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去找县委罗双口书记表达自己的想法,殷切希望能让楼永华过来担任工业助理,若能是乡长助理那就更好了。
在任用职务这件事上,我居然没有征求楼永华本人的意见,我内心认为这完全是为他着想,坚信他肯定不会反对。而且我也并不期望他日后对我有所报答,所以我直接多次找罗书记要人。
为此,我被罗书记严厉地批评了好几次。罗书记的眼神中带着严肃和责备,他说道:“一个干部到新的地方任职,不要总从原来工作的地方带人,你这样做,会严重影响所在单位一大批人的积极性。难道河湾就连一个工业助理都找不到吗?
你才是个乡镇党委书记,就搞这种类似裙带关系的事情,将来要是做了更大的干部那还得了!”
但我毫不畏惧他的批评,执意坚持要人,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决架势。罗书记见实在没有协调的余地,只好勉强同意调人。
在楼永华调来的过程中,好运接连不断地降临。当初说好是任用为工业助理,还未到岗上班。
我去罗书记那里询问具体职务,罗书记说做乡长助理吧。
我回来问楼永华:“找你谈话讲的是什么职务?”
楼永华说“工业助理。”
我说不对呀,罗书记说是乡长助理。
这可不是简单的差错,工业助理是股级干部,在乡镇属于助理级别;而乡长助理是副乡级后备干部,若无重大失误,做一年后就可直接转为副乡长。
按照当时的规定,乡长助理属于两套班子成员之一,只是排名在最后而已。
我立即致电组织部,组织部领导说道:“从一个工办室副主任提拔成工业助理已经相当不错了,干得好以后再说。”
我说:“乡长助理便于参与分工,工作起来会更方便。”
接电话的部领导说:“干部任命哪能像买卖一样讨价还价。”
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好搬出罗书记同意做乡长助理的话。
这位领导立刻改变了语气,但表示不是不相信我,而是要在部里做个备案记录,并表示要请示一下罗书记。我说当然可以,也理应如此。
大约半小时后,部里领导打来电话,让我通知楼永华下午去组织部再次谈话,并透露职务调整为乡长助理。就这样,工业助理还没报到,又去换了介绍信变成了乡长助理,实际上到了河湾就成了副乡长。
1995年下半年,楼永华来到河湾担任乡长助理,1996年升任副乡长,1997年底调到县政府办公室任分管工业的副主任,1998年担任淮上县经委主任,坐上了比乡镇党委书记还重要的正科级领导岗位。
而我甄皓当时依然在河湾担任书记。一路走来,机缘巧合不断,顺风顺水。各位看过这一段经历,想必都会觉得楼永华的官路官运颇具戏剧性色彩。
其实,我们之间既无亲属关系,也没有深厚的故交旧情,完全是出于我对他性格的了解、个人能力水平的认可,认为他是可塑之才。
他从一个非国家正式干部、普通工作人员,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走上了正局级领导的岗位,不能不说是官运亨通。
我用诸多笔墨描述了楼永华的升迁历程,各位应当能从其中对我惜才爱才、大胆举荐贤能、与人为善的友好处事态度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