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宇:“岭南今年是治理得不错,朕当派人去嘉奖一番。”

    “皇上近日不是封了三皇子做越王么?越王去巡视封地,不就能——”

    淑妃没说完,忽然捂住嘴,匆匆起身跪下,

    “皇上,臣妾失言,不当言及政事差遣。”

    慕容宇看淑妃这一惊一乍的样子,失笑道:

    “蓉儿入宫这么多年,性子还是没变。起来吧,就当是说家事,不是政事。”

    淑妃起身:“多谢皇上。”

    慕容宇睨着她:“你为何提起老三?可还记着那点醋劲呢?”

    慕容宇记得淑妃刚进宫时和裴姝不合。

    裴姝温婉大方,秦蓉娇蛮可爱,两人曾为了自己争风吃醋,使些无关紧要的小心思。

    慕容宇看着还觉得有趣。

    淑妃委屈叫冤:“皇上怎么能这么想臣妾?臣妾是一心为皇上分忧。臣妾愚昧,不懂那些玩玩偷偷,出了馊主意,皇上莫忘心里去。”

    换好衣裳的宁安来了:“父皇、母妃,儿臣来了。”

    慕容宇招女儿来用膳。

    几人一同用膳,接下来没再提岭南之事。

    可慕容宇心里却开始想派去岭南的人选,去岭南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慕容棣倒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

    世间大概快乐的日子都会过得很快。

    薛澈和苏知知不论在村里还是书院都过得开心,于是日子就像书页一般被风哗啦啦地吹走。

    十二月,书院放假的时候,全书院上下都学会了苏知知教的练功热身动作。

    冬天练一遍,身上都暖得发热,一天不练,浑身难受!

    连薛澈都被迫学会了。

    孔武赶着一匹马车到书院门口,见到苏知知和薛澈一出门,就几步上前把两人抱起来。

    “啊、啊啊。”孔武高兴得就像家里大哥哥来接放假的弟弟妹妹。

    薛澈和苏知知被孔武抱着飞起来,咯咯咯地笑:

    “放假啦……哈哈哈……放假啦!”

    薛澈记得他们之前都坐牛车和驴车,这次居然换了马车。

    薛澈:“孔武哥,村里什么时候买了马?”

    他越来越了解民间物价了,千金宝马在京城很常见,但对外地的寻常人家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苏知知踮脚拉着马鞍,兴奋地想爬上去试试。

    她年纪小,但是体验过的坐骑倒是不少,骑过牛、骑过马、骑过驴、骑过鹰、骑过鹿、骑过小老虎……

    孔武把苏知知抱起来,放在马鞍上,然后跟薛澈比划:“啊、啊啊、啊。”

    薛澈现在也能看懂孔武的一些意思了

    “你是说,村里接了一笔大单子,赚很多钱?”

    孔武点头。

    苏知知和薛澈都好奇地想回去问问。

    他们每次回山都会发现村子变了样子。

    这次发现山下的小路两边正在建栈食肆,还有几间小屋,连杂货铺子都有了!

    苏知知突然觉得在山下买糖人的事情指日可待。

    而且山下还有好多运货的牛车驴车,上面装了好多麻袋,每一个都鼓鼓胀胀的。

    来来回回忙活的村民们跟两个孩子打招呼:

    “知知和阿澈回来了!”

    “是不是又长高了点?”

    “快去伙房喝碗鸡汤。”

    苏知知和薛澈回小院放了包裹,在村里绕了一大圈,四处叫“婶婶伯伯爷爷奶奶”,告诉大家自己回来了。

    苏知知和薛澈去伙房喝了鸡汤。

    “知道你们今日回来,这鸡汤一早就炖着了。”秋锦玉舀了两碗鸡汤出来。

    秋锦玉最近没乔装去书院了,毕竟身边粘了倪天机那张狗皮膏药。

    但好在明德书院从黑山酒楼雇了个厨子,手艺和秋锦玉一脉相承,做出的吃食让书院上下很满意。

    倪天机颇为嫉妒地看着苏知知手里的鸡汤:

    “阿秋,你把这鸡汤护得紧,一口都不给我喝……”

    秋锦玉美目一翻,把一碗汤塞给倪天机:

    “四十多的人,馋孩子手里一碗汤,你羞不羞!”

    倪天机接着秋锦玉递来的汤,一下就笑逐颜开:

    “我就知道阿秋心疼我。”

    他喝完汤,将汤碗放在桌上后,提起地上两捆东西,点一下脚,运着轻功消失了。

    倪天机由于轻功了得,来回速度快,于是被安排了山上山下送货送饭的任务。

    这一点,比孔武还好用。

    一些人做梦都没想到,有一日居然能吃上神风阁阁主给自己送的饭。

    薛澈看见伙房外边晒了许多腊肉和香肠,十几根竹竿都挂满了。

    “秋姨,今年要做这么多腊肉么?”

