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奶奶精神矍铄,哪里像是82岁的老人呀。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在河套的日子里,我几次邀请奶奶到我的办公室参观,陪着她在镇政府的办公楼里上上下下到处转转。
那时的奶奶,精神头儿十足,看起来就像个七十来岁的老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眼睛里神采奕奕。
奶奶总是兴高采烈地说:“这镇政府可比过去的乡公所要气派太多啦,强了十倍百倍都不止。
我祝凤兰做梦都没想过,我的大孙子能在这里当镇长。我得多住些日子,好好在这镇上到处转转、看看。”
说着,奶奶转过头,满脸期待地望着我说:“行吗?”我开心地回答:“行!奶奶,只要您开心,想在这里住多久都行。”
奶奶向来是个明事理的人。在河套期间,她还时常陪着常英去菜市场买菜,有时帮着我们整理蔬菜,甚至还帮着下厨烧饭。
她一刻都不愿闲着,整个人的精气神好得让人惊叹。奶奶性格又好,从不招人厌烦,女儿景美、儿子景洋都想让老太长期住在我们家,不想让她再回老家去。
开心地玩了一个多月后,尽管我们都万分不舍,但是奶奶还是多次跟常英提出要回河口老家。
还时常半开玩笑地跟我们说:自古以来,“一代管一代,哪有孙子养老太呀。”其实,我心里清楚得很,那段时间奶奶的精气神非常好,她自己也想在我们家多住些日子,只是她老人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回去的要求。
景美和景洋拉着老太的手,撒娇地说:“只要老太你在这里过得开心,我们希望老太您天天都能和我们一起生活。”
然而,奶奶还是心意已决,在住了一个多月后,回到了河口老家。
如今,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奶奶,我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我多么希望奶奶能像以前一样健康快乐,能再次陪伴着我,看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我紧紧握住奶奶的手,轻声说道:“奶奶,您一定要好起来,我还有好多话想跟您说呢。”奶奶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她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问了一句:“还记得奶奶几年前在你家给你说的话嘛?”
我将脸贴近奶奶的耳朵,轻声地回答:“记得!奶奶,我全记在心底呢!”“记得就好!奶奶放心了,今天就不再重说了,好了。”
我静静地坐在奶奶的床边,凝视着她那满是皱纹却又慈祥无比的脸庞,心中涌动着温暖与感慨的浪潮。
在河套那段温馨而又难忘的日子里,奶奶就像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时常拉着我,缓缓地打开她记忆的篇章,将那些珍贵的心里话,一句句地讲给我听。
那是一个阳光柔和的午后,奶奶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我则静静地坐在她身旁。奶奶看着我,眼中满是慈爱与期望,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她缓缓说道:“小皓啊!奶奶能活到今天,都是托了你的福呀!你打小就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不对,应该说你还在你妈妈肚里的时候,就有人说你是一条土龙。”
我听了,心中既好奇又惊讶,忙问道:“哦!还有这个说法呀!”奶奶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