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新城的城东规划为专门的办公官署区,官僚居住区和私人府邸;光泽新城的城南将兴建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区,工场作坊区,这将是一个投资巨大,收益也是相当巨大的项目。
整个光泽新城的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另外它的修建也是极耗人力和物力,而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作。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打算将这个规划公布出来,采取募捐和主动投资的方式,解决这个资金缺口问题。
这个巨大的商业区域的吸引能力是超前的,作坊工场和商业区的无法估量的巨大收益利益驱使下,整个建北地区的富商大户都踊跃投资,他们都想从中能够分得一杯羹。
当然,光靠他们的投资,也是无法解决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的,其它的资金来源,还是得靠邵武那些公府所有的工场和作坊的收益来填充。
还好,建宁金场和太平银场的矿藏还开采得不错,这笔巨大的收益,让我们的资金链不至于因为修建光泽新城而断裂。
我们深深地明白,竭泽而渔的事,是最好不能够有的。如果能够想出其它的办法来,我们都不会去向那些并不富裕的民众们去摊派募捐的。
如何尽量减轻民众的负担,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就能够急得来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光泽新城能够顺利完工,那么我们就会把光泽新城当成我们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让它充当新的历史使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农民们到了收获庄稼的季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一时之间,在整个邵武府城的各条大街小巷里,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农民们当然是很高兴的啊,今年是他们不用向官府交粮纳赋的年岁啊!
早就听到各地的乡绅们说了,今年整个邵武都是他们百胜军的天下,我们都不必象往年一样给官府交粮纳税啊。
这些粮食都是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还是百胜军将士们分发的种子啊。
今年老天爷照顾,风调雨顺的,庄稼长得还很不错。那些农民们看到自家屋里的的小粮仓,堆满了大堆小堆黄澄澄的稻谷,这在往年是根本就不想象的事啊。这些都是自己的啊!
不过,就那些被大伙推举出来的,新任乡官里长们,他们说得多好听啊,我们所获得的这一切,都是建北公府所给的,我们为人要知足,要懂得知恩图报啊。
人家建北公府不来主动收大家伙的田赋,把那么多的田地都分给大家来种,他们还给大伙分发种子,这是对我们这些乡民的一份多大的恩德啊。
想想人家百胜军也是要穿衣吃饭的,我们没有其它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他们,只有这些粮食了。
今年年岁还不错,收成也还是不少的。我们不能太贪心,只要我们留下足够一家大小全年的口粮就行。其余那些多余出来的粮食,我们还是自己主动地挑着,给他们百胜军将士们送去吧,反正多出来的也是多的,留着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啊。
这些庄户人家,他们都是相当老实厚道的,他们也是极为容易满足的。他们听着里长这句话,觉得也是相当的在理的。
于是,在匆匆吃过早饭以后,他们一大早就挑着担子,带着自己的余粮进了邵武城。
这些担子里装的,当然是他们心甘情愿挑来,准备送给百胜军将士们的稻谷啊。
要知道,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朝代里,不管是哪朝哪代,作为租田种地的农民,他们都是少不得要交粮纳赋的。
那本来就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以来,我们这些作百姓应尽的本分。我们当然不能不识好歹啊。
在邵武府衙门口,新上任的知府刘文欢大人,当场把主动前来送稻谷给百胜军的大伙,给轰了出来。
“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就行行好,别再难为我了,这些粮食我们绝对是不会收的,请你们还是从哪里来的,就给我挑回到哪里去。”
“你们就当替我做做好事,我给大伙做揖了!”新上任的邵武知府刘文欢,就站在邵武府衙门口,连连对着大家伙们拱手作揖,连连赔不是。
这可是奇怪了啊,这建北公府的官儿,不但不收他们自己主动送上门来的粮食。这个当官的人,可是堂堂一府知府大人,居然还对大家拱手作揖的,这可是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啊。
