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小姐她不会种田 > 第一百七十六章:证据
    此番孙乾和宁长青一起上京,是恰好他得了调令,由雍州都指挥使调回京任金吾卫左司阶,之所以有此高升,是孙家背后求了人的。

    在京城这一竹竿子倒下去都能打中几个做官的富贵繁华地,孙乾他爹区区一户部主事,不算个菜,可他爹会拉关系。

    孙家在京城开了个酒楼,达官贵人们都爱来这儿吃席,一来二去的他那爱享受的老爹便与他们有了交情,且与其中几个交情匪浅,所以他知道的事儿不少。

    譬如这回孙乾他爹便利用私交为宁长青铺好了路。宁长青若以布衣之身去京兆尹府、去廷尉府,甚至去刑部,交上他那本粮册,那都不管用,定有人会截了他的粮册,可孙乾他爹为他和督察院一督察御史陈筹搭上了线。

    陈筹虽只是个七品小官,可他是左副都御史裴照的表弟。恰好裴照总揽此案,且为人正直,这粮册通过陈筹直接送到他手上,那军粮的案子便有转机了。

    “我现在便想去见他,”宁长青道。

    “你急什么,那绣娘不是说明儿那衣裳才能做好么?你便在我府上多住几日,横竖不收你银子,待你将证据呈上,那时你想歇都没的歇,”孙乾笑。

    宁长青也笑,待到那时,便是刀光剑影了。

    ……

    若弗和赵知敏等人回到国公府时,已至黄昏,夕阳落下去一半,像个被咬了一口的蛋黄。

    赵知敏带着好些锦缎回了国公夫人为她分配的霞飞院,秦汾被他堂兄喊去街对面的西府了。若弗和凌子二人,踩在石子路上,迎着最后一缕夕阳余晖,往汀兰院走。

    若弗从锦绣坊回来这一路上,一直闷闷不乐,凌子看在眼里,她以为若弗是因赵知敏暗着怼她,所以心里不痛快,于是开解道:“小姐您不必同那样的人置气,夫人是更看重您的,您看您的汀兰院是内院,那位赵小姐却只能住在外院,可见亲疏之别。”

    若弗苦笑了下,不做回应。

    凌子一说起赵知敏便忍不住,继续道:“那位赵小姐说话太气人了,不仅暗着讽刺您,对自己的奴婢也不好,方才那叫翠屏的小丫鬟,都快被骂哭了,奴婢说句逾越的话,国公府东西两府,就没见哪个主子像她那样刻薄,这样的小姐,夫人不会喜欢的,定进不了国公府的门!”

    “人家是来暂住的,又不是要嫁入国公府,谈什么进不进得来呢?”若弗摇摇头,道:“好啦,知道你为我抱不平,可其实我压根没将她放在心上。”

    “就要如此,小姐,心大才能活得高兴,”凌子道。

    若弗颔首,是这个道理,可真要活得心大,也不是件易事!

    回了汀兰院后,凌子又借机去戚氏院里,禀报了今日的情形。

    因她看不惯赵知敏,所以将方才的情形添油加醋了一番说给戚氏,最后还加了一句:“夫人,这赵小姐不仅待奴婢不好,给若弗小姐甩脸子,她听说若弗小姐要嫁给咱们二公子时,还问……还问若弗小姐为何要嫁个傻子。”

    戚氏听罢,将紫砂茶杯往小几上重重一顿,“她真是这么说的?”

    “奴婢不敢胡说,”凌子低眉颔首,立在戚氏面前。

    戚氏最听不得外人说她儿子傻,她冷笑了声,“这小姑娘年纪轻轻,一张嘴却是厉害!”

    其实见赵知敏的第一面戚氏便很看不上她,一则她那长相一言难尽,要做了她的大儿媳,实在拿不出手;二则她看人时那股子神气,有点自视过高了,让人很不喜欢。

    可秦国公一心想促成这门婚事,没法子,她不得不请赵知敏在府上住些日子,让她和秦粟相处相处。

    不过听了凌子的禀报,她却彻底歇了心思。

    两日后,国公爷得闲时,戚氏去他书房寻他,想同他好好说道说道大儿与赵知敏的婚事。

    谁知她倒豆子般说了一大串,国公爷却恍若未闻,他背着手站在支摘窗前,看着花圃中开到荼蘼的桃花,神色阴沉得骇人。

    “夫君,夫君?”戚氏喊了他五六句,他才回身,应了句:“怎么?你说什么?”

    戚氏的脸色登时垮下来,“合着我方才说的话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后宅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你就不必同我说了,自己拿主意便是,”秦国公袖子一甩,不耐道。

    戚氏看他的脸色,觉出不对,放软了声气儿,“怎的了,出什么事儿了?”

    “左副都御史今儿不知从哪儿弄来本粮册,军粮的案子有眉目了。”

    “粮册,什么粮册?”

    “军粮运到前线,粮官们须清点后记录在册,两年前江城那八万石的粮食并未记录,可见没有运到,不仅如此,粮官还在那一页上批注:将士们饿了五日,出城迎敌,十中无一生还。”

    “那……那周家岂不脱罪了,”戚氏双眼一亮,激动地走过去。

    “不那么容易,如海是私自调了二千石军粮入自家粮仓,人证物证俱在,同这是两码事儿!”秦国公说着,在罗汉塌上坐了,将木几上那串菩提子攥在手里,盘弄起来。

    戚氏可不这么想,她打心眼里认为周如海是被陷害的,且肯定跟这案子有关,待案子一破,幕后黑手一审,审出来了,不就能证明他的清白了么?

    不过朝廷上的事儿,戚氏不敢同秦国公顶嘴,她可不去讨那没趣。

    “总之是件好事,便不是好事,也同你没甚干系,你愁眉苦脸做什么?”戚氏道。

    “是啊,没干系,没干系,”秦国公自言自语道,菩提子被他盘得发出轻微的响。

    戚氏这时忽而意识到,自己被他带偏了,她可不是来同他谈什么粮册的。

    她于是跟着坐过去,“方才我说那赵将军的女儿跟大郎的婚事不合适,她身上没一点儿大家小姐的样子,而且——”

    秦国公忽抬手打断她,“确实不合适,不过这些日子她在府里,你不能怠慢她。”

    戚氏又摸不着头脑了,先前不是极力促成么?这才说两句又同意她说的不合适了?