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花夕正倚在窗前看着外面悬挂着的花灯,她的思绪随着灯芯跳跃,又到了去年这个日子。
那天,她和逄烨在一天里见了三次...
如今又是元宵节,可是逄烨一直没有消息,花夕隐隐有些不安。
“夕姐姐...夕姐姐...”
九云跟在花慈身后,“慈姑娘,你可慢着点,别摔了。”
花夕的院子不比前面的院子,她这里有一片试验田,可是花夕仍觉得不够用,所以院子里随处可见各种木架和木盒,里面栽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反正九云是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
花慈年纪小,腿脚却不慢,关键是九云也不敢正儿八经的追逐,万一这小姑娘真摔了,她可承担不起。
“慈姑娘...”好不容易,九云才追上去,牵住了她的小手,“慢着点儿...”
花慈跨进花夕的屋子,总算是将花夕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她蹬蹬的扑进花夕的怀里,“夕姐姐,天要黑了,咱们去外面看花灯,有小兔叽和莲花。”
“好呀。”花夕抱起花慈,走出门外时,看到了花文瑞和花荣,“走吧,跟夕姐姐一起去看花灯。”
随着日暮降临,花南村的花灯都亮了起来。
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流连在挂满花灯的树下,花安福搬出家中一个桌子置于路边,招呼着大家来猜谜,若是猜中了就可得花灯一个,从树上选就行了。
花安福是跟柳山商量好的,反正这些花灯也没旁的用处,不如当做彩头,村民同乐一下。
‘有个矮将军,身上挂满刀,刀鞘外长毛,里面藏宝宝。’
‘青枝绿叶长得高,砍了压在水里泡,剥皮晒干供人用,留下骨头当柴烧。’
‘身体足有丈二高,瘦长身节不长毛,下身穿条绿绸裤,头戴珍珠红绒帽。’
‘...’
要村民们猜字谜的话难度太大了,花安福很巧妙的避开了,选的都是跟生活相关的。
以上的几个谜底分别是‘大豆’‘麻’‘粟’...
村民们三两个的聚在一起,琢磨着花安福提出来的谜语。
花夕知道了这件事,吩咐下人们搬出家里的江米面粉,又泡上许多绿豆。
待绿豆泡到起皮,大家把豆皮搓掉,然后熬煮成泥,再加入热油和糖,搅拌直至顺滑香甜。
江米面加水揉成柔软的面团,取一块包上做好的绿豆沙,就成了一个个绿豆馅的元宵。
待元宵煮好,装入竹桶中搬出去。
此时,村民正唱着不知道什么内容的歌,脸上映着花灯的橙色光芒,看起来十分喜庆。
“吃元宵咯。”
柳山招呼着大家过来,“小姐给大家准备了夜宵,大家快过来尝尝。”
村民们回家拿来碗筷,每人都盛了一碗元宵。
“这是浮元子啊。”因为这元宵在煮的时候,或沉或浮,才有了浮元子的叫法。
这浮元子有团圆之意,通常都是元宵节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吃,凭添了许多喜庆团圆的味道。
但是花南村的村民可从未吃过浮元子。
因为浮元子的外面是用江米粉搓成球的,而且还要裹入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