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888章朱标:允熥又不是我在教!
    砰!

    刚刚抬头的邹康胜,又一次匍匐于地。

    朱允熥瞥了他一眼,安抚道:“你不必担忧,这是本宫亲自下达的命令。论如何谋反,这世上没有人比本宫更有经验。到时候只要你按照本宫所说去办,保证你能平安无事。”

    之前还不清楚太孙为何要召见邹康胜的石伟毅,此刻也终于明白过来。

    邹康胜暗自思量,这一刻恐怕是他有生以来脑筋转的最快的时候。

    过了一会儿。

    他在心里盘算清楚,如果不答应立刻就会送命,即便答应下来可能也会受罚,至少还能多活几天。

    抱着这样的想法,邹康胜直起身来,挺起了胸膛。

    “小人愿意去做。”

    朱允熥嘴角微扬:“听话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糟。你凑近点,本宫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

    邹康胜这时已彻底认命。

    反正无论怎么挣扎都是一个死,能拖延一天便多活一天。

    他爽快地颔了颔首。

    汾水栈桥之上,一时寂静无声。

    良久之后,邹康胜被周豪押着再次带走。

    文武官员们默默地看着邹康胜渐渐远去。

    “太孙的这场戏,现在都已经安排好了吧。”

    随雪花纷飞而来的,是一阵更刺骨的寒冷。

    石伟毅缩着双臂藏进袖中,低声问。

    朱允熥半闭着双眼,眺望着风雪后朦胧的太原城轮廓。

    他的声音低沉:“别忘了还有鞑靼部落的人进入太原城内,这里还未作部署。”

    “鞑靼部落?”

    石伟毅皱紧了眉头。

    在他的设想里,那些潜入太原城的鞑靼部贼子,应该只是这次清剿山西行动的一部分而已。

    区区几个偷溜进城内的鞑靼人,又能翻起什么大浪呢?

    朱允熥望着石伟毅道。

    “你可别忘了,此番我们出京北巡,还肩负着巡察边疆的重任。”

    石伟毅眼神一紧,低声问:“殿下难道打算亲自征伐草原?”

    “我大明子孙,应当亲临草原。即使无法达到封狼居胥的高度,至少也要将那些敌人远远驱逐出去。”

    汾水岸边寒风凛冽,朱允熥脸上露出一种英勇果决之色。

    哗。

    河水荡起一阵涟漪,激起层层波浪。

    “太孙,有鱼上钩了。”

    不知是谁的一声叫喊,朱允熥立即瞪圆了眼睛,迅速转身抓起了架在支架上的鱼竿,使劲拉扯起来。

    那隐藏于水面下的大家伙,使得鱼竿弯曲成弓形。

    “嗨。”

    朱允熥发出低沉的一声喝令,快速调整手中的动作,一会放线,一会又提起。

    不多时。

    一条足有一条小腿那么长的大鱼从水中跃了出来。

    雪花被溅起的水花打散。

    噗通一声。

    鱼儿终于被提到岸上,挣扎着用它的尾巴拍打着地面。

    片刻之后,那直钩从鱼口中滑落。

    只是这条大鱼,已经再也回不到水中。

    ……

    应天也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是洪武二28年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从午后开始,夜间的积云终于忍无可忍,零零星星地下起了小雪。

    没有风,雪花便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舞。

    刚一落地,就立刻融化不见了。

    如要欣赏这场雪景之美,恐怕还得再等一天。

    坐落在应天东部的皇宫,在钟山衬托下更显庄严与威严。

    宫墙上,红色的砖块因为覆盖上了融化的雪花而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金黄色的瓦片装饰着每一座宫殿。

    不论从哪个方向看过去,整个皇家府邸就像是连绵不绝的高山般宏伟壮观。

    因为这突然来袭的寒冷天气,外出的人减少了。

    朱元璋平日里是极其仁爱宽厚的,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刻,会下令暂停不必要的工作,让所有内侍及嫔妃都待在温暖的小屋内取暖。

    乾清宫。

    门内温暖如春,门外却飘着轻柔细雪。

    若是从前的话,在如此轻微初冬降雪的情况下,朱元璋通常是不会急着启用暖炉。

    通常他只有到了真正的寒冬腊月,才会允许自己享受这一丁点暖意,而这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永远无尽的国家大事罢了。

    然而,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现在乾清宫里住着两个人儿,正是朱元璋最牵挂的,亦是整个大明最为珍贵的存在。

    朱元璋愿为了这两个小家伙倾尽所有。

    寝宫外有个人影,轻轻地走到殿门前。

    那人立于门前,抖抖双肩,然后拍掉身上的雪花。

    “劳烦通报一声,太孙的消息来了。”

    内侍瞅了瞅来者,颔了颔首头转身进入。

    不多久,内侍又回到门前:“进吧,不要走得太深,别把外面寒气带进去。”

    来人连连颔首。

    进了寝宫。

    他迅速抬了头,随后又急忙垂下。

    看到皇帝抱着太孙世女,在偏殿里来回踱步,口中不断念叨些什么。

    朱标则坐在书桌后,手握朱笔,批阅着朝政。

    朱元璋止住步伐,怀里还环着朱亦柳,皱眉望着门外的人。

    “何事?”

    那人连忙噗通一声跪下。

    “禀告陛下,太孙几天前领着北巡队和景川侯曹震的两卫军队进了山西道。此刻估计已抵达太原城。”

    “胡闹。”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沉下来。

    禀报的官员看到陛下皱眉,并挥手示意自己离开时,立刻躬身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寝宫中。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怀里的朱亦柳,将她交给身边的奶妈,接着双手叉腰。

    他的脸上充满了怒火:“看看你养的好儿子。知道太原不安全,还非得去闯一闯。”

    正忙着批阅奏章的朱标皱起了眉,抬头望向怒气冲冲的朱元璋,感到一股无力涌上心头。

    到底这几年是谁在教导那孩子呢。

    朱标正经八百地说:“山西道那边具体情况我们还不清楚,也许允熥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行动的。”

    “屁的实际需要。”

    朱元璋沉着脸,冷冷地回应:“我瞧他是想逞强。现在整个山西道都布置好了,只要叛军一反,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出兵平叛,天下人都会知道这是清理山西道的大好良机。”

    朱标搁笔,两手持着一直搁置腿上的暖炉,藏于袖内。

    随后站起来,平静地说:“爹,您很清楚允熥为什么这么做,何苦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