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都司派出的最优秀的骑兵军队,走在了队伍前列,后续的各支军队依次有序跟进,蜿蜒前行。
“分散。”
一位信使策马奔驰,在队伍一侧用力挥动手中小红旗,并高声传令,告知最新的行军指令。
随后,整支军队开始调整阵型。
各路军马根据指挥者的调度,逐渐与已经在孟县附近集合完毕的燕王亲军,以及从寿阳出发赶来助战的北巡军队汇合。
朱棣望着面前那熟悉的冯字旗号,嘴角轻轻上扬。
“永逸终于来了,有了他带来的兵,今晚我们就能顺利进城。”
朱棡淡漠望向朱棣,“据说北平府内现在几乎人人都说你以‘福将’之名称赞冯永逸呢。”
“这小子勇猛果敢,冲锋陷阵总是身先士卒,不论对手强大与否,都能奋勇向前。这般猛将,谁能不心生喜爱?”
朱棣对冯永逸赞赏不已。
说罢,他还特意瞄了下旁边的朱允熥。
所有人都明白,这次燕王亲自率领兵马围困孟县城3天之久。
正是为了让这位得力干将赢取更多辉战绩。
此刻。
冯永逸身披鳞甲,腰挂宝刀,手握长矛,缓缓接近至大军营地前方。
眨眼间就来到众人前。
“臣,北平都司指挥佥事……冯永逸,请见皇太孙,晋王,燕王。”
原本打算伸手去拉人的朱棣,立刻收回手,侧头看向朱允熥。
“辛苦了,将军五天内连克二城,并迅速稳定住局势后来援。朝廷自会牢记这份忠诚与贡献。”
朱允熥平静说道,眼中虽无明显情绪波动,但当看到跪于眼前的旧识冯永逸时,仍闪过一丝异样色彩。
自从那次离别应天府以来,两人已有数载未见。
“分内之事,何足挂齿?消灭反贼乃是全体官兵齐心协力的结果,末将在其中作用微乎其微。”
冯永逸仍旧跪在地上回答道。
“既不骄纵,也不贪功。”
朱允熥颔了颔首:“起身吧,接下来攻城任务,还需要仰仗将军。”
“谢太孙。”
冯永逸言行举止完全符合礼仪要求,无可挑剔之处。
有了朱允熥的再次催促,冯永逸这才缓缓站起。
朱允熥瞥了一眼朱棣,微笑着对冯永逸说:“燕王对你赞誉有加,将你称作福将。在北平那片地方,你也早早有‘小杀神’威名。现在,你的名声已经传到山西道了。”
冯永逸脸上带着谦逊表情:“卑职只是尽了职责而已,并不敢当什么小杀神之称。关于福将之誉,则完全归功于燕王认为卑职还算办事得力,才使得军营中流传起这样的玩笑话来。”
“嗯?”
朱允熥一脸惊讶,“没想到这样一名勇猛如斯的好汉如此低调,令人很难把他与外面传说联系在一起。他这样忠勇之人确实是国家栋梁,特别是在现今朝廷急需能人之际,可以委以重任,担当一军统领。”
冯永逸未曾预料,朱允熥会在燕王在场的情况下提起这事。
稍加考虑后,他颔首轻声答道:“卑职仅仅是在战场上比较勇敢,不怕牺牲而已,也许可以作为先锋出战,但是要独当一面可能还不够格。”
朱棣这时也加入了对话:“冯永逸可是你四叔前锋大将,你不能挖墙脚。至少也得等到授予了正式爵位再说吧。”
看来允熥真跟允炆和解了。
朱棣内心深处不免有些感慨,但也正是找到了为冯永逸争取官职的好时机。
“目前来说,若想依据军功授勋法封爵,单凭收复三座城池是不够资格的,必须率领军队深入边疆地区剿灭蒙古残留势力,稳定边境局势,方有可能论及封赏。”
朱允熥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出条件。
如果想要追求更高地位,仅在大明是没太多机会的。
唯一途径是外征获取功劳。
朱棣颔首并未提出异议。
发生在晋东一带的倭贼,虽看似声势浩大。
但实际上只要朝廷派来的正规军队,这些敌人都将迅速溃散。
假使冯永逸真凭借此次战役,成功恢复失地就能直接晋升受勋,燕王还真有必要去问问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大明已经到了爵位贬值至没有人问津的地步了吗?
在一旁默默观察着朱棣,朱允熥围绕“小杀神”展开博弈的场景。
朱棢忍不住抱怨道:“还准备攻打那个孟县不?再磨蹭我就先回营地吃肉休息了。”
“自然要打。”
朱棣正色道,随即目光转向孟县方向。
同过去无数次遭遇类似情形一样,每当倭贼发现有官方武力接近,总会习惯性地把无辜平民推上前线充当肉盾,或者干脆自己伪装成其中一员。
似乎他们也非常清楚,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命,都远比他们珍贵。
紧接着,朱棣转过身直视冯永逸:“傍晚后,天亮前,本王同太孙一起登临孟县城墙庆祝胜利。”
冯永逸立即站直身子,“属下遵命。”
呜……
孟县城外,明军军阵传出悠长而嘹亮的号声。
这号声穿透寒气,霎时让战意升腾,如自深渊跃然而至。
紧随其后,则是一阵如同擂击心脏般的战鼓声,响彻天地。
官兵操控巨型投石车,步步逼近孟县高墙。
而这些投石机之间,排列着数门大炮。
数量虽不惊人,却以其巨大破坏力震慑敌心,给倭贼们带来了沉重压力。
面对即将来临的进攻,在县城的东西北三个方向驻守军队也都已整装待发,严密警戒着每一处潜在逃逸通道。
无数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层层传达,确保每位士兵都能及时接收最新指示。
“进攻。”
冯永逸站立于指挥台上,手扶刀鞘,右手微微抬起。
一瞬间。
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回荡在整个战场之上。
硝烟散去后可以看到,原本坚固无比的城头上正四处飞溅碎石瓦砾。
此次攻击,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战略技巧可言。
千百年间,中原军队早已将攻防战术研究透彻。
整个过程都严格遵循着日常演练中的程序来进行。
这一回,冯永逸并未亲自上阵冲锋。
对于他来说,无须再同普通士兵争抢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