了敛财,直钩钓鱼的一次有意助长的贪污腐败案。

    先撇开很多人都说郭桓不可能贪污那么多税粮的观分析,就说这件案子本身就充满了太多太多人为的有益的直钩钓鱼。

    因为朱元璋其实很早就知道郭桓以及他身边的那些人都在搞贪污受贿,可是他没有声张,反倒是让锦衣卫故意假扮成粮商去跟他套近乎,甚至故意的跟他做买卖。

    当然不是跟他自己肯定是跟他身边的那些人。

    然后来收集证据一点一点的甚至其实很早很早之前他就发现有这种事发生,但是他不声张为什么?因为他需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来下手。

    而这个时机之所以会在洪武十八年到来就因为北伐缺钱了。

    所以朱元璋不再容忍郭还他们的事件,开始借着郭桓的这个案子来收割全天下。

    那时候已经进入到了相对稳定的时期,所以江南一带那又恢复到了一片繁荣场景。

    大量的有钱人也在这个时候冒出了头。

    于是借着郭桓的这个案子,一方面是把郭桓他们这一部分的人贪污的粮食都给收回来,不管他郭桓贪污了多少。

    即便郭桓他们所有人加在一块,贪污的粮食也只有一百石,但是有这个由头,老朱就能够开无数空头支票。

    比如郭桓他们贪污了一百石粮食,但是老朱说不可能,他们贪污了两千万石,锦衣卫调查说,郭桓跟江南的那些有钱人联合在一块倒卖粮食发黑财。

    那下面的官员多精明啊,一个个能在胡惟庸案和空印案活下来的人,他们都知道老朱这是要干什么,那就是要牵连啊,要把面给扩大呀。

    既然跟江南一带的有钱人有勾连,那就抄家。

    怎么样都得给我凑出来这两千多万石的粮食。

    就这样大量的官员,大量的有钱的中产阶级都因为郭桓的案子无辜被杀家产被抄。

    说句实在话,老朱办这些案子的手法太粗糙了,直接就扣了郭桓他们一个这些年来贪污了两千多万石粮食的帽子。

    甚至为了平息所谓的民怨,还把主审官吴庸都给干掉了。

    说白了,这是平息民怨吗?这应该是平息所谓的乱七八糟扣帽子的怨恨吧,要知道百姓也不是傻子啊。

    当时整个大明王朝一年的数量有多少是算得出来的不会比他们贪污的那个数额少多少,这几个人,连带着天下那么多的布政使,在明朝那种交通不畅的情况之下是怎么串联起来的?他们是怎么有手段有计划?甚至他们是怎么有时间一起来做这件案子的。

    十二个布政使啊,也就是说涉及十二个省。

    别说在明朝那个时代,这样的串联不可能就算是放在现代消息这么灵通的年代,信息是能够畅连起来发个打个电话是能做到,可是两千多万石粮食怎么藏?

    两千多万石,它不是两千档得多少个仓库才能够存放下来,他们得经过怎么样缜密的买卖才能够把这些粮食给卖掉。

    这些其实老百姓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假的,这就是有意制造这种手段来收割,换句话来说,老朱到了这个阶段,真的是连掩饰都不掩饰一下了。

    这就完全解释了之前其实老朱一直都知道制度的漏洞必然会产生贪腐,可是他不去修改反倒任由这个制度的漏洞产生下去,因为它有朝一日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借这个漏洞的名义收割,郭桓案就是这一次的终极收割。

    因为老朱的手法实在太粗糙,他居然直接就说大量被贪污的粮食都在江南其实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在当时的直隶,也就是江苏还有边上的浙江省。那些都是有钱的,同样的也是当时张士诚的地盘,这里本来就是重税之地。

    当年光是江苏的苏州府一个府每年上缴的赋税就多达两百多万石,几乎就是全国赋税的十分之一,他一个府的赋税可能就能够比一般的不发达的省份的一个省的赋税都要多。

    在国防案的这个审讯最后总结里面,有重点说郭桓他们贪污了镇江府、太平府等府的大量税收以及浙西的两百万石赋税。

    本身浙西应当缴纳四百多万担的赋税,可是被郭桓他们贪污了一半。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的话,那就不得不佩服郭桓他们的手段了,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当时明朝的首都在南京,也就是应天府。

    而郭桓他们贪污的赋税来源地,比如太平府镇江府,苏州府,离着南京有多远呢?大概也就五六百里地吧,换算成公里就是二三百公里。

    在现代坐高铁一个小时的路程在古代有船可以直接通往这些地方,那也不会超过两天的路程。

    咱们就算郭桓案他是真的,那只能说郭桓他们这些人不仅是艺高人胆大那么简单,那简直是没脑子,简直是胆大包天了,简直就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把几百万担的粮食倒卖掉了。

    类比一下就相当于一百多个小偷集体在派出所门口偷派出所的警用车,他们不仅偷走了,还把警用车拆成零件给卖掉了。

    这种事情说出去有人信吗?

    所以这太明显了,这就是老朱有意放纵贪污受贿行为的证据,这就是他故意利用制度漏洞来干的事。

    甚至到最后他自己都心虚,他说已经超出了两千多万的粮食,但是怕老百姓们可能不相信,于是就改成七百万石,然后还杀掉了主审的官员,让他来背这个黑锅。

    老朱这个案子那可真的是盆满钵满的收获,甚至可以说超额的收获。

    首先他借这个案子株连了无数官员,光死掉的就三四万。

    大员有十二个布政使、左右户部侍郎,甚至户部整个部门都空了。

    据说除了户部尚书之外,户部全杀光了。

    甚至还牵连到了其他的部门,比如礼部、工部、刑部、兵部都有尚书和侍郎被干掉。

    全天下的中场富户一扫而光,反正可以这么讲,全天下除了那些个真正底层老百姓之外,那是家家有死人啊。

    就这么一闹,从官员到中产阶级一扫而光。

    他的这一次清洗可太彻底了,彻底到让官员人人自危。

    然后在这一年他就开始推行大诰,把郭桓案作为重点案例,写到了大稿里面,甚至要求家家户户必须得有,要不然你就得被发配到化外之地去。

    然后在这个大纲里边不仅罗列了大量的严刑峻法,主要是针对官员跟那些富人的。

    当然也有些小商小贩,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有一个卖药小郎中,卖了毒药,被抓到之后,先让他自己把毒药吃下去,然后自己配解药,解完了之后呢,第二天就砍脑袋。

    朱元璋这么干的目的有多简单呢?简单的已经把答案呼之欲出了,他很明白普通老百姓到底怨恨什么?仇官心理,仇富心理。

    利用老百姓对这些人的怨恨,来达到自己利用舆论来监控观察的目的。

    所以说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利用舆论的高手,但是这也给如今的大明王朝留下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官员们不太敢做事,这是一定的。

    很多官员都觉得多做多错,所以能躺平就躺平。

    老朱这辈子利用这种办法反反复复的调教了天下官员,把那些官员一个个的调教的挺好,要圆就圆,要方就方。

    可是说白了,大量的官员其实都在等着你朱元璋什么时候死。

    因为到了后面建文帝朱允文登基之后,大量调整朱元璋的政策不就是非常明显的报复嘛,这就是压的太狠的反弹。

    就因为当初朱元璋压的太狠了,导致反弹的力度也非常的剧烈,已经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

    于是乎就把燕王朱棣给逼反了,把大明王朝本来可以蒸蒸日上的国力拦腰给斩断一半。

    甚至到后边,燕王朱棣登基成为了永乐大帝的时候也一样的只能被动的继承这些严刑峻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