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惨绝人寰

    内阁官员抹了一把冷汗,“这孙仁福胆大妄为,竟敢说出如此忤逆祖宗之言,做出自绝于天下之事!”

    赵松想要扳倒徐党等人,就必须做出一番政绩出来才行,彻底压垮徐继业楚生等人。

    他授意孙仁福上了一个折子,里面讲述的是让大乾快速富起来的办法。

    “大乾土地兼并已久,士绅阶层固化,士绅们有上万公顷良田,却无一纳税,担子皆在底层百姓身上。”

    “而底层百姓不足一公顷良田,却要承担重税,以至于饿殍遍地,易子相食等等惨绝人寰现象。”

    “若是想要国家富裕起来,就必须想士绅阶层纳税,底层百姓需少缴或者免去税务。”

    六部尚书们看着孙仁福上传的折子,身体微微颤抖,暗暗心想这家伙死到临头了。

    两党老大到来,赵松看见折子先是内心一惊,自己只是授意他说一些简单的话,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如此狠辣,一针见血的指出弊病。

    孙仁福他理解,这家伙虽然有能力,但是无法堪当大任,当上一个四品已经是走到极致了,无法入阁。

    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国事,他以前提出来的一些建议治标不治本,没有大才。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能够提出如此惊为天人的话语,可见背后必然有高人为其出谋划策。

    记得他一直很推崇陆云,说是不仅有经商手段,更是有治理国家的良策。

    这封折子并没有提起陆云,不过想一想也是,把这封信提交上来,就已经是自绝于天下的官僚了,孙仁福断然不会让陆云进入如此险境当中。

    徐继业也看完了折子,一言不发,不过脸色却阴沉的很。

    他们这些内阁中的大臣,都没有表态。

    这封折子已经说到了大乾的真正弊端,若是能够解决,大乾将会重新焕发生机。

    不过要是谁明显的支持这样的折子,谁就会被天下读书人和士绅官僚们唾弃,与全天下人为敌。

    他们每个人都是最大的官僚,最大的士绅,谁家里都有万亩良田,无数白银,若是同意这个折子就意味着从他们的身上剜肉下来。

    每一个利益既得者是不会让自己出血的,这件事情要是做下去对士绅们不好,但却利国利民,所以他们也没有明目张胆的进行反对。

    “此乃国策,需交予皇上表决才行。”

    两个大学士,两党老大,态度十分一致,都没有明说同意或者反对。

    内阁的官员们跟着两党人员一起过去,去往尚书房。

    内阁官员的联袂而来让不少的宫女和侍卫心中震惊,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内阁大臣集体来见皇上,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畅音阁,隆乾帝听着御乐,欣赏着各地送上来的舞女跳舞,并且身旁还有一个绝世美女——梁诗玉。

    梁妃是江南城第一美人,容貌倾国倾城,肤若白玉,身体上还有特有的体香,饶是隆乾帝年过六十,也每天晚上吃鹿茸补身子,每晚都在宠幸她。

    一个太监悄悄来到隆乾帝身边,对魏公公说了几句。

    魏公公知道内阁的人来了,就等舞曲结束之后上报。

    “皇上,内阁大学士赵松、徐继业与六部尚书在尚书房等待陛下。”

    隆乾帝眉头一皱,“他们找朕干什么?”

    魏公公小心翼翼道:“听说是孙仁福递上了一个折子,内阁们敲不定主意,所以来找皇上定夺。”

    隆乾帝脸色一沉,“怎么又是这个孙仁福!上次他让陆云掌控兵器制造,到现在朝廷上都有反对的声音,弄得朕烦躁无比,现在又上了个什么折子,居然还让朕来定夺,真是一刻也不让朕休息!”

    魏公公沉默不语,皇上已经发了火气。

    梁妃在一旁劝说道:“请陛下以国事为重,阁老们一起过来一定有大事商议。”

    “爱妃。”隆乾帝抚摸着梁妃的手,一脸温柔,“那你在这里等着朕,朕很快就回来看。”

    说完,隆乾帝移驾尚书房,拿过奏折一看,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不到一千字的奏折,把大乾如今的情况分析的淋漓极致,若是能够妥善得到解决,必然能够兴邦。

    看完折子,隆乾帝在宫里踱步,眉头紧皱。

    他当了几十年的皇帝,经验丰富,能够一眼就能看出来孙仁福说的这些全部都是一针见血的办法,只要能够实现,大乾中兴指日可待。

    而且他也十分了解孙仁福的为人,他绝对想不出如此办法,让他治理京城都稍显不足,更别说治理一个国家了。

    到底是谁给他出了这个主意,难道是陆云?不过他至今未曾发现陆云有经国济世之才,倒是会做买卖,做生意。

    这封信的背后必然还是有人,或许是赵松借着他的口说出来呢。

    这个谋划虽然好,但是目前朝廷局势十分不稳定,南方还有异族在边疆闹事,一定要以大局为主,不能和朝廷的官员们唱反调。

    两个大学士,六个尚书,都默默的等待着隆乾帝的答复,答复要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那么朝廷上下立刻就会崩溃了。

    这并不是戏言,他们八个人都是士绅大族的代表,各自名下有成百上千人,宗族势力十分大,在大乾的影响也十分大。

    要是放他们的血去哺育国家,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答应的。

    隆乾帝连续看了几遍奏折,随后看向了八个大臣,“楚爱卿,你是户部尚书,说说对这封奏折的看法吧。”

    楚生上前一步,“回陛下,如果真的能够对士绅们开刀那么我大乾的国库起码能够增加十倍,每年起码有上千万两银子进账。”

    如今的大乾满目疮痍,每年的银子不到八百万两,和鼎盛时期的两千万两银子差了很多。

    “若是国库中有千万两银子,异族要的那点钱算的上什么?”

    “那你们说,这个计策能不能推行的下去。”隆乾帝问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群臣都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