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东来派的人在傍晚时分便来到镇阳县,方亭序让杜欢过去接一下。
高考结束,以后自己要正式进入商界,这段时间准备考察一下杜欢的办事能力,如果可以的话,打算让他当自己的专职司机。
当得知方亭序有这个想法时,杜欢表现的相当积极。
在他看来,老是窝在这个小地方没啥大出息,只有跟着方亭序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很快,人被接回来。
三个女人出现在眼前,三十岁上下。
“各位,我这里的条件比不上霍哥家的别墅,你们要是不愿意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们买票回去。”
其中一个女人站出来,姿势很标准,一看就知道接受过系统训练。
“方先生您好,请您放心,临行前先生和太太交代过,我们知道怎么做,另外我们在照顾产妇恢复和饮食方面有九年经验,绝对会让您太太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最好水平。”
“那就好,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我马上去准备。”
“不必了,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看着他们随身携带的箱子,方亭序还是比较满意。
这三人应该就是菲佣。
“走吧。”
方亭序把他们送到楼房,顺便跟杜慧兰说了一声,为了能让江启兰更好的休息,方亭序早就已经把对面的房子也买了下来。
这样上厕所什么的也会方便很多。
趁着外面的人在做准备,方亭序偷偷溜进房间,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江启兰。
“哥哥,你来了。”
江启兰伸出双手,方亭序过去抱了抱。
“身体怎么样?伤口还疼吗?”
方亭序下意识想去看看伤口,却被江启兰拍了一下,递来一个风情万种的白眼。
自从生完孩子后,江启兰身上不仅有年轻女孩的娇羞,更多了一份母性的光辉,这两种特质结合在一起,着实看到方亭序口干舌燥。
“你带什么人来了?”
两口子一个人抱一个孩子,江启兰随口问道。
“是霍哥从香江给你请来的保姆,其中包括营养师和塑型师,在这方面你要多听他们的,争取早点恢复过来,我打算带你去趟香江逛一圈,欣赏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而且再过两个月咱们就要去上大学,你可得抓紧时间。”
说起上大学,江启兰的身体僵了一下,语气也变得低沉,情绪低落。
“怎么了?”方亭序敏锐注意到。
“我这次考的不好,尤其是英语。”
“我还以为多大点事呢。”方亭序把孩子放在床上,走到江启兰身边轻轻揽住笑道:“我早就跟江叔说过了,如果这次你没考上的话,我可以陪你再复读一年。”
“那不行,你要是考上了多不容易啊,万一明年考不上呢?”
“我考上大学不容易,难道你生孩子就容易了?”
“那也不能因为我耽误你的前途。”
“什么狗屁前途,对于我而言,只要一家人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所谓,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咱们两口子一定是共进退,不存在其他。”
“你真是这样想吗?”江启兰的眼眶已经开始发红,蓄满泪水。
坐月子的女人情绪本来就容易激动,听到方亭序这番发自肺腑的表达更是忍不住。
“那当然,话又说回来,你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就算是英语有失误也不至于很差,大不了去第二志愿,更何况你别忘了,这次的题目可有点不寻常。”
“对,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这次的题目我居然都见过!”
江启兰满脸惊讶。
“看着吧,我们这次肯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出名的可是刘老师。”
听到方亭序这样安慰,江启兰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嘴里开始哼唱起来抱着孩子准备喂奶,方亭序看着自己媳妇敞开的领口和白花花的模样,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也伸手过去开始跟儿子抢起奶水仓库。
江启兰白了他一眼,也没阻止,反而是娇嗔道:“轻点行不行,小心呛住儿子。”
“没事,没事,这小子皮实。”
“你给孩子起名字了吗?昨天我妈提醒我要给孩子上户口,就这几天。”
“暂时还没想好,等我回去跟我爸商量商量,争取起个好听的。”
正在此时,房间门把手突然转动,吓得方亭序赶紧缩回手,站在窗前装出一副欣赏窗外美景的模样。
杜慧兰的声音响起。
“外面都是野地,能有什么好看的,别装了,赶紧出去。”
方亭序嘿嘿一笑,扭头赶紧离开。
香江来的三个人顺势走进来,她们要为江启兰检查身体,获得各项指标,从而专门制定一份方案。
站在楼下,方亭序心情大好。
这几天刘振国老师没有被调查,说明押题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波澜,考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再过两个月就要去燕京上大学,那就必须把这里的事业做个总结。
来到工厂,李建笑嘻嘻走上来,满面春风。
“看来李俊卿考得不错。”
“嘿嘿,方总猜对了,我儿子这次估分大概在400左右,我这几天一直打听他所报考学校的往年分数线,应该没问题。”
“那就提前恭喜你了。”
“方总,您看要不要让他过来跟你见一面?”李建还是想让儿子知道方亭序的真实身份,毕竟他们可是同学,以后说不定也能互相照料。
“算了吧老李,李俊卿的性格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我的身份对他没什么好处,打电话通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两个小时后过来开会。”
“好的方总,那董映秋董总呢?”
“秋姐那边我亲自通知。”
财神爷的命令是强大的。
方亭序给他们的工资待遇远超过这个时代,别人还在拿40块钱的时候,在方亭序这里直接翻倍,甚至翻三倍,极大幅度改善家庭条件的同时,还让他们出去倍有面子。
有这个前提条件在,谁敢怠慢?
说好两个小时,还不到四十分钟,会议室已经坐满。
放眼望去,大多数人都是三四十岁,一个个看向台上的方亭序时,眼神中却流露出浓浓的敬畏。
就是这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创造出如今的局面。
不少人不止一次的想过,这要是我儿子该多好啊?
方亭序抿了口茶水,董映秋此时也已经到场。
“好,既然人都已经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