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有一位,来自第一届女校的大夫——李襄!
刚下课的李襄正在整理自己的书本,闻言微怔,素来有些强迫症的她,还是先把书册整理好了,才起身往门外走去。
外边的天幕在说她,可是……李襄却生不出什么激动的心思。
她只感觉到了一阵阵迷茫。
李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每个学医的宝子应该都会认识她,就算不学医的,应该也都有看过一些有关李襄的电视剧,什么大秦医传啦,什么医人心啦,李襄算是大秦那些名人里,最受影视改编与喜爱的那几个人之一了。
但好像每个人对李襄的性格认知都不太一样,有人说她特立独行,说她清冷孤僻,也有人说她温柔善良,说她悲观丧气,但有一点特点倒是很统一:医术高。
李襄是李斯的二女儿,与李和、李由都是异母同父,她的性格也与她们都不同,不及妹妹的直爽洒脱,也不及哥哥的谨慎心计,在以一己之身在灾后重建中闯出名声前,她是李斯的子嗣中,最平庸无名的那个,甚至于,李斯最开始让她入女校,都是冲着她的稳重与无所长——这是李斯在晚年时,自己亲口说的。
李襄在入女校后的一段时间内,不突出也不瞩目,哪怕家世放在那里,她依旧显得是那样的平平无奇。
是啊,她是这样的平平无奇,如何值得载入史册?
李襄神情黯然,悲从心起,险些落泪。
她已经回到了自己住的小院,周围无人,她便不用再强装淡定了,目光落寞,手指不断摩挲着腰上的玉坠。
阿娘阿娘,如果你还在就好了……
但其实,李襄才是当时大多数贵族女子的常态:迷茫,无所从。
在秦二登位前,谁也没想过真的能有女子坐上皇位,而在女校出现前,也没人想过女子能上书院读书、私塾和单独请老师的不算哈,秦二真的改变了很多,但总会有人在大变动中迷茫无措,在她自己醒悟前,她只能被人推着,才会往前走。
幸运的是,李襄最终还是自己醒悟了过来,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奋斗一生吗……李襄静静地坐着,眼角的泪却不自觉的滑落了。
她的一生?不是早早地,就看到了头吗?哪怕进了女校,到了年纪,也要与早定下婚约的那家公子成婚,而后生子,而后操持家业,如此一生,无趣而平淡,却是她见多了的周围人的常态。
她的家境,已经让她比其他人先尝了许多甜头,因而,每每有觉得不对劲或者想要拒绝某些事的念头时,李襄总在心里告诉自己:已经足够了,她过得已经足够好了,不能再奢求更多了。
于是她平静的接受了落到她身上的婚约,哪怕对对方一无所知甚至只匆匆打过几个照面。
她有不接受的权力吗?没有。
旁人或许有、例如妹妹李和,她的娘就会帮她去争取她想要的东西,可她……
没有娘了。
李襄在奔赴救灾前线时,已经成婚了,她是幸运的,她的丈夫是支持她的——也可能是不得不支持,要知道当时李斯还是很受秦二器重的,还有依着李襄丈夫的家世,肯定得紧紧扒拉着当时正盛的李家的。
李襄在女校时,就更喜欢医学方面的课程,虽然并非是学得有多精,但她属于那种什么都会一点的情况,在救灾时,在救治方面,也是什么都能搭把手。
而那一次救灾后,她亲手救了人之后,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学之物的重要性,也从此找到了新方向,不再拘泥于后宅。
李襄在疫病治疗方面进行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研究,每每都亲赴救灾前线,想要用各种办法去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可久在河边,哪有不湿鞋的,最终,李襄还是死在了疫病下,年仅三十九岁。
正当青春时,忽而被告知了死因与去世的年纪,无疑是一种十分可怖的事情。
李襄细数了两者相差的年岁,恍然发现,也不过十几年了。
但天幕所说的那个她,所拥有的时间比她还短吧。
可她做到了,那如今的她,还能做得到吗?
李襄不知道,她依旧满心迷茫。
忽然,李襄想到了一个人:太子殿下。
如太子殿下这般的人,坚定而伟大,或许能驱散她心里的迷茫吧?可她如今,有能够站到太子殿下眼前的资格吗?
李襄的手握紧了又松,松了又握紧,表面并不平整的玉坠在她手心留下一道道红痕。
如果嬴长嫚在,那么她会很快分辨出来,李襄或许是有一点轻度抑郁了。
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兴趣缺乏,在大秦这会儿看来,是无病呻吟或者脾气怪异,但以现代人的角度看,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轻微的心理疾病,不重,但也不能真的完全忽视。
嬴长嫚倒是没想到,天幕又送了个人给她。
之前她想立阴嫚为贵族女子之间的典型,便花了一些时间和力气去观察她,就她这几日发现,阴嫚在算术上有着不错的天赋,计算数字或者查账这种,速度比老师傅都要快一些。
但阴嫚依旧还没有想清楚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比起黔首女子,贵族女子有更多可以做选择的资本、她们基本都读过书,也会识字算术,这样的一群人,要是全都困在后院里,实在是有点浪费。
如果单纯只是安排一些事给她们做,那当然不是难事,最大的难处在她们有部分的思想还被困在婚丧嫁娶中,拼事业什么的,完全不在她们的思考范围内——嬴长嫚并非是要强求所有女子都必须搞事业,向往爱情和婚姻并没有错,但她以后会是皇帝,她肯定会希望有更多可用之才。
李襄有留下相关研究和亲身经历的实验笔记,就是《去疫记录》,这本笔记里,不仅记载了李襄治疗病人的过程,还有一些她的研究与猜想,为后世真的有留下许多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