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788章朝廷里的太孙党
    就像之前他私下向朱标指出,年长的宗室亲王在封地可能成为隐患。

    “微臣见识浅薄,但在当前各种不稳定因素频现之时,维护好储君地位尤为关键。自建国至今已有28载。我们经历过战乱纷飞,人间惨状,更清楚和平多么宝贵。”

    “我或许平日里狂放不羁,但心中也明白江山社稷的重要性。如何才能让大明免于内忧外患?微臣认为根本在于得民心、确保政治顺畅跟社会和谐共处。”

    “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一个稳固的朝廷统治体系作为保障。这些年太孙在东宫生活朴素低调,外界关于你的诸多议论,想来你也很清楚。所幸今日能以监国身份主持新政。”

    “微臣满心欢喜,还有很多人与我有相同想法。我们历经战场多年,皆希冀在无法再策马挥戈之际,能安度晚年。正因如此,臣等绝对不允许国事出现动荡,更不可以让太孙储君地位受到丝毫损害。”

    “太孙可能不曾意识到,假若太孙在储君位置上遭遇危难,会有很多人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挡下所有险情,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朱允熥轻轻合上眼睛,沉默良久。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慢慢张开眼眸,低声叹了口气。

    蓝玉这番话并非仅仅表达了他个人的心声,而是所有人太孙党的共同心意。

    朱允熥目光略显沉重,低语道。

    “舅姥爷您来这边,西平侯也是清楚的吧?”

    蓝玉没有犹豫,直接回答。

    “是的,我部下目前正由西平侯临时统管。”

    这是最好的回答了。

    朱允熥眼神变得复杂。

    如果连西平侯都加入进来了,那像曹震这类人参与就更加不足为奇。

    那中都凤阳城中的情况呢?

    估计那些淮右功勋们也大致是这样想的。

    不经意间,一个需朱允熥仔细考虑其影响跟后果的强大团体,已经形成并显露出来。

    这群人拥护他。

    他们保护的不只是自身利益,还包括后代及子孙的地位。

    从洪武24年起,他离开皇宫那一刻起。

    这个以他为核心而形成的太孙党,就在悄然壮大,即使他自己未曾察觉。

    朱允熥眼神变化万千,一旁蓝玉默默观察。

    这时,蓝玉适时提醒道。

    “太孙应当认识到,您眼下的行为不仅关系到您自己,还直接牵涉到了无数家族的命运跟荣辱。”

    说罢,他回头望向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端的石伟毅,接着笑了笑。

    “可能太孙还未注意到,朝堂内外有多少人,会因为您的荣宠兴衰而改变生活轨迹。”

    蓝玉脸上露出了以前少见的笑容。

    太孙党。

    文至内阁大臣,辅佐帝王左右。

    武至军方统帅,朝廷议封王侯。

    全国青年才俊,成千上万将士都归顺于此类别之下。

    更何况那些受益于摊丁入亩政策、官僚体系改革以及南征北战中得到实惠的普通百姓们。

    虽然反对者众多,但愿坚定不移维护现状,并继续推行新政的力量更加强大。

    这便是当下的局势。

    朱允熥无奈一笑。

    “我没想到,今非昔比,世间早已物换星移。”

    他仿佛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成了世间最富裕的人。

    整个过程里,似乎也没做特别的事情。

    有一天猛然惊觉,竟然变得这般强大了。

    今日他才真正认识了他自己。

    蓝玉微微颔首。

    “朝堂之上,早已商定开国公与曹国公晋封为王之事。想必近日,朝廷就会颁布诏书,在今冬封印之前令二人归京,以迎接新年。”

    此事在朝中早有定夺。

    只是迟迟未明发圣旨。

    据朱允熥所知,召回他们的谕令,早已经过朱元璋宝玺加印,存放于乾清宫中那两个小娃的紫檀床下一个抽屉里。

    旁边另一个抽屉中,便存放着赐予常升跟李景隆爵位晋升的另外两份谕旨。

    至今未能传达召回命令的原因,在于前方局势尚未安定。

    当前,东征军已集结超过10万士兵驻扎在倭国道一地。

    该地区依旧每日发生不断的叛乱,与残留势力的起义活动。

    如此庞大的东征军队,每日需要处理大量的军务报告。

    集中至中军大营,交由大将军李景隆裁定处理。

    大量军事奏报揭示了新征服地区并入朝廷的漫长与困难。

    南向征伐更是困难重重。

    虽然交趾跟占城的历史背景,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统治。

    但随着两地情况日渐稳定,并与其他府县保持一致后,向西推进变得异常艰难。

    山区复杂的地理特征,极大程度上阻碍了行军速度。

    恶劣条件下,导致士兵健康问题频发,即便太医院派遣再多医师也难解燃眉之急。

    文渊阁内有一处鲜为人知、专为南下远征部队信息,设立的秘密档案区。

    南征大军实际上,已经被一支完全由倭国道降兵组成的倭国军替代。

    这支队伍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率。

    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其中,在面临大明军队铁骑压迫之下。

    这些投降者只得拼死向前冲锋陷阵,毫无退路可言。

    这份机密资料,即使是在某些高层官员中间,也不得广泛传播。

    因为它直接触及到大明正当性原则问题。

    上述所有状况共同说明了,南征战事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此对于调回常升及李景隆两位将军,并予以册封之事,始终拖着。

    直至最近方才敲定,今年冬季同时召唤这两位重臣,以及几位表现卓越将领返京,并对其进行适当嘉奖。

    朱允熥轻笑一声。

    “怪不得舅姥爷您今日说,即便边境军队一时遭遇补给短缺,也不会引起太大骚乱。”

    说完,他静静望向蓝玉。

    蓝玉颔了颔首。

    “太孙此前在京中许下的承诺,均已一一实现,再没有人会质疑太孙。至少在开国公、曹国公获得王爵之时起,帝国无数将士都将坚定不移追随您。”

    “假如有任何人企图背离,周围人便会立即将其铲除。”

    若一切顺利进行,未来只要这二人能够安全返回,并且成功获得爵位晋升。

    将会成为彰显朱允熥金口玉言最鲜活的象征,成为无数军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