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意识到,信国公一脉未能顺利袭爵,既有朝廷对爵位控制考量,也因汤家内部继承问题复杂。

    提及袭爵,众人一时陷入了沉默。

    汤醴倒是显得最为释怀。

    身为庶子,无论怎样这机会也轮不到他。

    况且他已身居五军都督府要职,即便未来无缘封爵,只要建功立业,总能为自己的后代谋得世袭指挥使之职。

    汤燮也没多大感慨,虽是嫡子,却排位第四。

    长房侄儿虽体弱,毕竟是嫡长孙。

    再者还有二哥,自己则不在此列。

    不远处,人群中一名面色略显苍白的少年,眼中流露出一丝紧张。

    朱允熥目光掠过汤家人,望向那少年,料想应是汤成了。

    胡氏沉吟片刻,随即道:“老二这些年勤勉为国,忠诚护主,若皇上认可,老身觉得他能继承这份家业。”

    胡氏内心充满纠结。

    但无论如何,总不能让汤家信国公爵位刚传承不久,又另觅继承人。

    这不仅关乎汤家脸面,朝廷颜面同样重要。

    让二儿子袭爵,是最合适也是最稳当的。

    “大少爷。”

    喧闹的人群尾端,汤家侍女轻声呼唤,引起一阵骚动。

    一女子挤上前,在胡氏耳边低语。

    “只是成哥体力有点跟不上,祖母别担心。”

    朱允熥注视着眼前纷扰,“我会把祖母的话带到应天,待信国公后事料理完毕,朝廷自然会有新指示。”

    言罢,朱允熥恭敬地行了一礼,告辞离去。

    步出汤府,石伟毅等人已在门外等候。

    “一切都安置妥当了,留守司跟知府衙门十分周到,城里各处也派了刘镇抚的人暗中监视。”

    石伟毅凑近,悄声汇报各项安排。

    朱允熥吩咐道:“你们随本宫进皇城。”

    中都皇城,早在洪武6年就竣工。

    遵从朱元璋旨意,凤阳城里除了皇城,还建有中书省、御史台……众多设施。

    仿佛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迁都凤阳,次日朝廷就能在此开始日常运作。

    事实上,朱元璋起初的确有此打算。

    石伟毅等人皆颔首称是。

    刘远跟周豪指挥官军前后散开。

    从信国公府到中都皇城,路程并不远,步行不过一炷香时间。

    皇城方面早已得到消息,朱允熥将驻跸凤阳皇城,宫中太监跟宫女抓紧时间上下清扫,准备迎接。

    中都皇城的格局与应天皇城大致相同,两者皆为大明王府建筑典范。

    中都皇城仆役们对朱元璋的到来既惊又喜,不少人梦想着若能被太孙青睐,带回应天,便可飞黄腾达了。

    但很明显,朱允熥心思并不在此。

    打听清楚了朱允炆居所位置,朱允熥引领着石伟毅等人,径直前往。

    不久,一个小巧庭院内,一个身影背对着众人,正用力劈柴。

    一边厨房升起炊烟,饭菜香气四溢。

    朱允熥立于院门,看向院内,轻声呼唤。

    “二哥,近来可好?”

    院子并不宽敞,在皇城中,渺小而不起眼。

    可这方寸之地,却也是应有尽有.

    对于居住其中的人来说,又别有一番滋味。

    正房三间,紧挨着宫墙,边上随意散布着几棵松树,它们歪歪扭扭地向上伸展。

    旁边是杂物间跟厨房,院子里拉起的晾衣绳上挂着刚洗净衣物。

    旁边是一个搭建的小凉亭。

    一张由枯树改造的简易餐桌,上面摆着一罐子新摘的野花。

    宫墙下,靠着一堆码放整齐的柴火,上方还细心地搭了个遮雨棚,以防风雨侵蚀。

    院子另一角,几只鸡鸭在竹笼里欢快地啄食着丢给它们的菜叶。

    一阵阵劈柴声在这小院里回荡,伴随着厨房烟囱里的炊烟。

    时光流转,自朱允熥送别朱允炆,已过去好几年,这是他们第一次重逢。

    朱允熥眼中,朱允炆身着朴素的灰麻布衣,打扮与寻常百姓无异,衣物虽经过多次洗涤,却异常干净。

    他的双手因劳作变得粗粝,但劈柴动作却异常熟练。

    片刻后,脚边已堆积起一堆大小适中的柴火。

    朱允熥的声音朱允炆并未听见。

    刘远四人目睹朱允炆手中的斧头劈开柴火,心生紧张,不约而同地摸向了腰间刀柄。

    石伟毅与许星阑则满是惊讶与感慨。

    朱允炆已真正融入了平凡生活,事事亲为,饮食起居,无一不自理。

    一边的皇城内侍正欲上前呼唤,却被朱允熥拦下。

    他并不急于一时,而是悠然地避开炊烟,望向天际,发现已是接近饭点时分。

    “二郎,饭菜就快好了,你去后院揪点葱回来,再涮涮碗,咱就能开……”

    一个模样虽非倾国倾城,却也干净利落的女人,从厨房探出头,倚在门框边朝外喊话。

    不料话音未落,院子门口猛然出现的一行人让她戛然而止,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砰!

    朱允炆手起柴裂,断木轻巧地落在了柴堆上。

    紧接着,斧头重重地劈进木柴垛中,柄端斜指天空。

    “这么快?你辛苦了……”

    朱允炆惯常说的套话出口,但望向女人眼神却有片刻的怔忪。

    女人步出厨房,靠近朱允炆,双臂紧紧环抱住他的胳膊。

    朱允炆轻拍她的额头,缓慢转身。

    “二哥,这么久不见,一切可好?”

    朱允熥礼貌周到地问候,脸上挂着淡笑,显得轻松自如。

    而女人脸色越发紧张,不安之色愈显。

    朱允炆拧眉,但眼神没有流露任何变化,没有回话。

    仿佛对眼前的局面毫无准备,对这些不速之的到来感到措手不及。

    皇城侍卫见状,忍不住出言提醒:“这位是大明皇太孙,两位该行礼了。”

    这帮人何等机敏,既然太孙称呼朱允炆为二哥,他们自然不能失了礼数。

    似乎是侍卫的话起了作用,

    朱允炆反过来握住女人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慰,然后缓缓上前,与朱允熥保持了几步距离。

    “小民……”

    朱允熥面容平和:“二哥无需多礼。”

    刚要施礼的朱允炆果真停了下来,放下手,依然牵着女人手不放。

    石伟毅眉毛微扬。

    这朱允炆眼下倒变得有趣了。

    朱允熥淡笑:“此番奉旨回凤阳,一为拜祭信国公,二是想看看二哥近况,是否有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