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英强忍着疼痛劝阻孩子:“是妈妈不小心烫伤了自己,怎能怪罪爸爸呢?听妈妈的话,莫要与爸爸吵闹了,过几日便会痊愈的。”她的声音虽然温柔,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强。

    那一刻,我看着常英,心中充满了敬佩。她总是在困难面前表现得如此坚强,默默地承担着生活的压力。

    此次烫伤后,常英大约有半个月无法正常上班,我想她的腿上或许会留下终身的疤痕。那疤痕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记录着我们在河套镇的艰辛与奋斗。

    在那些日子里,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为这个家,为河套镇的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套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河套镇将会继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我在河套镇工作的那些日子,忙碌的工作让我的家庭生活如同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充满了无尽的波折。

    河套镇,这个看似宁静的小镇,却承载着我生活的酸甜苦辣。

    每天,我穿梭在镇政府的办公室与各个工作现场之间,忙碌的身影仿佛永远停不下来的时钟指针。

    而我的家,就位于家属区那个并不起眼的角落。

    依着我的职位,若按职权分配住房,我家本应居住在较为宽敞的三间两厨的大房子里。

    可当时占用大房子的人,都是机关在岗在位的副职干部中的老人员,尽管他们的职位和条件都不好和我攀比,都有理由把他们调换出来,让我这个三把手住。

    但我怎能为了一己之私去让他们搬出来调换给我呢?

    于是,我选择了将好房子、大房子继续让与他们居住,我们一家四口便住进了那两间两厨的小房子。

    这房子,一走进便让人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息。墙壁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光线昏暗得如同被乌云遮住的太阳,让人心情也跟着沉闷起来。空间狭小而潮湿逼仄。

    每逢阴雨天气,家里就如同外面的世界一般湿漉漉的。雨滴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在敲打着我内心的愧疚。

    我的妻子常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她二哥的二舅子家有个女儿在河套读书,家庭条件极为困难,想借住在我们家。

    常英毫不犹豫地应允了。如此一来,我们家就有三个孩子挤在一间屋子里、睡在一张床上。那小小的空间,顿时显得更加拥挤不堪。

    房间里,三个小小的床铺紧紧挨着铺在一张大床上,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

    孩子们的书包和衣物随意地堆放在角落里,显得有些杂乱。

    常英除了正常上班,每天还得为三个孩子烧饭洗衣。多一个孩子在家,倘若房子宽敞,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关键是这房子太过狭窄。

    三个孩子共处一室,相互干扰,根本无法正常教育指导。而且孩子天性贪玩,我又很少在家吃饭,家里的氛围常常让我感到无奈和愧疚。

    正如常英所言:“家里对你而言就是个栈,每天晚上回来睡个觉,还常常喝得醉醺醺,到家倒头就睡,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饭好了,喝点稀饭,到了晚上又是如此,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庭,更别提把子女教育列入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