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朱元璋知道官员会贪污,他在纵容
一想到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甚至很可能将来也没有自己父亲这样的优势,朱标就觉得有点窒息。
自己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应该要怎么来做才能让天下更好,甚至都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去适应。
他现在就只知道自己要将天下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女。
可能自己唯一比父亲好的地方就在于,自己没有父亲那样的童年创伤。
所以本能的会对官员更加的好一些,或许这能让天下官员与皇权的对抗更少一些。
对抗少了一些才能让改革变法的成果得到巩固,所以有的时候朱标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去办得更好,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样去面对天下的老百姓,他更加不知道天下的老百姓在陈寒之后会不会记住自己的功劳。
因为有的时候他真的觉得自己做的其实不比陈寒少,有的时候他甚至做的要比陈寒多很多。
陈寒虽然在前面冲锋陷阵的确是遭受到了很多的怀疑,的确遭受到了很多的危险,但是这一切都有自己这个太子爷在背后给他撑腰。
毕竟有那么多的官员,一开始总是在反对陈寒的这些改革变法,总是觉得陈寒的改革变法抢了他们的饭碗,甚至一度派了很多的杀手去暗杀陈寒。
而自己呢,不仅要处理朝廷大事,同时也要面临着那么多的官员对于陈寒的不支持,然后还要帮助陈寒去解释,甚至还要协调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力量去配合陈寒,所以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做得并不比陈寒少。
可是有的时候自己即便做了这么多,有大部分的人也并不理解,甚至觉得自己这个当太子的还没有一个当臣子的做的那么多,毕竟这个橙子还是你的女婿。那你对得起你作为太子爷的这个称号。
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的因素在有的时候,然后一直都觉得自己其实挺委屈的,凭什么所有人只记住了自己女婿的那些功劳,而对于自己在背后的支撑,他的那些功劳就没有人记住。
甚至所有人一看到今天的这个幸福的生活,就觉得那是陈寒的功劳,而自己呢又算什么?
虽然朱标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温和仁慈的太子爷,他在整个朝堂又或者在整个历史当中一直都扮演着一个非常温和敦厚的形象。
但是其实朱标一直都非常有威严,他一直也想做一个恩威并重的皇帝,朝堂上的官员其实能够感受得到。
因为很多时候其实在办案子的情况之下,不少的官员都看到很多大案要案都是经过了朱标的手的。
也看到了,其实朱标在处理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的时候,一点都不会仁慈,甚至下得狠手不比他的父亲朱元璋少。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觉得他这个太子爷其实一直都是以温和著称的,那是因为他和父亲两个人做了很多的配合。
很多时候一般都是朱元璋在前面做恶人,而他在后边当好人。
这其实并不是伤害虚伪,而是因为父子两个人的一种默契,必须得要前面有人去唱这个白脸,后面的人唱红脸才能够更更加有效,必须得要按照这样的一种默契才能够让更多的官员们忌惮。
这种默契一直让父子两个人的配合非常的不错,也让朝廷的官员知道了,原来大明王朝的太子爷和皇帝陛下的威严那么的厉害。
两个人的配合一度让全天下所有的官员都只能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可是现在一想到自己的父亲马上要老去,马上没有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靠山的时候,然后也会觉得迷茫。
而这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马上要老去,而自己又要接手这么一个偌大的江山的一种担忧。
很多时候朱标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他思考来思考去,都没有办法把这个问题给处理得非常好。
那是因为他一度都认为自己的能力其实并不如自己的父亲,他一度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之下都有欠缺,需要有一个人来帮助自己。
而曾经的父亲一直都在他背后支撑着他一直都在为他处理掉那些棘手的问题,就像把那全天下所有的荆棘上面的刺都给抹平一样。
朱元璋一直都在说自己之所以要把全天下的情况都给搞得那样的僵硬,并不是想要这么做,而是觉得必须得要这么做,必须得要让全天下的官员,知道当大明王朝的官员必须得要听话。
朱元璋一直都觉得自己在为自己的太子抹平掉所有的荆棘。
可是却并不知道,因为他的作为导致全天下所有官员都开始畏惧害怕皇权,有的时候为了不犯错误,甚至一度不干事情。
这就是完全太过严苛所带来的恶果就是老百姓们也好,官员也罢,其实一直都在畏惧着皇帝陛下。
也正因如此,所以现在不管是推行改革变法还是要进行其他的一些变动,才会导致有那么多的官员集体反对。
他们反对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陈寒的那些改革变法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官员已经感受到了一种集体性的创伤,他们害怕陈寒的改革变法又会形成大案要案,又会让皇帝陛下有了清洗天下官员的借口。
所以他们才会集体的反抗,他们才会集体的把这个所谓改革变法给扼杀在摇篮里面。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陈寒的改革变法才会遇到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这些艰难险阻其实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老父亲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对天下官员不好的缘故造成的。
很多时候老爷子并不知道,由于自己的严刑峻法没有给天下带来太多的改变,反倒是给所有官员都集体来了一次创伤。
