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县委书记田禾、县长罗双口大约每月都要途经河套两至三次。他们的到来,就像一阵春风,给河套镇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每次他们经过河套镇,都会停留片刻,了解一下镇里的发展情况。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倍受鼓舞。
各县市领导前往南京开会,河套是中途的休憩之地,这里成为了他们旅途中的一个温馨港湾。
原市政府市长淮泽立前往南京开会,途经河套时,将车子停驻在镇政府大院。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大院都弥漫着一种庄重的气氛。淮市长未做任何事情,也未说任何话语,仅是下车在政府院子站了一会,稍微小憩片刻,和我们打了一声招呼,便上车离去。
然而,他的短暂停留,却让河套镇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套镇成为了县委、县政府的第二招待所,县委书记、县长时常专程前来接待途经的省市领导,乃至中央部门的领导,以及苏北各市县的领导。
河套镇党委政府班子肩负着专门接待各级领导的重任。当然,这些接待工作主要由韦洪伟书记亲自负责,而我由于担任常务副镇长、党委副书记,所以大多数接待工作皆由我负责安排。
那段日子里,我的生活就像一场忙碌的交响曲。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我便匆匆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
有时,我需要在同一天接待六七批来,常常为筹陪而应接不暇。
我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各种场合中穿梭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感到疲惫不堪。
我曾为此深感苦恼,别说静心读书看报学习,就连系统思考、冷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都极为匮乏。
有时候,我刚刚送走一批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另一批人又接踵而至。我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继续投入到接待工作中。
有时,我甚至会连续多日陪吃陪喝。按照传统的敬酒习俗,陪人饮酒的多寡被视为感情深浅的标志,这迫使我时常超量饮酒。那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流下,仿佛燃烧着我的身体。每次饮酒后,大脑都难以恢复清醒,处于不冷静的状态。
那时候,我的身体就像是一台疲惫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却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当时,有人戏称:“早上像包公,中午像关公,晚上像济公。”
虽有些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人并不罕见。
而当时的我,尽管尚未达到如此严重失态的程度,但亦能觅得类似的影子。
我常常在深夜回到家中,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疲惫的面容,布满血丝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无奈。
然而,在这忙碌的背后,河套镇也收获了许多。
河套镇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在市、县领导心目中的印象愈发深刻,对河套镇的政策倾斜力度也不断加大。
河套镇各企业前往市县相关部门办事的效率亦显著提高。
当时的县委书记田禾曾对党委书记韦洪伟说:“这是用金钱难以换来的无形资产。”
确切地说,是生活在河套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大众,以及河套镇的各部门、各企业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而我们这些当时在河套工作的公职人员们的个人努力和付出与之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