    薛澈对去年过年时晒腊肉的场景有印象,觉得今年做的量比去年多了好多倍。

    “就这还不够呢。”秋锦玉指着翠花婶正在剁的野猪肉,“这是第一批,还有第二批。除了腊肉腊肠,还有腊鱼熏鱼酒糟鱼,这忙得都还没弄呢。”

    苏知知咕咚咕咚喝尽一碗鸡汤,豪气道:

    “我!我去抓鱼,抓好多好多鱼。”

    秋锦玉笑着拿块干净的巾子擦了苏知知的嘴角:

    “是啊,就等着我们的小福星来抓鱼,让鱼自投罗网。”

    晚上的时候,苏知知和薛澈从伙房端了饭菜去苏知知家吃。

    伍瑛娘和郝仁最近都很忙,忙得白天很难见到人,但是一家人晚上要一起吃饭。

    薛澈虽然还住在虞大夫小院里,但是在心里已经自动被划分为苏知知一家。

    薛澈擦桌子,苏知知摆碗筷,等他们把晚饭摆好了,郝仁和伍瑛娘刚好回来。

    伍瑛娘一进门就单手抱起女儿,在女儿脸蛋上亲了一下:

    “知知,爹娘很想你,你想不想爹娘?”

    苏知知抱着伍瑛娘的脖子,夸张地张开自己的手臂:

    “我好想好想爹娘,有这么这么想。”

    接着她扭头看薛澈:“阿澈也想你们。”

    薛澈红脸,清亮的眸子划过一丝不知所措。

    伍瑛娘把知知放下,然后把薛澈抱起来:“阿澈沉了一些,看来在书院好好吃饭了。”

    薛澈眸子更亮了,故作严肃的表情下是压不住的分享欲:

    “我每餐都吃完满满一碗。”

    语气里小小的骄傲,好像是在说自己考了书院第一一样(虽然他真的是书院第一)。

    伍瑛娘认真夸:“阿澈真厉害,吃饭有进步。”

    郝仁牵着苏知知上饭桌,眼中尽是柔和:

    “书院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跟爹说说。”

    苏知知能说得简直太多了,一件件地给郝仁数。

    比如书院的同窗们天天跟她练功热身,邱夫子想练,结果闪了老腰;和元小胖子一屁股把伙房的凳子坐散架了;吴展炫耀外地新买的花衣裳,被同窗笑穿着像只彩毛鸡……

    薛澈说得少,但是听到苏知知描述得太离谱夸张时就会出声纠正一下。

    苏知知说完后,问郝仁:

    “爹,我们看到新买的马了,孔武说我们村接了好大的单子。有多大啊?”

    郝仁没瞒女儿:“朝廷出钱,让我们做布料送去黔中道。”

    “黔中道,不就是之前暴动的地方么?”

    郝仁颔首:“是,回到黔中道的百姓过得不容易,过冬的布料不够。”

    这个消息是一个月前传来的。

    顾刺史火急火燎地上山,说收到了朝廷加急送来的公文,年前产出的所有布料都要送去黔中道。

    价钱是给到位了,但是要得急,黔中道的百姓还等着穿衣呢。

    为大量供应,黑匪山又招了不少短工扩大棉布生产。

    不少村民暂时放弃了做三休一的轮休制,他们很多是黔中来的流民,虽然在这里扎根,但是听到老家的人缺衣少食,还是会想多出一份力。

    郝村长没有阻止,会按照他们上工的天数给他们多算工钱。

    顾青柠的祖父顾言听说此事,和郝仁商量一下,将轧棉花去除棉籽步骤给承包过去了。

    “所以就像你们那今天看见的,我们村里现在上下都很忙,等忙到过年就可以喘口气了。”

    伍瑛娘吃完饭,和郝仁一起收拾碗筷。

    收拾完后,夫妇俩还要出门忙。

    外面天色都已经黑了,但山顶到山脚,处处房屋内都亮着灯火,大家都没歇着。

    薛澈:“那我和知知能帮忙做什么么?”

    苏知知:“我和阿澈还不会织布,不过我们可以帮忙送饭。”

    伍瑛娘蹲下身来:“你们俩不是答应了要帮伙房抓鱼么?今晚好好睡觉,明天去抓鱼,过年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吃上熏鱼了。”

    苏知知眼中窜出火苗般的斗志,握紧小拳头:

    “好!”

    是时候抓个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