当然老爷子这么干其实是一件好事,他当然是想要让天下更好,他当然是想要让天下不再像元朝末年那样变得天灾人祸一同降临。
他在饱尝了那些天灾人祸之后就发觉如果让老百姓们再一次到了那种境地之后,自己当初是怎么起义造反成功的,老百姓们也会效仿自己。
也正因如此,所以他必须得要把这些东西都扼杀在摇篮里边,他必须得要让全天下老百姓们都看到一个好日子。
可是正如陈寒所说的那样,其实老爷子自己本身并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够让全天下老百姓过得更好。
可能他觉得发宝超这些事情就可以能够治理的好,全天下的穷病。
可能他觉得只要把那些贪官污吏都给干掉了之后,老百姓就会感激他。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有的时候故意纵容那些贪官污吏去剥削老百姓,然后他再重绝初期去打击掉那些贪官污吏,从而从老百姓那里获得非常好的名望。
这虽然有一些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嫌疑,但是陈寒始终相信,其实老爷子知道他定的俸禄那么低,必然会产生贪污。
要知道朱元璋他可不是个政治小白,他也不是养在深宫大院里边那些皇帝没有基层经验,他是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甚至要超越大部分的皇帝的那种基层经验。
在历史当中一直把他和刘邦进行对比,觉得刘邦也是从布衣出生,通过几年的战争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第一个布衣皇帝。
可是说实话,刘邦的出身可是要比朱元璋的出身高的多。
首先来说刘邦家里的条件就比较好,有田种,也不是别人家的佃户。
因为刘邦出生之后家里一直都有田种,所以他好吃懒做还能够供养得起,甚至刘邦自己还想着要去投奔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
当时他是想要做个游侠,他想要去征战天下,他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的。
首先来说他得知了信陵君当时是在魏国,那么就有一个非常需要考虑进去的问题当初他是在楚国的沛县。
楚国离魏国按照现在的地理环境来讲不算远,但是在战国那个时代又是纷乱的时代,他怎能北上去寻找信陵君,这是一个巨大问题。
还有一点他居然能够知道在其他国家当中的这么一个人物,那就说明他一定会有这方面的朋友,甚至可能他的信息来源很广泛。
他的见识已经是很高了,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要比当时的朱元璋好了不知多少倍。
然后就是刘邦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当地的一个亭长。
也就是说当时的刘邦其实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周边有一帮小弟跟随他,他自己本人在当地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黑帮老大。
正是有了这些社会地位和家庭资源以及他个人的人脉资源,他才能够在后面成就一番事业。
而反观当时的朱元璋是个什么情况,他是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源没资源,家里边连土地都没有他的父母要给村里边的地主当佃户,换取一点非常微薄的收入。
这个微薄收入还得缴纳赋税,那个时候的赋税还非常高昂。
而当时的朱元璋自己还得去给地主家里放牛,换取一点粮食补贴家用。
所以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朱元璋怎能没有基层经验。他怎能不知道那些官员一旦低放入必然会贪污受贿。
可以这么解释,一开始的朱元璋的确在大明刚刚建立整个国库空虚的情况之下,不得已给天下官员定的俸禄非常低。
可是等到天下承平日久,并且经过了几年的恢复生产,国库也开始充盈起来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想着要提高官员的俸禄。
反而是加大了贪腐惩罚力度,并且还颁布大诰给老百姓们知道自己在惩治贪污腐败。
那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老爷子自己本身其实是知道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他不去改变,反而是纵容官员去贪污腐败,然后自己在重拳出击。
这是朱元璋统治的手段,也可以看得出来,在那个时代里,朱元璋为了巩固天下,同时为了稳固皇权,用自己的手段做了许多的事。
也正因如此,所以官员们才会这么畏惧朱元璋。难道那些官员一个个都是傻瓜吗?他们难道看不出来?其实这个就是皇帝自己故意制造出来的那些矛盾吗?
其实都是知道的,也正因为都知道,所以他们才会对朱元璋有意见,甚至仇恨,于是陈寒来到了这个环境之下,想要去改革变法,他们当然会通通站出来阻挠,因为不阻挠的话,可能朱元璋又会利用这么个漏洞开始大肆屠杀官员。
朱标是知道这些问题的,所以他现在才会这么的矛盾,看到自家老爷子如今已经老去了留下来的这个摊子其实并不是非常好的时候,他也有点措手不及。
即便现在陈寒来到了大明王朝开始大力改革,让全天下所有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更好。
甚至开始对那些官员也进行了一些妥协,提高他们的俸禄,以及让他们有了更宽松的一个环境。
可是这种创伤还是非常难以愈合,必须得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的慢慢修复,才能够让那些官员们知道原来自己其实并。不想要做这样的一个皇帝,是想要让他们一个个的都能够相信皇帝是一个正常的,不会乱杀无辜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当朱标听到的陈寒说要提高全天下官员的俸禄的时候,他是非常支持的原因,为了这件事情,老爷子跟自己还闹了一顿。
朱标其实是很明白,老爷子一直都知道,官员们的俸禄太低,必然会引起很多的麻烦。老百姓们也会因为官员们的反反复复拉去贪污腐败而对朝廷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抵触。
虽然一开始那些老百姓们不知道贪官污吏出现的原因是制度出了问题,他们只是觉得那些官员有问题。
但是随着有学知识的越来越多,老百姓可能也会慢慢知道,原来其实是皇帝陛下在利用这些东西。
有的时候皇帝陛下也是有意利用了自己等人,创造了巨大的舆论优势,来对那些官员进行监控甚至控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