知道一点文化的乡人们都知道,不管历朝历代,普天下都只有我们这些老百姓,给当官的官老爷们下跪的,你说有谁曾见过这当官,还反过来要给我们这些穷老百姓作揖打拱的。
当中有几个平时比较老成持重的乡老们,他们一看情形不对,当场就跪倒在地,对知府大人叩首还礼。
还没有等到他们跪下来,他们的膝盖还没沾上尘土,却吓得这个新知府刘文欢大人,几乎也立刻跪了下来。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起来说话,大家起来说话!”刘文欢连忙伸出手来,搀扶了老人们的胳膊。
众人眼见得刘文欢的样子根本就不像是做作,他们也就陆陆续续地站了起来。能够不同他们跪着说话,当然是好事,其实谁愿意自甘下贱见人就跪啊。
不过是几千年的积弊造成的,作为一个农民,见到了当官的,不由自主地,膝盖就会发软啊。
“知府大老爷啊,这一些粮食我们都已经送来了,是我们大伙对百胜军的一点心意。只是你老人家也是知道的,这大老远的,我们大伙既然已经挑来了,您老人家就做主,给收下了吧。”一个年龄稍长的庄户人家上前低声说道。
“这粮食,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收下的。您还是带着大伙把这些粮食都挑回去,留下给你们自己吃。”
“你们回去后千万记得,要转告村里的所有百姓,谁也别再来送粮食,要是有谁再送来粮食,他就是跟老爷我过不去!”刘文欢声色俱厉地说道。
“知府大老爷,你老人家真的不收?”老实的庄户人有人小声问。
“是真的不收,绝对不收!”刘文欢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真的不收!”那个庄户人家不由得抬高了声音,他死死地盯着刘文欢的眼睛问。
其实他们的心里也是巴不得官府真的不收他们的粮食的。这些粮食如果能够卖一点好的价钱的话,他们还可以….
他们的心头不禁慢慢涌起几分渴望,那是几分带着欣喜的渴望啊。
说句老实不气的话,他们唯恐刘文欢是在故意做作的,一推再推的,等到他觉得气够了,话峰一转,如果他说出什么恭敬不如从命的话,还是暂时收下来吧,那就麻烦了。
虽说是自己心甘情愿送来的,不过这是自己辛苦一年的所得,就这么送给了他们,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舒服的啊。
“你老人家要我说多少次你才信。我们建北幕府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准私自收受他人钱物的!”刘文欢抬起头,大声喊道。
刘文欢现在才终于明白了,这些被欺负怕了的庄户人,还以为自己是故意在推却的,实际上还是想要他们的粮食的啊。
这一群老百姓们,都高兴地向他道谢作别,他们都挑起自己身旁的担子,以最快速度向四面八方散去。
你们这些官府不收这些粮食当然更好,邵武城里的那些商家们肯定会收的。我们用这些粮食换回了白花花的银子,自己家里需要购置的东西还多着呢?
这些种田的庄稼汉们,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合计着。
他们的脑海里,开始慢慢多出了一些女人喜欢的头花,孩子们喜欢的各式糖果,还有一壶他们平时想喝却不敢喝,也舍不得喝的一坛子好酒。
都辛苦了一年了,是得好好地犒劳下自己和老婆孩子们了。
这些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他们的心中,慢慢地被这种简单的幸福所填满,他们原本昏浊的眼睛里,也开始闪出希望的光来。
“现在我们能够跟上苗大人,算有好日子过了!”一个卖了余粮的老百姓,用手捂着鼓鼓的褡裢,不禁在心底感慨地说。
“那可不是么,也只有象苗大人这样的好官,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啊!”立刻有人附和着说。
“是啊,我们希望苗大人永远都在我们邵武做官,这就是我们邵武百姓的福分啊。”有的老百姓感慨地说道。
“哼,如果有人想对苗大人不利,想把他挤走,我第一个不答应。”已经看惯了官场相互倾轧的乡民们,终究是有些担心,这样的好官本来就不多见,可别给人弄走了就麻烦了。
“对,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坚决不答应!”越来越多的人都附合着说道。
这些种田的老百姓们都厚道老实,但他们也只认死理。
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啊,他们不管这个世道是谁当家作主,谁当皇帝也好,谁作知府也罢,只要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能够给他们白花花的银子和沉甸甸的铜钱,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好人。
这些实在的东西,在他们朴素的心中,可是比君臣大义分量大得多。
这就是民心啊。还是后世的那位伟人说的好啊,得民心者,得天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