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宁静的星期天,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沉浸在文件的海洋中,努力地捕捉着每一个重要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思考,我发现韦洪伟、吉文林、郭秀萍,楼长文这些副县长副书记们也不像我那样忙碌。

    他们有时还能陪陪来,喝喝小酒,潇洒自在得很。

    我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为何他们能如此从容呢?我侧面问问办公室安主任包括驾驶员他们。

    安主任跟我说:“做县领导哪能像你这样累呢!什么事都那么认真,每份材料都过目看,件件事都亲自过问,那样你还不累死啊!你现在除了财政局你没分管,农业农村这块由伍县长管了,其他你都管。

    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搞的像焦裕禄一样。连我们都跟着忙的不可开交。”

    我问:“那应该怎么样呢?”

    办公室石传祥主任说:“其他领导只开个会,讲个话,具体事由办公室去落实,以后再汇报。

    包括文件材料都先由办公室先过目,认为非要你看不可你才去看。否则,你那能忙得过来呀!”

    此后,我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改进了方法。

    我开始学会合理分配工作,将一些具体的事务交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去处理,自己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决策和协调上。

    果然,工作变得既轻松又高效,自己也终于有了一定的空间。

    我可以有时间思考一些更宏观的问题,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向。

    我也明白了,作为领导,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学会抬头看路,善于调动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大概是5月份的一个星期一早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如同金色的丝线,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犹如金色的鱼鳞,给这个清晨增添了一份宁静而美好的气息。

    办公室安主任告诉我市委办有个电话让我注意接听一下。

    话音刚落,手机电话铃响了,对方的声音亲切而温和,询问道:“你是淮上的甄皓副县长吗?”

    我赶忙回答:“是的,我正是。请问有何指教?”

    对方说:“我是市委办公室裘秘书,市委施书记批给你一个信访件,请你迅速处理好,并将结果报过来。

    由我向施书记单独汇报。”我说:“好的!照办,不过还没看到批件呢。”

    裘说:“持件人就在你办公室门口。”说完,对方气了一下便挂了电话。

    我放下电话,快步走到门口,拉开了门。一个自称是施书记晚辈的中年男子手持信件站在门口,正准备敲门。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焦急。我说:“请进来吧,把材料给我。”

    我接过材料一看,材料右上角,明显有施书记亲笔批的字:“请甄皓按来人意思妥善处理。此件阅后带回办公室。”

    原来这人是施书记家亲戚。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施书记,施书记以处理信访件的方式安排处理这件事。

    我看后想,既然施书记已明确指示按来人意思办,我也就没有必要看信的具体内容了。

    我便问来人是什么意思。

    经来人表明:原来是冯集镇扩街道需要拆施书记家亲戚的房子。在拆迁赔款价格上发生了分歧。

    希望我去出面协调一下。价款相差好几万元。我问来人是否找过县委书记安东雪和县长邢建淮还有其他县里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