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的是三皇子的两个妾室,她们一人穿着桃红色妆花褙子,一人身着湖色素面褙子,并行来到正厅。
二人先朝三皇子屈膝行礼:“妾身给殿下请安。”
接着侧身对瑾瑜道:“给侧妃请安。”
三皇子指着桃红色衣裳的女子:“这位是苗夫人,另一位是邓夫人,她们二人都是本宫刚立府的时候就跟着的。”
瑾瑜站起来,从秋容手中拿过来备好的见面礼,亲自送给她们。
“初次见面,一点小东西给两位夫人把玩。”
苗夫人身形高挑,一张瓜子脸,仪态举止十分标准,她双手接过:“妾谢侧妃赏赐。”
邓夫人则长得小巧玲珑,圆圆的脸蛋让她看起来十分显小,笑起来甜甜的。
她打开荷包看到里面是一块美玉,惊喜道:“好漂亮,谢谢侧妃姐姐。”
瑾瑜微微一愣,一直以来她都是叫别人姐姐,眼前这位邓夫人虽然长得显小,但年纪绝对比她大,竟然喊她姐姐,还叫得这么顺嘴。
她略显尴尬道:“夫人喜欢便好。”
这时瑾瑜看到一个身着月牙白垂花长衫的女子从外面进来,心想这一定就是三皇子妃了,明明是明艳大气的长相,她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连眼神都是冷冷的。
两位夫人见到她连忙退到一旁:“妾给皇子妃请安。”
三皇子妃连看都不看她们一眼,径直走到三皇子面前。
“殿下。”声音里也不带起伏。
三皇子似是已经习惯了她这样,抬手道:“坐吧。”
三皇子妃依言坐到他身旁。
瑾瑜上前行礼:“见过皇子妃。”
她不是邓夫人,对着这样一个明显生人勿近的脸,她叫不出那一声姐姐。
三皇子妃还是用刚才的声调:“侧妃请起。”
两人完全是例行公事的见面,连一句套的寒暄都没有,气氛也跟着冷下来。
“殿下若是没有旁的事,我就先回去了。”三皇子妃椅子都还没坐热,就想着要离开。
三皇子也很配合:“本宫还要与侧妃进宫谢恩,都散了吧。”
话刚说完,三皇子妃就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妾身告退。”
苗夫人和邓夫人行过礼后,跟着退出了正厅。
瑾瑜看着她们一前一后的背影,深觉不可思议,之前嫂嫂有跟她说起过这位皇子妃的性子,亲眼所见还是让她惊讶不已,原来还真有这么冷淡的人,甚至对自己的夫君都如此,他们之前几年难道都是像刚才那样相处的?
“想什么呢,是不是很奇怪?”三皇子不知何时来到她身侧。
瑾瑜回过神来,低声道:“妾身不敢。”
三皇子不喜欢看到她现在这个样子,她应该是率真烂漫的,甚至可以像那次在酒楼一样伶牙俐齿。
他看着她的头顶,无奈地想着,慢慢来吧。
“在府中不必拘谨,邵氏就像你看到的那样,她不太爱说话,也不愿与人来往,府中的大小事她也不过问,你也不用近前,她不会为难你,另外两个夫人也是本分的人。”
瑾瑜压下心中的疑惑,颔首道:“妾身明白了。”
三皇子拉过她的手:“走吧,我们该进宫谢恩了。”
他走得很快,像是很着急的样子,瑾瑜一个不防,被他拉得踉跄了几步,她努力加快脚步跟上。
谁知出了门三皇子越走越快,瑾瑜不得不小跑才能勉强跟上,过了一会儿她终于跑不动了,哀声道:“殿下,能不能走慢一点,我跟不上了……”
三皇子听了她的话,刚刚紧绷的脸软下来,直接停下了脚步。
瑾瑜一下子没收住,撞在了他身上,把他撞得往前迈了一小步。
完了,她捂着被撞疼的额头,不敢去看他。
三皇子转过身来,看着她像个鹌鹑一样缩着脑袋,忍不住笑出声。
“你这样很好。”
“什么?”瑾瑜瞪大双眼不解地看向他,双眸中蒙着一层雾气,让她看起来很是无辜。
三皇子凝视着她,脸上扬起醉人的笑容:“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这样很好。”
见她似懂非懂地忽闪着眼眸,三皇子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外走,只是这次他照顾着她的步伐,走得不疾不徐。
他也不知刚才是怎么了,看着她低眉顺眼的样子,听到她一板一眼的回答,他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火,想要看她到底能忍到什么时候。
可当听到她委屈的声音,那股火又很快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愉悦和隐隐的自责,他怎么跟她一个小姑娘较上劲了?
瑾瑜更是摸不着头脑,悄悄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人,他这一会儿阴一会儿晴的,变化也太快了吧,她做了什么让他这样?
这跟印象里的他完全不一样,他不一直都是温润如玉的人吗?
瑾瑜想到那个没什么表情的皇子妃,忍不住腹诽,这两个奇怪的人还真是找一块了。
三皇子又恢复了那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将瑾瑜扶上马车,往皇宫而去。
两人到了宫里,皇帝还没下朝,留下话让他们去皇后的寝殿候着。
内侍带他们来到皇后处。
三皇子带着瑾瑜上前行礼:“儿臣携侧妃宋氏给母后请安。”
皇后微笑道:“快起来,赐坐。”
待二人入座后,皇后打量着两人满意地点头道:“不错,果然是一对璧人,当初你与二皇子都有心求娶宋姑娘,可把圣上给难住了,本宫就觉得你们俩在一起更般配,如今看你们这样,本宫没有看走眼。”
原来当时父皇那么快就赐下旨意,这其中有皇后娘娘的功劳,他就说父皇不可能在听过他的话后,在第二日就做出了决定。
三皇子拱手道:“儿臣多谢母后美言,母后对儿臣的厚爱,儿臣铭记于心。”
皇后叹息道:“你们都是本宫的孩子,本宫也很为难,只是你从小就懂事,很少主动要什么,不像二皇子有圣上和贵妃宠着,本宫便多怜惜你一些,贵妃因这事还跟本宫恼上了。”
三皇子心念一转,恭敬道:“儿臣不知此事让母后如此为难,儿臣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