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看还是放火烧了砖厂吧,一了百了,没那么多麻烦。”

    “老五,你脑袋是不是被门弓子给抽了!砖厂建在河边,他们随时都能取水救火。”

    “要不……趁着半夜过去,悄悄将砖厂给砸了?”

    “咱们只有几个人,一旦闹不出动静,陆家庄那帮人马上就会把咱们包围。”

    “不能放火,也不能砸,那该怎么办?”

    “都被吵了!”

    耳听几个儿子七嘴八舌的叫嚷,田大壮脑瓜子嗡嗡的。

    找陆家庄和陆远的不痛快,未必一定要砸了砖厂。

    坑人害人的办法有的是。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动砖厂。

    毕竟,砖厂是集体财产。

    破坏集体财产是要蹲大狱,挨枪子的。

    田大壮有勇无谋。

    不代表不清楚这件事情有多麻烦。

    别说破坏砖厂,就算烧了陆家庄的柴火垛。

    都有可能被扣上蓄意破坏的大帽子。

    “当家的,还是让小月跟你去吧,这丫头自打回来,天天念叨着自行车,自行车,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夏荷抿嘴一笑,伸手点了一下陆月的脑瓜门。

    “这种事情就别推让了,媳妇,上车。”

    难道有独处时间,陆远岂会带上陆月。

    不由分说地拍了拍自行车的后座,招呼夏荷上来。

    “嫂子,妞妞有我和赵大爷照顾,你就放心去吧。”

    看出大哥的想法,陆月一把接过夏荷怀里的小侄女。

    赵大爷背着手,说道:“陆远媳妇,听你男人的话去公社转转,别一天总是围着灶台转,日子好了也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最近这段时间,夏荷和陆月二女每晚都会跟张建强学习文化知识。

    赵大爷看到眼里,深感老怀安慰。

    见过世面的赵大爷比任何人都清楚,天下大势分分合合。

    别看如今宣传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

    打倒臭老九,越穷越光荣。

    可是这世道,总有一天会变好的。

    那个时候。

    文化知识一定会受到重视。

    听从陆远的吩咐,夏荷小心翼翼侧身坐到自行车后座,脑袋抵在自家男人的后背,双

    手环抱陆远的腰盘。

    “媳妇儿,抱稳了。”

    说罢,陆远踩着脚镫子,不紧不慢地骑着二八自行车出发。

    “当家的,咱们家的新房子马上就要盖好了,是不是该提前准备一下了?”

    “准备什么?”

    陆远不解道。

    “当然是请了。”

    看到自家男人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夏荷又好气又心疼。

    提醒陆远前两天上梁,家里就没有请。

    眼瞅着房子即将盖好,这件事情不能再忘了。

    “唉,这段时期忙得我连自己姓什么都快忘了。”

    陆远苦笑道:“你说得对,是要请,这样吧,正好后天我要去县里送蝎子,咱们一块去县城,将请需要的东西一并卖回来,搞得热闹一点。”

    “多买点烟酒,调料。”

    目前,陆远最不缺的就是肉。

    上次打猎剩下的肉还有几十斤,加上最近陆远点亮了炸鱼这个技能,请需要的各种荤腥全都可以就地取材。

    唯有油盐酱醋这类东西需要大量采购。

    同时,还要买点糖果这类的东西。

    按照当地规矩。

    乔迁新居需要请,盖房子上梁也要请。

    房子上梁的时候,陆远正好带着媳妇儿,妹妹去市区开眼界。

    索性两件事情并成一件事,饭菜搞得丰盛一些,意思也就差不多了。

    一个小时后,二人来到公社供销社。

    “陆远同志,你可真有福气,爱人不但长得漂亮,人也贤惠。”

    供销社大堂,王长友笑呵呵地走过来打起招呼。

    夸赞没见过面的夏荷贤惠端庄,和陆远简直是天作之合。

    从没被人这么夸过的夏荷,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听到自己和陆远是天作之合,夏荷心里甜甜的。

    “王哥,这回麻烦你了,过两天我家新房子盖好,到时候,你也一定要来喝酒啊。”

    “好说好说,你就算不请我,我也一定要去讨杯酒喝。”

    知道陆远不抽烟,王长友便邀请二人去自己的办公室喝杯茶,解解渴。

    自行车就在仓库,随时都能提走。

    办公室里。

    王长友一边和陆远东拉西扯,一边说起打猎的事情。

    “小陆,这里没有外人,当哥哥的就有什么说什么了,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吗,李主任准备让大伙过一个好年,命令我们供销社想办法采购一批肉食品。”

    “领导一句话,咱们这些人就要跑断腿。”

    王长友这边求爷爷告奶奶,也只搞到三头大肥猪。

    按照李文斌的意思,这点肉是远远不够的。

    公社干部不分级别,每家每户起码要分到五斤肉。

    除了干部。

    镇上的社员也要分到肉,一家三斤,凭票供应。

    新官上任不只有三把火,还要恩威并施。

    今年是李文斌担任公社主任的第一年,肯定要搞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小陆,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发动你们村的村民上山打猎,你放心,咱们供销社有多少收多少,绝对不会让广大贫下中农兄弟吃亏。”

    王长友笑着拍了拍口袋。

    李文斌特批了一笔买肉的款子,供销社现在不差钱。

    “行啊,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回去我就落实下去。”

    陆远爽快答应。

    “哈哈哈,小陆,我就知道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

    王长友哈哈大笑道:“这回,哥哥算是放心了。”

    说着,王长友看了一眼夏荷。

    “夏荷同志,你会用缝纫机吗?”

    夏荷听后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王哥,你有办法搞到缝纫机?”

    陆远闻言知意,王长友这是要投桃报李。

    “每年一到二月份,物资配给都会相对充裕一些,如果你们家有这方面的需要,只要搞到票,缝纫机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王长友细说其中门道。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供应都是有数的。

    分给下面多少物资,会在前一年进行统一制定。

    一二月份将物资发下来,再由县市进行分配。

    “王哥,县里有没有那种地方?”

    陆远压低声音,讲了一个犯忌讳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