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派出人手去替换了刘文欢县尉到琯头来。虽然招募兵马和募集粮草的工作也是相当的重要,暂时有吴丽蓉在那里主持,再加上我派出去替换刘文欢的也不是庸手,应该可以应付得过来。
我替换回刘文欢到琯头来,是想让他替我组建一个由当地宿儒和著名文士组成的智囊团。让刘文欢替我打理智囊团,这是完全放心的。
刘文欢他的办事能力,我是相当认可的;他的忠诚度,在经历了那次刺杀事件后,我也是对他无可挑剔的。
出于目前形势的需要,我越来越觉得有设立一个智囊团的心要了。
有了这样的一个完全由我自己挑先出来的信得过的智囊团,可以参加一些核心决策问题,帮我出谋划策。
毕竟三个臭皮匠,还可凑成一个诸葛亮来。有了这样一个智囊团,许多规划和方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把我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出解放出来,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其它更重要的事务。
对于地方军政事务的管理方案、各种民事制度的制定与发布、各种有益民生事宜,鼓励农业生产的条例制度,都需要由他们来具体操作。
我可以根据后世的很多经验和成功的经历,给他们提供一些粗略的框架和纲领。其它的细节性的东西,就需要他们这些智囊们,运用他们自己的头脑,结合我们大齐国的实际环境和条件,制定出有大齐特色的条例和律法。
我计划至少要从目前我能够影响到的所有地方,开始实施这些条例和律法,调整民生,增加当地经济实力,加强地方凝聚力,争取把这些地方变成我自己的根据地。
很快,办事效率很高的刘文欢,就带着几个人来到了琯头。我亲自在总统领营帐中接见了这几个人。
为了办事的方便,我在琯头的军营中,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总统领营帐,专门用来处理军营中的许多大事、要事。
看来,今后还得设立一个专门的办公用的府邸,不然很多民生事务和地方事务的办理,不可能也在军营中去处理呀。
跟随刘文欢一起来得琯头投奔我的几个人,有三个老年宿儒,四个年轻的秀才模样的人。
经刘文欢介绍,我才知道,其中一个叫杨明清,曾经中过举人,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宿儒,一肚子的学问,头脑也相当灵活,是个好的笔杆子
一个叫胡国昌的穷酸秀才,鬼点子不少,平时在乡里做扭计师爷,专业帮人诉讼打官司的,看来这个人是个法律方面的人才
另外一个叫陈经济的老秀才,以前曾经在县衙做过帮办师爷,对民生和经济应该有一些相当的经验。
至于那四个秀才模样的年轻人,刘文欢没有介绍,但既然是他找来的,应该是错不了的,都可能是某个方面有独特之处。
我的智囊团就由刘文欢牵头,和这几个人一起组建起来,暂时跟随我住在军营中的总统领营帐,待新的府邸修好后,就可以随我一起迁移到那边去办公了。
另一方面,我派出燕庆福在琯头择地另外修建一座可供办公和休憩用的比较大的府邸,就暂时叫做建北幕府吧。
等到这个府邸修建好后,我就准备把智囊团和情报司迁到建北幕府,到时另外还需要设立一些相关的办事机构,诸如学政司、募兵司、农政司、法政司等,逐步建立完善起来,形成一整套的官僚体制,试点运行后再行推广。
另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来源问题,光靠募集粮草那么一丁点资源,是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目前的确是处于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福州的小朝廷也根本就可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的给养与财政上支持,一切都要靠我们自行解决。
要解决经济问题,不外是两个方面,一是节流,二是开源。现在百废待举,什么事都需要钱财来办法,想节流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了。
看来只有开源一条路可走了。怎么开源呢?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不是土匪,当然不能走抢劫这条路,不管是抢劫富户还是抢劫不法商人、不法财主,我们这样做首先在良心上会过不去。
我们又不能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大肆搜刮,否则,还没有等到燕军来赶走消灭我们,当地的老百姓早就会把我们给赶走了。
暂时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走了,那就是开矿,开金矿,派出我们百胜军中的一、两个标,轮流前去福建北部山区开采金矿。
还是在前世的时候,我就知道,福建全省各处均有金矿存在,福建各地采金淘金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将乐出金”(今属泰宁县,唐时为将乐县金城场)。宋康定年间(1040~1041年),上杭紫金山盛产金。《闽产录异》载:“金,产泰宁县,有硛金场”。
在后世,也曾经有个将军在南安下苏溪沙埔发现砂金矿,日有数千人前往采掘。
我们既然怀抱着这样的一座宝山,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利用,也就有些对不住大自然对我们的恩惠啊。这一条生财之道,只要合理运用,长久施行,我们的财政困难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至于倒底是派谁去采矿好呢?这个人选问题我犹豫的许久。这个人选必须是要我们自己信得过的亲信,同时也是要相当精明能干,能够为我们真正带来滚滚财源的人才。
不然,要是采矿真有那么简单,可以毫不费力就可以随意采掘的话,再多的金矿也给别人采掘殆尽,哪里还能轮到我们却采掘。
所以采金矿也是一个相当富于技术含量的行列,并不是任凭谁都可以采掘到大批金矿的。
原来我是考虑让罗平君带兵去开矿的。可问题是罗平君的忠诚度是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他到底能不能开采到矿产,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疑问,我自己都一点把握都没有。
