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明末。
宦官当道,朝廷一片风雨摇摆。
乱世当用重典。
斩首,绞杀,凌迟,枭首,戮尸,种种酷刑惨绝人寰。
其中斩首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刑罚。
一刀下去,尸首两断,生死分途。
汴梁城,菜市口。
一片暗红色的地面中,樊家主默然持刀而立,静静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到来。
菜市口其实是条街道,平时却罕有人迹。
因为,这是历朝以来汴梁城处斩重犯之地,不过十丈大小的地面,已经灌注了无数生灵的热血。
而人之一死,莫不是带着怨恨仇怒。
沾染了数不清的怨气,这片街道纵然在晴天朗朗之下,也是散发出惊人的阴冷气息。
所以,此时围观的人群心里无不是泛动着丝丝怯意,只是凭借着近千人的热闹气息才不至于慌忙逃离。
樊家主站在菜市口正中,这地方属于最为阴冷的区域,不过他神色如常,似乎完全感觉不到暗中潜伏着的阴冷寒意。
汉门樊氏!
龙蛇巷第一户!
据说,樊氏祖上便是汉朝的开国将军樊哙,流传到大明朝,已经算是人丁稀薄,唯独家境比较宽裕。
或许,这是因为樊氏十几代都世袭刽子手的缘故。
要知道,“刽子手”一行多为一脉相传,所谓师传徒,父传子,不做五代,绝不轻易教导外人,毕竟手染太多鲜血难有善终。
可樊家竟然十几代传承了下来,这下可就不一般了,几乎远近驰名。
此刻,樊家主目光低垂,似是想起了昨日的对话。
“相公,你何必长吁短叹,家族有训,斩首一千名囚犯就能换其他的行当做了,你这一生只要再斩一人,我们的孩子就不用再重复这样的宿命。”
“是啊,我再杀一人,刚好凑齐一千人,我也可以隐退,我们的后人便不用在干这行了。但是……夫人,府尹这次让我杀的却是一名好人,我怎下的去手!刘大人为民请命被冤入狱,分明是个好官,我樊家斩首刀可不能沾染忠良之血啊,唉。”
樊家主一向坚定的手掌此时无意识的开始颤抖起来,不断摩挲着手心的刀柄。
这柄家传的斩首刀,样式古板却异常锋利,刀柄有梵文雕刻却没有刀镡,看起来朴实无华。
“传说我汉门樊氏砍头无数,足足好几万恶人死在家传斩首刀下,其实不过是谣传罢了。我的斩首刀至今已经砍了九十八人,已经算是家族翘楚,总共死在刀下的恶人总共也就九百九十九人罢了。”
“祖传有云,只要家传斩首刀斩够千人之数,便可以收刀隐退,再不用受此诅咒,不过,刀下只能杀恶人,绝不能斩好人,唯有替天行道。可是,没想到要斩的最后一人却是忠良之士,这该如何是好!”
樊家主心乱如麻。
日头渐渐正午。
押送着人犯的刑车来到菜市口,衙役们将白发苍苍的刘大人解押而来,跪在了行刑台上。
下一刻,刘大人突然昂首高歌,慷慨呈词。
“望来路,履道坎坎,壮士前行,征途万里诗不尽,半生未建功与名……”
“天啊,下雪了!六月飞雪!这……这……”
围观的近千人突然见鬼似的惊叫起来。
樊家主猛地抬头,只见六月酷暑之际,天空却是飞雪漫天飘落。
“时辰已到,斩!”
监斩官又惊又怒,唯恐有变,猛地掷下令牌。
樊家主却是犹豫了起来,迟迟没有动手。
“按朝廷的律法,行刑者若有徇私者,当诛九族!樊英!你这是在违逆朝廷律令么!”监斩官愤怒的大喝起来。
樊家主心头一紧,终是拿起了祖传斩首刀。
“刘大人,你一路走好!樊英,终是一介凡民,身不由己!”
轻叹一声中。
手起!
刀落!
白发苍苍的头颅滚落地面,洒喷一片热血。
围观千人,尽皆凛然无声。
“唉。”樊家主低叹一声,黯然转身离去,在漫天风雪中愈走愈远。
“咔嚓”一声,手中的斩首刀突然分为两截,他却依旧默然无语。
从这一日起,汉门樊家,绝迹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