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十万两银子
玻璃水已经成功的制作出来了,众人的惊喜的望着这个从未见过的液体,液体被上千温的高度烤的通红,不靠近都能感觉得到炙热的温度。
楚嫣然明晃晃的眼睛观察着那滩液体,她从未见过如此的‘水’,说它是开水但不粘稠,说它的泥巴但色彩看上去也不像。
玻璃水就算是还未成型已经能够吸引到人的目光了,楚嫣然不自居的想要摸上去。
“不行!”陆云手疾眼快,一把将楚嫣然给拽了回来。
“不能碰!玻璃水的温度极高,要是碰到会烫伤,伤及皮肉,永远无法复原!”陆云严厉呵斥,后怕的紧握住楚嫣然的手。
听到陆云这番描述,楚嫣然也是一脸后怕之色,幸好自己没有碰到那东西,否则手就废了。
“少爷,接下来该做什么?如何去制造盏,难道找一个人雕刻出来?”福伯询问道。
“不用,你看这是什么。”陆云拿出了从白石那里购买的模具,模具上的纹路看上去非常高贵,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福伯接过去,拿在手中仔细观看,“少爷,这有点小了吧。”
在福伯的印象中,贡献给皇家的名贵器材就没有这么小的,一只手就足以全部握住,起码要像一个盘子那么大才行吧。
陆云笑了笑,“谁都没见过的水晶琉璃盏,我说他有多大他就有多大,而且,这东西小就更能证明珍贵之处,所谓的千年玄冰雕刻而成哪能太大呢?要是大了不就不值钱了。”
陆云接过来,将东西放在地上,命令下人们将储存玻璃水的大缸一点点的倒入模具之中,等待水晶琉璃盏成型。
过了半个时辰,模具里面的液体真正的凝固成型,陆云小心翼翼将琉璃盏从里面拿出来,只见,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杯子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在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楚嫣然好奇的拿过来在手里把玩,还放在眼睛上,透过玻璃杯看月亮。
从玻璃杯看过去的月亮散着光,有点模糊。
“这就是要献给皇上的水晶琉璃盏吗,看上去也不错。”楚嫣然评价道,这个杯子好就好在它是透明的,那些纹路都不重要,其他的玉器都不是透明的,花里胡哨的纹路在上面映刻着,皇宫里不缺这样的宝贝,缺的就是稀有的东西。
“福伯,我这还有几个模具,你把他们都制作出来,记住,里面夹杂一些杂质,不要彻底透明。”
陆云又拿出来了几个模具,那些模具是他花一两银子买来的,而且个头还都比第一个大上许多。
陆云已经想好了,第一个东西上交给皇宫,其他的卖给别人。
不久,所有的水晶杯子都被陆云做了出来,明天天一亮,他就拿着去卖。
翌日,钱府。
今天的钱府来了一位奇怪的人,身着打扮不是中原人的模样,而是一身的西域服装。
钱富武的管家禀报,有一位西域过来的商人登门拜访。
钱富武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让商人进来。
“钱大人,久仰大名,素闻京城首富相貌非凡,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这位西域商人刚一见到钱富武就非常恭维,各种马屁拍上,听得钱富武心花路放。
钱富武被这番彩虹屁迷了眼睛,笑呵呵道:“谬赞而已,老夫从未放在心上,不知先生何人,找我有什么事?”
西域商人笑道:“我和买买提一样,都是来自西域的商人,有自己的中原姓氏,姓贾。听说大乾朝物产丰富,遍地黄金,特来做生意。”
“今日我特地献上稀世珍宝,水晶琉璃盏,希望能在中原卖出一个好价钱。”
说着,姓贾的西域商人掏出一个直径十五厘米的水晶盏,此盏比陆云的那个大了不止一倍,而且上面还有些许砂砾,看上去像是日月星辰。
听到水晶琉璃盏几个字,钱富武精神一振,开始警惕起来。
“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有水晶琉璃盏?你和陆云有什么关系?”钱富武一连问出几个问题,质疑的看着这个所谓的西域商人,他和西域商人虽然很少打交道,但也知道买买提那边没有这么一号姓贾的人。
“钱大人,此话何意?难道是嫌弃宝物不好?”姓贾的商人疑惑道。
“不,我是问你,你到底是谁?从何而来!要是不说我立刻上报官府捉拿你!”钱富武现在非常小心翼翼,按理来说见到水晶琉璃盏他应该高兴才是。
但是盐商张老板的前车之鉴让他不得不警惕起来,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盐商坑了他万贯家财,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不知来历的西域商人,这不得不让他防范。
姓贾商人迟疑了片刻,说出自己的来历。
“我是西域月氏国的商人,早在十年前就来到大乾朝做生意,不过一直在南方,很少来北方,听说朝廷需要水晶琉璃盏,我这里刚好有,特此献给钱老板。”
说着,姓贾商人还拿出了一纸文书,和各种身份证明,“这是我的通关文牒,和官府下发的证明,请钱老板过目。”
钱富武半信半疑的拿过文书看了看,“贾语,西域月氏国商人……”
有了这身份的证明,钱富武的心算是放下来一半,毕竟有身份证明就能够追查到他在哪里。
钱富武拿起那个水晶琉璃盏看了又看,感觉这里面有很多的瑕疵,“你这水晶琉璃盏为什么里面这么多黑色的颗粒,要是没有这些颗粒,那真是完美了。”
“钱老板,天地本不全,稀世珍宝也应有不全之理,若是一切都圆满,世上哪还有遗憾事。”
“而且那些颗粒也可以看做是满天星辰,小小的杯子囊括天地万物,乃是古今罕见的天赐宝物。”
“钱老板若是将这物件献给皇上,必然得到皇上垂青,得到重用。”
钱富武听得也有些道理,便询问价格,“你这琉璃盏要多少钱?”
姓贾商人比出一个手指头,“一口价,十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