直到后来,李秀清来拜访我,这才为我解决了这一难题。
李秀清本来是去福建与江西交界的百丈岭一带去,替他父亲李明瑞伯伯去联络蒋清扬伯伯的。他在从百丈岭回来的中途,听说我在琯头建立起了一个义军训练基地,规模比较大,一时兴起,临时决定前来拜访我一下。
在刚见面时,经过几句简单的寒喧后,李秀清简短地同我说了目前蒋清扬伯伯的情况:他现在在百丈岭训练着一支义军新兵,情况不太乐观,兵力也不足,随行人员想死掣肘,训练情况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总之,他不怎么看好蒋伯伯那边的情况,毕竟,他对于军事方面的指挥,是比较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他只有一腔可供抛洒的热血,却不知道应该怎么抛洒才行。
听到蒋伯伯目前的困境,我有些难受,但也无可奈何,目前我们琯头的各项问题千头万绪,很多项目很没有起步,我根本就无法从琯头抽身出来去帮助一下他。
只能从心底里,对蒋伯伯说声抱歉了。
在琯头训练场地里,李秀清同我一起巡视了百胜军第一镇、第二镇的训练,并亲自下场,同刘子俊比试了下剑法。
李秀清对我的琯头训练基地非常有兴趣,提出了一些相当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指出我们在训练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李秀清多次同燕军作战,其战斗经验和战术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
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留下来,留在我们琯头训练基地,帮助我完成技战术训练。
当然,李秀清在同我攀谈一番后,为我宏伟的构思与精细的设想所吸引,并主动要求在夜间与我联席夜话。
我们越谈越觉得投机,连窗外已经开始发白了,我们都还谈兴正浓,丝毫也没有觉得疲倦过。
尽管我们以前相互熟识,并多次打过交道,但我们并没能如这次一样深刻细致地交谈过。
以前我们都曾经有过惺惺惜的感觉,现在经过这次深入的了解过后,我们都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对于我的建北幕府的设想,他表示高度赞同,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想,如果能够成功试点,将来在大齐各地推广,那么我们大齐的国力将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地步。
另外关于经济方面开源的问题,他也赞同采掘金矿的方案。当他听说我为了人选的问题,感到相当的困惑的时候,他沉默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
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不能贸然说话,也不能贸然提出请求他帮忙的话来,因为他毕竟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在李明瑞的军队当中,同样也是离不开他的策划与安排的。
我知道他也是相当的为难。但我的确是非常的需要他的帮助,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盯着桌上的蜡烛出神的表情。
良久之后,他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朝我抱歉地说,他刚才想事情太过于出神,以至于没有理睬我,是相当失礼的事。
“如松,说实话,听到你的这些方案,真的让我有种热血澎湃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之前任何时候所没有的。它让我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我应当怎么样才能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业。”李秀清诚恳地对我说。
“我理解你的想法,我的确是很想你能够留下来帮助我。但我也知道,你目前有难处,朝廷那边还有很多的事情等待你去处理,你先去处理你的事情,我不为难你。但愿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我们的规划不仅仅是在蓝图上面,而是真正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只有合盘说出我的想法来,去留两难的难题,我是理解的,他也是聪明人,他会作出自己的决策的。
“这样吧,如松,”李秀清稍稍停顿了一下,说,“我尽快回去同我父亲交代一下,把蒋伯伯那边的情况同我父亲沟通下。然后,我将重点对我父亲讲述一下我对你的一些看法,争取父亲对我的支持。相信我,我很快就会回来的。我还要帮你挖掘金矿,帮你搞活经济啊!”
我相信李秀清的承诺,我也相信他很快就会回到琯头,回到我们的训练基地来。
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加盟,我们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实力,收复大齐国土的计划,至少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保障。
第二天清晨,我和李秀清一夜无眠,却并无精神委顿的现象。天色大亮之后,我们经过简单的洗漱过后,我就送急于赶路回福州小朝廷去复命的李秀清上路启程。
从琯头到福州,只有短短的几天路程,我相信,只要一切顺利的话,不超出半个月的时间,李秀清一定会出现在我的琯头训练基地。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建北幕府已经落成,各项新政可能已经略具雏形了。
我们的起点,就将从这个琯头小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