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十分不满宋老夫人的做法。
昨日文鸯从宋老夫人处出来后,今日天不亮就离开了文国公府,乘着马车去往青龙寺。
裘氏可太清楚了,她去青龙寺还能为何?不过是,再去为宋老夫人祈福。
她不愿文鸯受宋老夫人的指挥,将刚刚养好的身体再次磋磨。
所以,她这次来找婆母商讨此事时,语气多有不满。
“老夫人,您要鸯儿多照顾几日也好,何必早早让她离开府中,去为您祈福?更何况,这神鬼之说皆是传闻,哪有潜心拜佛就能万事大吉的。”
宋老夫人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你这意思,是老婆子我多嘴了。行,以后我便明白了,绝对不会再多话了,省得让你的鸯儿受苦!”
“老夫人,儿媳绝无此意!只是见她九死一生后,我心疼这孩子。”
裘氏摇摇头,长叹着气。
然而,接下来无论她再怎么说,宋老夫人都拧过头不理会。
裘氏无奈,正想起身时,就听到文鸯雀跃的声音自门外响起。
“祖母,母亲!我求到青龙寺的平安符了!”
“这么快就求到了?”
宋老夫人比裘氏还要惊讶,她震惊于文鸯飞一般的速度。
“真的是青龙寺的符箓吗?”
她有些不信,坐直了身体伸手想要接过符箓。
文鸯急匆匆地跨过门框,想要将符箓递给她,却膝盖一软跌倒在地。
“四小姐!”
哪怕她跌倒了,手中的符箓却稳稳地捏在手中,没有坠下。
侍女们纷纷上前扶起文鸯,将她搀扶到宋老夫人床边的红木圈椅上。
裘氏这才注意到,文鸯双膝处的布料早已磨破,变得脏污不堪。
她蹲下身为文鸯拍打着脏污处,却怎么也拍不干净,不禁心疼地问她。
“鸯儿!你这膝盖是怎么回事?”
文鸯不好意思母亲亲自为她打理,连忙伸手拉起裘氏。
“无妨,母亲。这是青龙寺的监寺认空师父告诉我的,心诚则灵。只要我一步一跪,跪满三千七百七十七阶梯,我的心愿就必然能达成!”
文鸯转而看向榻上的宋老夫人,双手奉上平安符。
“这就是我为祖母求来的平安符,监寺说这是得到青龙寺高僧开光的三枚平安符之一,灵验无比!希望祖母拿了这平安符,身体快快转好!”
文鸯的话说得诚恳,行动也迅速,身体力行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宋老夫人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这枚平安符仔细打量着,看着做工和纹路就知道这是来自青龙寺的好东西。
“嗯,鸯儿有心了。”
见宋老夫人收下了这枚平安符,文鸯才松了口气。
只要祖母愿意收下,自己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她此时此刻似乎忘记了膝盖上传来的闷痛,发自内心地展开笑容。
文鸯是被裘氏亲自搀扶着回暖阁的,一到暖阁后,裘氏就张罗着侍女为她更换衣物。
再让林府医提供了消肿祛瘀的药物,自己亲手为她按摩。
“母亲,您不必如此!”
文鸯从来没见过母亲会亲手为自己的孩子敷药,她坐在椅子上,母亲却蹲在她身边。
这让她十分手足无措,呆在红木椅中不敢动弹。
“这有什么?”
裘氏笑着说,她一边说一边露出回忆般幸福的笑容。
“你小时候,摔伤了都是让我来为你敷药的。我不给你揉揉,你就假哭……”
她说着,忽然顿住。
文鸯不明所以,见母亲不说话的样子,更加尴尬。
“我以前真的这么可恶吗?”
裘氏想起来,这样古灵精怪的孩子不是文鸯,是文芝婉。
文鸯失忆了不知道,但是她却明白,她在回忆的是文芝婉。
她与文鸯之间相处不过两个月,哪有什么回忆可言呢?
“不是,鸯儿以前……更乖更听话。母亲很喜欢鸯儿。”
裘氏转移话题,擦了擦手后将文鸯的额头处贴上药膏。
一块小小的白布粘在文鸯的额头处,凉凉的,还有股好闻的草药味。
文鸯喜欢这股药味,闻起来有种安心的感觉。
“好了,鸯儿你累了一天,赶紧去休息吧。”
“多谢母亲。”
裘氏离开后,文鸯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她想了很多,最后还是沉入梦乡。
梦中的她,过得很苦。
遮天蔽日的火焰似乎要焚毁这世间一切,而她只能在奋力刨着土壤,以期逃离这一隅之地。
倏然,她呼吸到了一处清新的夜风,逃出生天的庆幸蒙蔽了她的双眼,一股巨力袭来,猛地掐住了她的喉管,使她动弹不得。
文鸯难以从喉中泄露出声音,只能奋力挣扎!
她用力挥舞着双手,猛地破开这片桎梏!
“哗!”
重新掌握自己的身体后,文鸯猛地睁开眼,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呼——”
“小姐你刚刚一直在挣扎,做噩梦了吗?来喝口温水缓一缓。”
贴身侍奉她的侍女见她惊醒,连忙递上一碗温水。
文鸯一口气将水喝下,这才缓了过来。
不知为何,她近日总是时而清醒,时而昏昏沉沉。
明明回家后一切都顺利,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还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为何她总是高兴不起来呢?
浓郁的忧愁如影随形,文鸯回头,却是晴空万里,无一丝云彩。
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了。
大概是自己还不够孝顺,做得还不够好。
那她做得再好一些,再乖巧一些,应该就可以了吧!
文鸯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
晨起向母亲请安,午后侍奉祖母,待到夜幕降临时分,她便坐在正厅中看书,等待着父亲归家。
文致远最近回家的时间都稳定了不少,同僚问起,他就得意地表示。
“我的小女儿在等我回家,她要孝敬父母,每日给我煮一碗热牛乳,助我好眠。哎呀,没办法!”
同僚哈哈大笑,顺道夸赞他。
“你家婉儿真是个孝顺孩子,不愧是业都贵女的典范啊!”
文致远的笑容一僵,打哈哈过去这个话题。
月夜星星暗淡,烛灯如豆。
文鸯翻看着《孟子》,仔细思索着其中深意时,文致远终于按时按点回了家。
她眼前一亮,小跑到文致远身边行个个俏皮的礼。
“鸯儿见过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