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拒绝

    朱樉真的纠结,他深怕自己说的话让朱元璋不满意,暴怒的老朱提着鞭子就会打人。刚刚才从老朱的鞭子下逃了出来,现在有要往鞭子下送,这命怎么就那么苦啊!

    朱樉将目光投向皇后马秀英,眨巴着大眼睛,期望马秀英能帮提朱元璋说话,把这门亲事推了。

    马秀英却像是没有看见朱樉眨巴的眼睛,非但没有帮朱樉说话,反而和朱元璋讨论起儿媳妇来。

    “邓如兰那个丫头我见过,确实是个漂亮的,知书达礼不说,还是个好生养的。樉儿和那个元朝女子至今没有子嗣,也是时候纳一个侧妃,开枝散叶。”

    “重八!这件事咱们可要抓紧办。”

    母亲总是这样,催婚催孕。朱樉都无语了,观音奴是我穿越过来还才同房的,这同房也才小半年,何况十八.九的女子怀什么孩子,以现在的生育手段,说不定就是一尸两命。

    按照明朝这会儿的习惯,朱樉二十出头了,居然没有子嗣,确实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

    朱樉都快记得跺脚了,但是马秀英还在朱元璋商量结婚的事,不能再让他们说下去了,再说下去,那就真的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父皇,母后,孩子并不想娶侧妃,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赏赐我也不要了,你们就别逼我娶侧妃了。”

    朱樉着急拒绝的模样,朱元璋看出来了,朱樉是真不想要侧妃。

    朱元璋做媒,还没人敢拒绝,他的脸黑了起来,搭下的眼皮像是狗头铡,瞄准了朱樉的脖子,说话的语气也带着寒意:

    “你之前可是一直想娶侧妃的,怎么现在又不想要了?看不上邓如兰?还是对咱的安排有意见?”

    朱元璋这三个问题,朱樉一个也回答不上来。

    之前想,现在不想了,那么就要拿一个合适的借口出来,有了之前说谎的经历,朱樉是真不想再扯谎了,一个谎言就需要一万个谎言来弥补,并且还很容易被戳破。

    至于看不上邓如兰,这句话更没得说,卫国公邓愈的嫡长女,名声好的不像话,后来原形毕露是后来的事情,但现在她还没有啊!

    要是敢说看不上她,邓家的人能把朱樉生吞了。平白无故得罪邓家,给自己找这么个强大的敌人,这不是脑子不好吗?

    对朱元璋的安排有意见?

    这个就不是问题,是死亡威胁,鞭子问答,敢有意见就是一鞭子,没意见就把人娶了!

    无法回答的问题,朱樉头疼不已。

    马秀英见朱樉头疼,赶紧帮忙解围,道:“樉儿,你好好和娘说,娶侧妃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朱樉见马秀英开口,赶紧上前接话,这要接慢一点,都得被朱元璋踹两脚。

    “母后,我是这样想的,好男儿这一生当只有一个妻子,爱一个人,就是把一颗心给她,娶一个不爱的女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这是对女子的羞辱,更是对感情的践踏。”

    马秀英第一次听这样的观点。从以前到现在,都讲究的男儿三妻四妾,女人从一而终,从没有男儿从一而终的道理。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朱樉不由念叨。

    马秀英扭头看向了朱元璋,眼中带着泪花。

    马秀英是朱元璋的元配,正妻,二人以前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很是恩爱,可是在朱元璋封王之后,小妾,侧妃就一个个的出现。

    作为贤惠的妻子,马秀英大度的接纳了这些姐妹,但是哪有妻子不想独自拥有丈夫的。

    如今朱樉的这番话,将她多年来压抑心中的悲愤,引道了出来。换做一般的女人,怎么都要和丈夫掰扯上两句,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不掰扯两句都对不起自己。

    但马秀英用强大的理智,压抑了自己的感性,抹去眼角的泪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站到了朱樉的身边,算是替朱樉说话了。

    马秀英刚才的眼泪,朱元璋是看见了,朱元璋的内心是愧疚的,但他是皇帝,不能低头。

    看着马秀英和朱樉统一战线,朱元璋也不好在武力威逼,开始耐心地和朱樉讲道理。

    “老.二,卫国公邓愈如今正在征讨北元,你可知道,他手里握着咱大明半数的兵马。”

    “邓愈是咱的老伙计,咱自然是姓他,可他的孩子,他手下的将军,咱信不过。”

    朱樉在心中腹诽,狗屁,你能信的过才怪!

    你连你最亲近的兄弟徐达都信不过,还让老四朱棣和徐家的徐妙才成亲,拉拢徐达,多一层姻亲的关系,分走徐达的兵权。

    如今又安排到我的头上了,还是一样的手段,就是想分走邓愈的兵权。

    朱元璋的心思马秀英也知道了,但这件事对大明而言是有好处的。

    如今的朱樉被御史言官弹劾,想要光明正大的给他兵权几乎不可能,底下的将帅一定会有意见,为了达到分散兵权的目的,朱元璋只能让朱樉和邓家结亲。

    有了老丈人邓愈的支持,朱樉的兵权很轻松就能拿到,并且拉拢了邓愈,也就分散了淮西勋贵内部的势力。

    这是一举多得的手段。

    如今这个手段却被朱樉拒绝,要不是马秀英在这里,朱元璋手里的鞭子早就落下去了。

    朱樉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但朱樉真不想要邓如兰嫁入王府,邓如兰进来,王府一定会鸡飞狗跳。何况,一夫一妻制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根。

    既然娶了观音奴,他就不会再娶别的女人。

    “父皇,儿臣知道你的想法,想要分散邓愈的兵权。这件事咱不着急,等到年底的,您就会发现一个不需要儿臣结婚,就能拿到兵权的办法。”

    朱樉信誓旦旦地道。

    朱元璋不解地看向朱樉,不明白老.二为什么能这么自信。

    “你凭什么要咱相信你?”

    “父皇,如果年底,你没想到收回兵权的法子,儿子就娶邓如兰。”

    “好!一言为定!”

    朱元璋只当这是朱樉的缓兵之计,他并不在乎多等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