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煽风点火
拥有一千万两银子,这么多的家产,比朝廷的国库还要多,比一些大家族还要多,这消息若是传出去,立刻就有人盯上他们,直接抄家。
郑家若是想要平稳的渡过去,必须要狠狠的从身上割下一块肉出来,才能平息风波。
郑博脸色苍白,姓陆的是想要把郑家整死啊!
“二爷!告示上面还写着,一个人一年吃五斤盐,五口之家是二十五斤盐,镇子上的人加到一块,在加上一百年的时间,用一斤二十文钱来算,郑家赚了镇子上每户制盐的人家一百两银子!”
郑博瞪着眼睛,“那又怎么样!难道那些刁民们还敢造反,抢我的钱不成!”
刚才得出的一千万两银子,已经让朝廷和大城里的人盯上了郑家,这下又得出的一百两,直接让百姓又记恨上了郑家。
郑家从上到下都得罪了一遍!姓陆的真狠啊!
“没有说让他们来郑家抢钱,倒是让他们来郑家要钱!”
下人回忆告示上的内容,“上面说让所有人都团结起来,都来郑家要钱,就算没有一百两,拿一半也行,一般也没有,总归给钱就行。”
“扯淡!”郑博气的脸色通红,“他以为给百姓煽风点火百姓就会信了他的鬼话?敢来我郑家要钱,我看哪个敢!”
“二爷!有人说他去郑家要钱,二爷您亲自给了他一百两银子!很多人都信了,不只是百姓们,就连流民乞丐都朝着这边走,说您是观音菩萨转世,准备发钱给穷人了!”
郑博气急败坏,“我什么时候给过他们一百两银子!这存粹是捏造!谣言!子虚乌有的事!”
骂完,郑博忽然想到,这是姓陆的让人故意散布出去的谣言,让所有人都来找他要钱!
“该死的陆云!我……”话没说完,郑博两眼一黑,晕在地上。
“二爷!”下人急忙大喊,“快叫大夫!二爷晕倒了!”
此刻的大门口,一大堆的乞丐流民还有百姓都围在郑家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郑二爷,我也不要太多,你给我八十两就行!”
“我只要五十两!”
“给我十两就行!”
“……”
“胡闹!”
陈家,陈明岭拿着一张告示,气恼的看着侄子,“我让你去给陆先生帮忙,没让你参与到他和郑家的斗争中啊!”
“你把这张告示印刷贴满全城,要是让郑家知道了,咱们和他就是不死不休了的局面了!”
陈景阳低着脑袋,“我做的很干净,陆叔交代不能留下把柄。”
“我是让下人去找印刷师傅弄得,告示是让乞丐贴的,下人干完这事我就让他回家了,而且下人去的时候是蒙着脸的,谁都认不出来!”
陈明岭脸色凝重,“南华有能力做到这件事的除了郑家就是咱们,郑家不可能干,不用脑子都知道就是咱们家干的!”
“那又怎么样!他都派人杀我了,我和郑家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难道叔叔害怕郑家?”陈景阳皱眉道。
“扯淡!我会怕他们!他们不敢拿我怎么样,但是对你们不好说!郑家眼下无法在南华立足了,同时得罪上面和下面,没有一点活路,要是他们狗急跳墙,到死的时候把你们也拉下去怎么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郑家就算元气大伤也是有余力还手的!”
陈景阳不屑一笑,扭头离开,“那就让他们报复呗,我都接着,反正早就是不死不休了,那就看看谁的命硬!”
“你去哪!这个时候你还想去哪!”陈明岭怒斥。
“去勾栏,快一个星期没去了,鸡儿都要锈住了。”
“小兔崽子,不要命了!”陈明岭一巴掌打在侄子的头上。
“哎呦!”陈景阳捂着脑袋,委屈的看着叔父。
“去那里找死不成!在外面郑家想要弄死你易如反掌!给我待在家里,哪也不许去!”陈明岭没好气的看着侄儿。
“好好好,我不去勾栏,我去陆叔家里,他家里的护卫厉害,郑家真要杀我他那比家里安全。”
“滚滚滚!”陈明岭摆手让侄子离开。
看着侄子离开的背影,陈明岭深深叹了一口气,“陆先生真是好手段啊,把郑家弄得下不来台,满天下都是仇人,发动百姓这手段真是妙啊!”
随即陈明岭话锋一转,“不过这件事情想结束可没那么容易,除非郑家彻底被灭掉,可郑家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被灭掉的?真想知道这件事情是以何种方式收尾的。”
……
崎岖的山路上,两辆马车一前一后驶入南华县。
两辆马车的装修都无比精美,马的身上都穿着不俗,马铁使用上等的铁打造,身上的衣服也价值百两银子。
前面的马车上挂着旗子,上面大大的写着‘姜’字,后面的马车上写着‘郑’字。
每辆马车旁,都跟着不下二十位下人,个个带着刀。
姜字马车之上,一位白衣青年坐在车上,他肌肤如玉,两双明眸熠熠生辉,俊俏无比。
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位女子,一身黑衣,模样也生的俊俏,但气质清冷,眼神凌厉,背着一把长剑,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白衣青年掀开帘子,看着周围沿途的百姓,蹙起秀眉。
黑衣少女给车夫一个信号,马车停了下来,下人们拿出凳子,白衣青年踩着下去。
后面的一辆马车也停下,从车上走下来了一位青年男子,不过他见到白衣青年略显卑微,跟在白衣青年的身后,三人朝着告示走去。
看到告示的一瞬间,郑家马车下来的男子就咬牙切齿,一脸愤怒。
而白衣青年则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上面写的东西。
“我大乾自建国始,太祖定下士农工商,商人乃是社会最低位,皆是因为他们贪婪无度,见利忘义,代表着人性的阴恶面。南华县乃是南方产盐重地,但城中百姓买盐却是三十五文一斤,制盐百姓卖盐却只有五文,盐钞五文钱,盐引五文钱,剩下的皆被郑家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