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了几颗花生米丢嘴里:“嗯,炸得香。”
秦源不说话了。
他知道祖父为何非要来。
祖父虽然退出官场,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西北将士,得知去年送去西北的军需有问题,今年非想亲眼盯着。
秦源的马车后头跟着一列士兵,一来护卫安全,二来用于押送物资。
而马车前头是另一辆马车。
顾刺史就坐在前头。
顾刺史今日刚会面的时候已经简要说了作坊的情况,现在带着秦源去良民村实地查看情况。
秦源初到岭南,按理来说要先去拜见越王。
可顾刺史说:“王爷心系百姓,在民间访查,难觅踪迹。”
秦源对这个说法有些怀疑,他在京城见过越王,看着很沉默胆小,不像是敢在岭南四处查访的人。
不过秦源也不是专门来见越王的,既然顾刺史这么说了,那他就直接去做正事。
马车一路行驶到了山间。
山路修了一半,前一半崎岖狭小,后一半平坦开阔。
秦啸祖孙掀起帘子一角。
先是奇怪这作坊在如此偏僻之地,他们出城之后越走人越少,四野只有连天草木,不见人迹。
而后更惊奇,转弯入山道后,视线中却出现了道路两边的商铺。
卖杂货的、卖零嘴的、浆洗衣物的……连酒楼栈都有。
秦源直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秦啸看着见黑山酒楼的招牌,想到自己方才在县里看见的黑山食肆。
再联想到黑山布和黑山墨,恍然意识到原来这酒楼和食肆也是村里的产业。
“良民村。”秦啸口中咀嚼这三个字眼。
不简单呐。
马车停下来。
顾刺史道:“秦郎中,我们到了。”
秦源走下车,秦啸又变成老仆人跟在后边。
顾刺史瞄了一眼秦啸,古怪地看了一眼秦源。
大老远地从京城来这,不带个年轻有力气的随从,怎么带了个老仆?
这么大年纪的老仆,都不一定提得动行李。
不过这老仆看着身板笔直,还挺有阵仗的,八成是伺候过家里老太爷一辈的。
顾刺史觉得这老仆好像有点眼熟。
他暗笑自己真是有些糊涂了。
很多年没在京城任职,别说看人了,估计看一条从京城来的狗都会以为眼熟。
“顾刺史,这黑山布坊建在山上?”秦源站在山脚仰头。
不是一座大山,是个小山丘,坡度平缓,顶部似乎有一大片平坦区。
顾刺史:“岭南山多平原少,莫说作坊在山上,连很多农田都是在山上的。”
陆春娘站在山脚下迎接:“民女陆春娘拜见两位大人。”
“顾刺史,这位是?”秦源看向顾刺史。
顾刺史介绍“这是布坊的大管事,整个布坊山头的人手和工期都由陆娘子安排。”
秦源讶然,没想到管这么大布坊的人是一个女子。
“两位大人请随我来。”陆春娘知道秦源在想什么。
她微微一笑,并不介意。
之前有许多来买布的商人得知是她管理布坊时,也都露出过惊讶或轻蔑之态。
就连顾刺史和宋县令最初也展露出意外之色。
但后来看见陆春娘将布坊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面上的讶异就都转换成欣赏和钦佩。
士兵在山脚下歇着,秦啸祖孙跟着顾刺史上山查看。
布坊山是今年新开辟的山头,大家就地取材,砍了林木做房子。
树木虽然少了许多,但地上的花草还很茂盛。
风吹来,有花草的味道,还有纺车转动和人说话的声音。
秦啸和秦源跟着陆春娘和顾刺史往上面走,途中路过一些房屋和干活的工人。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陆春娘和大家打招呼,继续带着人往山丘顶部走。
等走到山丘上的开阔处时,几人停下了脚步。
陆春娘清清嗓子,伸手引着秦源的目光往四周俯瞰:
“大人请看,这就是我们布坊全貌。”
秦源和秦啸站在山上,将四面山坡之景尽收眼底。
蓝天,绿草。
屋舍数百间。
人烟数千余。
穿梭往来,蔚为壮观。
暖白的布匹大片大片地晾晒在山上,像天上坠落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