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想起来,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时,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常常觉得时间紧迫,不够用。
两套班子开会通常都安排在晚上,从来没有在白天开会的习惯。夜晚的镇政府,灯火通明,仿佛是一座不夜城。
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各种问题。那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仿佛我一天不在河湾,河湾的天就会瞬间坍塌。
就连星期天都未曾安排休息,以致于两个孩子读了初中,在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我都一无所知。家的概念在我的头脑中极其淡薄,每当想起孩子们,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愧疚。
但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河湾的发展,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我愿意在这坚守与抉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哪怕充满艰辛,也绝不退缩。
因为我深知,我的责任重大,我的使命光荣。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河湾的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那段忙碌的日子里,家里的一切事务,犹如沉甸甸的担子,全都压在了常英的肩上。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她辛勤付出的气息。我的衣食住行,两个孩子的学习以及全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等所有大小事宜,全靠常英一人操心操持。
而我,满心满眼都只装着如何做好党委书记这份工作,几乎对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再过问。每当夜深人静,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看着常英忙碌的身影,心中虽有愧疚,却也无奈。我深知,我肩负着河湾百姓的期望,不能有丝毫懈怠。
河湾春茧收购结束后,那微薄的利润让人心中不免有些失落。然而,为了确保缫丝厂和针织厂能够正常运转,我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
我觉得在收购环节亏一点也无妨,想着可以在缫丝或者织造环节把利润赚回来。
毕竟,这一条龙生产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仿佛一条潜在的财富之路,只要我们用心经营,就一定能收获满满的硕果。
怀着满腔的豪情壮志,我提出了成立河湾茧丝绸集团公司的宏伟构想。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站在镇政府的楼顶,望着远处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田,心中充满了憧憬。
我仿佛看到了河湾茧丝绸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看到了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计划对缫丝厂和针织厂以及各茧站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以此组建公司的核心层,让广大蚕农成为公司的松散层。
这样既能兼顾各方利益,又能将河湾的蚕桑业做大做强,还能对蚕农推行以丰补欠的稳定政策。
这可是东台、海安等地已经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我坚信,在河湾也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然而,想法虽美好,可现实却很残酷。这个宏伟的计划如同美丽的泡沫,看似绚丽多彩,却缺少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案,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掌控全局。
那一份份写满构想的文件,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最终,这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构想不仅没有得到出色的贯彻落实,反而致使茧丝绸的领导班子产生了动摇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